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pify analytics ecommerce
tracking

加拿大新闻网 首页 新闻 美国 查看内容

看一个励志妈妈如何跨入美国超级富豪团

加新网CACnews.ca| 2020-5-10 14:58 |来自: 高广银

今天给你讲的是薇妮斯蒂·马丁故事,她出生于美国中西部密歇根的一个小镇,那里民风淳朴、传统,生活步调悠闲。她母亲热爱人类学和社会学,于是饭桌上的母女谈话、专题性的家庭藏书都离不开人类学话题,又赶上上世纪七十年代,研究黑猩猩的动物学家珍妮·古道尔闻名全球,于是马丁点燃了最初的好奇,考上了家乡密歇根大学,主修人类学。


看一个励志妈妈如何跨入美国超级富豪团


看到这儿,如果你对人类学有一点点了解,很容易把马丁的未来人生,跟东非大草原某个鲜为人知的原始部落联系在一起。毕竟这是人类学最常见的研究领域。


但马丁的人生轨迹在二十几岁的时候,发生了一次转折,她从安静淳朴的家乡,跑到了五光十色的纽约,在耶鲁念了比较文学和文化研究的博士。来到纽约,各种前卫时尚的文化扑面而来,毕业后马丁离开了纯学术圈,投入了火热的大都会生活——给杂志写稿,当外包编辑,在学校兼课。典型的高知职业女性。


看一个励志妈妈如何跨入美国超级富豪团


不过就算这样,她赚的钱也就刚刚够交房租、维持生活。她起先住在印度区,后来搬到小瑞典区,这些地段,移民聚集,房租便宜。


马丁是个金发碧眼的漂亮姑娘,35岁的时候,她嫁给了一个收入颇丰的犹太人,先生是土生土长的纽约人。婚后,夫妇俩搬到了纽约下城区居住。注意,马丁此时已经因为婚姻,发生了一次向上的阶层流动。


看一个励志妈妈如何跨入美国超级富豪团


这里我稍微插播一下纽约曼哈顿岛的大致分区,曼哈顿岛是纽约的财富中心,马丁和丈夫居住的下城区,在岛的最南端,华尔街、自由女神像都在这里。结婚以后搬到这儿,马丁就是从城郊搬到了 CBD。你大概听说过,曼哈顿岛有个中央公园,它的东西两侧就是上城区,西边是上西区,东边就是书名里出现过的上东区,上东区在曼哈顿财富鄙视链最高处,第五大道、公园大道都在这里。


看一个励志妈妈如何跨入美国超级富豪团


结婚之后,马丁很快生了孩子,怀第二个孩子的时候,她跟丈夫决定搬到上东区。这里人人都是超级富豪,而且超级势利眼。这一次搬家,让马丁的生活再次迎来巨大转折,她开始了作为上东区妈妈的冒险和奋斗之旅,同时开启了长达六年的人类学观察,并最终写成了这本书。


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引进过一本美国作家保罗·福赛尔的名著《格调》,在书里,福赛尔把美国社会分成了九个等级,其中,最高等级被他叫作“看不见的顶层”,之所以叫看不见,是因为这个人群极其注重隐私,连八卦狗仔队都不一定能够挖到多少他们的生活细节。这一次,马丁是带着一个人类学家的专业素养,帮你记录和描绘了这个看不见的群体。


看一个励志妈妈如何跨入美国超级富豪团


下面我们马上进入八卦时间,聊第一个话题,上东区太太们到底过着什么日子? 一句话概括,作为一个生活在中国的职业女性,看到有钱人过得也不好,我就放心了。这当然是句玩笑话。其实,没有哪一种生活是容易的,只不过她们那种生活充满了钱的味道。


世界各地都有年轻漂亮的女性,盼着嫁入豪门。看到马丁嫁了一个纽约本地有钱人,很可能是个华尔街高管,我们自然会觉得她过上了更好的生活。所以我前面用了“向上流动”这个词。再加上,从书中的描述也能推断,她跟丈夫真心相爱、相处甚欢,丈夫对马丁也很尊重。这么看,搬到上东区,她的人生确实迈上了一个更高的台阶。


看一个励志妈妈如何跨入美国超级富豪团


但接下来的情节,相当出人意料,简单串联一下马丁在上东区的经历,完全是个过关打怪的冒险游戏。可以说,她是独自背着孩子,进入了一片黑暗森林,到处充满敌意和陷阱。


第一关,买房子;第二关,申请托儿所;第三关,给儿子找玩伴;第四关,买个名牌包。看上去,游戏四个关卡的设置稀松平常,普通妈妈也得应付这些事,一个有十几年纽约打拼经历的女博士,再加一个有钱老公,轻松升级似乎毫无难度啊。


马丁也是这么想的,可她想错了,这里是上东区。


“人们发财之后,两种供给就吃紧了,一是房地产市场,二是私立学校。”马丁要面对的就是这两个吃紧的问题。上东区太小,而纽约有钱人太多。


看一个励志妈妈如何跨入美国超级富豪团


第一关,买房子。这里寸土寸金,即便是最最有钱的人,住的也是公寓。


为了孩子的教育,马丁夫妇打算卖了下城区的联排别墅,换成上东区的小公寓。这种故事,在北京上海也时有发生,但马丁却经历了毫不掩饰的侮辱,和比申请耶鲁博士更严格的审查。


在曼哈顿,找房子是女人的事,男人只负责最终看一眼拍板签字。第一次见面看房,马丁就因为一身时髦的文青打扮,被人当成了助理。此后马丁再也不敢掉以轻心,看房过程,变成了名牌时装大赛。


看一个励志妈妈如何跨入美国超级富豪团


在势力的曼哈顿,这只是人们揣摩彼此阶级地位最便捷的方式。一旦被看低,就会被排斥。


马丁终于找到一栋公寓,夫妇俩还得通过住户委员会审查,他们得写事无巨细的申请书,不但要写自己、父母和孩子念过的每一间学校,还要交待自己的信用卡号码,大学成绩。最后,因为怀孕不得不卧床休息的马丁,在床上半坐着,接受了住户委员会的面试。虽然顺利通过了,但马丁觉得这是她遇到过的“最羞辱人的入会仪式”。


房子过关之后,第二关马上来了。马丁突然发现,她忘了给大儿子申请托儿所。其实孩子只有两岁而已,但没想到上东区托儿所的争夺,根本就是你死我活,孩子很多,父母的钱也很多。如果没有把孩子送进好学校,在上东区人眼里,就等于在丛林里让孩子被美洲豹吃掉。马丁吓坏了。


看一个励志妈妈如何跨入美国超级富豪团


孩子进托儿所,不但要书面申请、双亲面试,还有一项,孩子还要去托儿所试玩。说是试玩,其实就是面试。多亏房屋中介和丈夫的嫂嫂帮忙,马丁才拿到申请表,她使出了耶鲁女博士强大的科研能力,给托儿所写申请作文,说明孩子的特长、优缺点,甚至要分析两岁的儿子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等到孩子试玩儿阶段,托儿所看似不经意,但其实却精心安排了测试环境,暗中观察孩子能不能做到延迟满足,会不会管理情绪。最后,经历了若干虐心的面试之后,因为亲戚的“关系”,孩子终于被全纽约“最好”的托儿所接收了。


更艰难的第三关来了,给孩子找玩伴。


看一个励志妈妈如何跨入美国超级富豪团


马丁再一次失算,私立贵族学校的家长非常势利眼,在接送孩子的家长等待区,妈妈的身材、相貌、穿着打扮,接送孩子的司机和车子都在较劲儿。作为人类学博士,马丁做过田野调查,在联合国工作过,熟悉许多外国文化,自认为社交能力非常出色,但在家长等待区,她如同一团透明的空气,即便主动打招呼说早安,也完全得不到别人的回应。为了给孩子找玩伴,她当面提议,发短信、写邮件给同学的妈妈们,全都石沉大海。


故事的发展很有戏剧性,突破困局,只是因为有一次聚会中,插不进妈妈团的马丁,偶尔跟一个顶级富豪爸爸聊了会天儿。女学者跟银行家大概还是有些共同话题的。第二天接送孩子的时候,这个爸爸随口当着别的妈妈们提议他们的孩子应该一起玩,马丁从此终于被趋炎附势的上东区贵妇接受了。


看一个励志妈妈如何跨入美国超级富豪团


终于闯到了第四关,在爱马仕的品牌故事里,宣传的是这只包跟法国女歌星 Jane Birkin的渊源,说它是个方便旅行、出差、坐飞机的实用提包。但说真心话,大概是因为用料过于扎实,这包即使最普通的牛皮款,本身就超过1公斤。对于一个普通妈妈来说,要带各种孩子用的东西,还要拉着甚至抱着孩子,完全不需要这么沉的一个包。


但马丁斩钉截铁地说,“我是一个妈妈,我需要一个铂金包”,她要的根本不是日用的手提袋,而是一个证明自己身份的武器。那几年,铂金包大热,马丁还是得四处托关系,最终还是丈夫出差去东京,才带了回来。


看一个励志妈妈如何跨入美国超级富豪团


这些情节听上去似乎虚荣、荒诞又无聊,这真的是曼哈顿最有钱的人过的日子吗?是不是因为马丁的丈夫不够顶级有钱,她的上东区生活才格外艰难?还真不是,上东区的贵妇们日子都不好过。


她们严格控制饮食,在健身课上练到双腿灼烧,酸痛难忍,为了保持年轻美貌,毫不松懈,永不停息。她们不用工作,可一分钟都不闲着,参加各种午餐会、拍卖会,给学校募捐,为医院筹款。她们精心挑选孩子出生的月份,送一两岁的孩子上各种培训班,连玩游戏的能力都得专门训练。


你可能觉得奇怪,这么一群吃穿不愁,甚至钱几辈子都花不完的人,为什么还要拼得面红耳、赤青筋暴露?还要争抢学位攀高踩低?


看一个励志妈妈如何跨入美国超级富豪团


也许可以用《爱丽丝漫游奇境》里红桃皇后那句话来回答,“你必须努力奔跑,才能留在原地。”上东区的人们虽然拥有巨额财富,但没有人敢松懈,由富返贫的事情也可能发生。既然已经爬上最高层,那唯一的变化就是变坏,掉下去。


而这并不是他们杞人忧天。我们以往讨论社会的流动性,往往着眼于下层向上层的流动,但流动其实是双向的。我看过一个美国社会流动性的数据研究,里面引用了美国财政部2007年的分析,有这么几条结论:


第一,美国过去十年的流动性,比更早的十年没有太大变化,有一半多人从一个收入阶层流动到了另一个;


看一个励志妈妈如何跨入美国超级富豪团


第二,过去十年,最低收入阶层有一半流向了更高阶层;


第三,最顶尖的0.01%群体中,只有25%的人在十年中维持了地位,原先属于顶尖1%的人群,十年后,少于一半能保持同样的地位。


提醒你注意这最后一条,这也许就可以解释上东区的富人为什么这么拼了吧?最上层往下跌的比例,甚至比最底层往上走的比例更大。


事实上,美国精英阶层还真是一群“又有钱又努力”的人,他们不接受自我放弃,他们超级自律、渴望完美,这既有清教徒文化的内在动力,也有社会阶层流动的外部压力。


所以,如果你承认,在很长时间里,任何社会都会有人群的划分,只要你不甘往“下流”,那么拥有“努力权”,咬紧牙关奋斗,就是个人上升之路的必要前提。今天的欧洲社会,表面的安逸和放松背后,其实隐藏着社会固化的危机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的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网未独立核实其内容真实性,文章也不代表本网立场。如文章侵犯了你的权利,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本网提供的内容,包括并不限于财经、房产类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本网内容,包括并不限于健康、保健信息,亦非专业意见、医疗建议,请另行咨询专业意见。本网联系邮箱:contact@cacnews.ca

最新评论

今日推荐

492死1645伤! 大范围轰炸 医院沦废墟! 民众边逃边被炸飞! 美国宣布派兵 准备撤侨!

国际 昨天 19:49

惨! 加拿大奥运选手沃尔玛买菜时遭逮捕 人生瞬间崩塌 只因忘做这件事!

加拿大 昨天 19:49

领钱啦! 加拿大下周发钱 最多拿$170 直接到账! 赔偿金填表就能领!

加拿大 昨天 19:48

温哥华华人首富将出狱! 被狠罚43亿 依旧稳坐富豪榜 狱中还能种地!

财经 昨天 19:48

BC省选战打响! $3000住房补贴来袭 毒品注射站全关闭!? 各党齐抛“重磅炸弹”

加拿大 昨天 19:26

连生12个孩子的马斯克,盯上了未婚未育的她

娱乐 昨天 18:41

今日焦点

旗下公众号

关注获得及时、准确、全方位的新闻消息

Copyright © 2012-2020 CACnews.ca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