- 48小时新闻排行
- 7天新闻排行
一般人印象中,味精是不健康的化学物质,吃多可能伤身。事实上,很少有调味品像味精的争议性这么大,但多数科学家认为味精是安全的,日本食品公司味之素正尝试彻底修复它的名声,打破外界刻板印象。 ![]() 法新社报导,简称为MSG、又称麸胺酸钠的味精,其实广泛用于高汤块、洋芋片、沙拉酱中。商业贩售的味精是由日本人池田菊苗发明,他还创建味之素公司,并在国内外销售该产品。该公司在东京郊外工厂的参观人潮经常络绎不绝,游客在那品尝有添加味精跟没添加味精的味噌汤,并跟该公司吉祥物味之素熊猫自拍。 但在某些地方,味精被认为有碍健康,造成的副作用包括头痛、出汗和脸潮红。 这种坏名声可追溯到1968年,当时美国华裔医生何文国在《新英格兰医学期刊》上投稿了一篇文章,描述自己在美国的中国菜餐厅吃饭后出现的症状,包括“脖子后方有些发麻、全身虚弱跟心悸”,并称自己的中国朋友也有类似症状。 何文国提出一些可能原因,包括酱油、料理专用的酒、味精或是菜色含钠量太高,并建议“医学界朋友”研究这种“特殊症状”。 这篇文章被媒体挑出来广泛报导,味精自此便跟有害健康产生连结。 ![]() 然而,多数科学研究显示,“中餐厅症候群”是个迷思。美国联邦食品药物管理局(FDA)将味精标记为“安全”(GRAS)食品成分,跟盐、玉米糖浆或咖啡因一样。欧洲、澳洲与其他地方的食品卫生当局也都认为味精是安全的。 研究味精的德州农工大学动物科学系教授伍国耀说:“声称在食品中加入味精会让人罹患‘中餐厅症候群’的说法,其实毫无根据。” 一些指称味精有害的实验,使用了极高剂量或直接将它注射至动物肌肉或大脑组织中。伍国耀说:“管控良好的科学实验并未显示健康的人或动物食用味精后出现任何不良影响。” 这些结论,就是味之素公司砸下1000万美元(约台币3亿元),准备展开三年公关运动所要传递的讯息。带领味之素公司这项运动的雷恩斯说:“毫无疑问,味精是一项安全的食物成分。” 这项讯息主要针对美国,味之素公司在美国举办了“世界鲜味论坛”,并邀请食品专家来想要导正公众舆论。 味精曾受美国厨师的欢迎,以Accent品牌销售,但味之素现在多半直接将味精卖给企业,这些企业将味精添加在洋芋片、沙拉酱等产品中。 从食品科学家麦吉到米其林星级厨师张锡镐等权威人士,都反对味精不安全的说法。 在东京经营料理学校Tokyo Cook的增田和美(音译)说,在日本,关于味精的争论并不多。 ![]() 她的学生被教导从昆布等传统食材中提取鲜味,但她认为,使用含有味精成分的高汤块没什么不对,尤其是对没什么时间熬高汤的一般家庭来说。 她笑道:“味精并不是太大的争议,只是用味精做菜有点像作弊。我在料理学校并不常用,但我想很多日本家庭经常使用。” 雷恩斯甚至认为,味精对健康有好处,因为食物加了味精就可以少加点盐分,但研究味精的哥伦比亚大学教授何卡(音译〉则呼吁谨慎看待此事。何卡说:“安全与健康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糖是安全的,但可能不健康。反式脂肪不是毒药,但可能提高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雷恩斯表示,味之素公司并不指望改变所有人想法,但希望能引起大家注意,“我们只是想让人们知道,鲜味的成分就是味精,是一样的东西”。
|
关注获得及时、准确、全方位的新闻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