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小时新闻排行
- 7天新闻排行
一夜之间,疫情期间被誉为“印钞机”的口罩机成了一堆“废铁”。 连日来,第一财经1℃记者深入国内口罩机设备的主产区珠三角制造基地调查发现,疫情期间被暴炒的口罩机热潮正在退潮。目前,许多口罩机生产企业纷纷停产,过去机器轰鸣的车间变得十分安静,口罩机设备跌价严重,鲜有人问津。
疯狂:图纸也被爆炒 正常情况下,利润微薄且处于小众市场的口罩机行业,却在疫情的刺激下,一夜之间成为疯狂的“印钞机”和“硬通货”。 “过去口罩设备行业利润低,受制于资金、技术、人才等因素,几乎看不到能够做大做强的趋势。在东莞从事口罩生产的郭杰对1℃记者表示。新冠疫情的暴发给这个行业打了一剂“兴奋剂”。 在深圳从事口罩机调试的何先生对1℃记者介绍,口罩机主要有4个部分组成:口罩片成型、耳带熔接、封边和切片。过去口罩行业上游的口罩生产设备企业大部分分布在珠三角制造基地东莞、深圳一带,主要生产口罩打片机、口罩带点焊机和口罩包装机等设备。 据1℃记者调查,疫情之前,一台全自动口罩机售价仅在15万元左右,出厂利润则因人而异,大多是能有一两万元左右已“相当可观”。封边机和切片机则更便宜。 随着2月份国内大部分地区的复工复产,为了应对疫情防控,口罩需求缺口巨大,各地纷纷鼓励企业转产口罩工厂,在产能扩充之下,口罩机成为稀缺品。一时间,口罩机供不应求,原本十多万元的机器价格被炒到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不少还要求是先打款才能预定。 四川商人李承的工厂原本主要做外贸生意,3月底,他的公司一口气定了十几台全自动口罩机,平均单价在170万元左右/台;8台半自动口罩机,售价达60万元左右/台,以及配套的30多台封边机,单价14万元/台左右;还有点耳机,单价五六万元,以及相关测试仪器等全套设备。 6月5日,东莞一家大型口罩机生产企业的一位销售人士告诉1℃记者,公司口罩机在30万元左右。相对于暴炒的高峰期,这个价格已经大幅下降,但仍然虚高。 “回顾疫情期间口罩机产业的快速发展,我觉得可以认为是一张图纸引发的疯狂。” 郭杰对1℃记者表示。 “2月份开始,一份口罩机设计图纸在业内流传,引得大家纷纷花重金购买,这也是为什么当时很多公司宣称已成功研制出口罩机的主要原因。”郭杰说。 许多制造企业拿着图纸“照葫芦画瓢”,购买电机、齿轮、减速机、传送带等部件,自行组装口罩机。关于口罩机的所有零部件,一夜之间的价格随之水涨船高。 可是,大家组装完很快发现,口罩机性能非常不稳定,“不是这里卡住就是那里卡住,基本就没有跑顺的。”一位口罩生产商说。再就是出片率低,原来说一分钟出100片,实际却只能出三四十片甚至更低。 “最后大家发现,光有图纸也不行,需要现场技工进行非常精密的配合,才能支持机器运转。”郭杰说,当时第一批出来的口罩机设备在2月底至3月初交付,但是大多都不能正常运转,能够流畅运作的机器并不多,几乎都有大大小小的问题。除了硬件上的限制,口罩机的安装、调试和日常维护所需的人手也相当缺乏。 口罩机疯狂的背后,是整个口罩行业的狂欢。 天眼查数据显示,我国目前有近16万家经营范围含“口罩”、且状态为在业、存续、迁入、迁出的企业(下称“口罩相关企业”)。以工商登记为准,2020年1月1日至5月31日,我国口罩相关企业新增注册70802家,与2019年同期相比,同比增长1255.84%。 “这还只是有工商注册的,还有大量挂靠工商资质以及未注册的小工厂或者车间,保守估计疫情期间新增了10万家左右的口罩生产工厂。”业内人士对1℃记者表示。 “如果以平均每个工厂拥有5台口罩机,每台日产口罩5万只计算,一家工厂能日产口罩25万只。而10万个工厂,则日产口罩可达250亿只。”郭杰对此颇有担忧,这样倒算过来发现,得有多大的市场容量才能消化掉如此多的产能? 退潮:“宝贝”变“废铁” 6月2日,东莞一家小型工厂内,浙江商人王哲打开关闭的口罩生产车间,带1℃记者参观他不久前高价买回来的口罩机。2个月前,这里每天灯火通明,通宵达旦,口罩设备运转的声音,此起彼伏,十分忙碌,如今却是黑灯瞎火,一片静悄悄。 几公里外的石洲大道上,一家工业园内的五金生产车间,口罩生产线也停了,“几天前停的,再做会继续亏损,索性停了。”厂里工作人员对1℃记者说。此外,在东莞寮步镇上,四川商人李承的工厂内,1℃记者也看到了停工的口罩生产线。 “当初花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购买的生产设备,马上要变成一堆没用的废铁,口罩销不动了,需求下降无路可销,生产再多只会越亏越多。”郭杰对1℃记者说。 浙江人王哲在东莞从事塑胶行业多年,去年外贸形势压力较大,今年复工以来,受疫情影响,公司业务量骤降。3月份,王哲看到很多企业都在做口罩,有的人赚到大钱了,他十分心动,“工厂没有订单,还要养着几十名工人,只需要添置口罩机设备就可以做了,当时觉得还是可以搏一搏。” 但最终,“我们只生产十几天就停了,当初过百万元的口罩机,现在却跌到20万元以下,压片机6万元/台的压片机,现在2万元/台还没人要。耳带机2万元/台,现在2000元/台,还没地方卖。” 王哲、李承和郭杰都各自有自己的主业,在疫情期间由一名“门外汉”跨界进入口罩行业,这类情况在前几个月并不少见。 与口罩机价格暴跌相关,口罩的价格也全面下降。 据1℃记者调查,目前国内的口罩销售渠道,主要有线上和线下两种,其中线上由淘宝、京东等平台,而线下则是连锁药店和自动售卖机等。 淘宝平台显示,单只医用防护口罩的零售价格低至1.10元左右,而连锁药店的售价则平均在2元/只。事实上,连锁药店的入店价格更低,一家连锁药店企业负责人告诉1℃记者,公司的医用外科口罩采购价在0.5元左右,“现在要求入店的口罩企业太多了,大家把价格拼得很低,而且国内疫情结束,也很少有人愿意囤积口罩了,销路并没有疫情期间那么火爆。” 对于如此低价,郭杰连连摇头,“我们公司的口罩生产拿到了医疗器械类许可证,按规定可以进入药店销售。但现在我们的熔喷布成本都超过1块钱了,更何况还要有人工成本和场地租金等,这样的零售价格,国内很多口罩企业都做不来。” 事实上,受到影响较大的还有从事KN95口罩生产的厂家。相比生产普通平面口罩,KN95口罩由于防护等级高,企业投入相对更高,除了口罩机价格较高外,熔喷布的质量更高,要求生产的资质也更为严格。 上述聂先生表示,公司的KN95口罩机现在几乎无人问津,“现在跌得这么厉害,我们都不报价了,让客户自己报,20万元/台也可以卖。” 出路:进入“白名单”? 当初,王哲、郭杰他们想着,国内需求下降,可以出口国外,但是随着4月26日,商务部出台防疫物资口罩“白名单”制度,没能进入该名单的口罩厂,将遭遇彻底无市场可销的局面。“4月底,国家出政策,买口罩机的人就比较少了。”在东莞从事口罩机销售的聂先生表示。 商务部公告称,自4月26日起,产品取得国外标准认证或注册的医用口罩的出口企业,报关时须提交电子或书面声明,承诺产品符合进口国(地区)质量标准和安全要求,海关凭商务部提供的取得国外标准认证或注册的生产企业清单验放。 据1℃记者调查,目前口罩生产已出现两极分化,一方面,进入商务部“白名单”的企业正在开足马力生产,主攻国外市场,而有实力的企业则“削尖脑袋”想进入这一名单内;另一方面,未能进入商务部“白名单”的企业,则要么在寻找有“白名单”资质的企业合作,要么在这一剧烈震荡中含泪死去。 李承的公司仍在持续拿“白名单”资质当中。据李承公司的销售经理介绍,要想从事出口,需要满足多个条件,首先工厂一定有标准的口罩生产车间,同时配备完善的自我检测仪器,从源头自我控制,产品必须合格;其次,企业要具备出口资质,需拿到相关国家的资质认证,比如欧盟CE和美国FDA等。有了这些之后,才可申请商务部“白名单”。 “现在很多国内企业都在争取办理海外国家的资质证书阶段,如果没有这些资质就无法接收新的海外订单,继而影响公司生产经营。”上述销售经理称。 6月5日晚间,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公布了最新的《取得国外标准认证或注册的医疗物资生产企业清单》,医用口罩领域共计有960家企业入围,其中郭杰的公司亦在名单之中。 “我们算是非常幸运,现在终于拿到‘白名单’资质了,可以正式出口欧盟了,目前万事俱备,可以开足马力赶海外订单了。”郭杰说,现在口罩便宜,只希望挽回前期的损失就不错了。 回顾疯狂的口罩机购买潮,郭杰认为这是疫情之下口罩需求被无限放大所致。“这本来就是一个需求信息被过分放大的‘虚假市场’。比如在国际市场,一个国家急需口罩,通过几十家贸易商传导到国内,最终一条真实的需求信息,被放大了几十倍,国内企业轻信了这一信息后,马上增加口罩机设备,开足马力生产,最终酿成可怕的后果。” 不过,业内人士认为,随着疫情的需求量暴涨,使得许多人看到了口罩行业的发展与现状,这有利于后来者更好地经营这一产业。 上述名单并不包括李承所在的公司。要知道,上述960家企业仅是今年前5个月新增注册70802家口罩企业中的少数,占比1.35%。也就是说,仍有98.65%的企业仍不在“白名单”之内,他们仍要持续拼抢国内疫情后口罩需求急剧下降的市场。 (应受访者要求,上述郭杰、王哲、李承等均为化名) |
温哥华 4 小时前
美国 4 小时前
温哥华 4 小时前
数码 4 小时前
娱乐 4 小时前
国际 4 小时前
关注获得及时、准确、全方位的新闻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