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德国最权威的新冠病毒专家之一,波恩大学医学院教授施特里克认为,人工合成新冠病毒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而从武汉这种高安全级别的实验室泄露病毒更是难以想象。
"病毒并没有那么危险!医药行业只想从疫情中赚钱!
年轻人不会有事的!"在与新冠病毒有关的抗议活动中、讨论组或互联网上,人们经常会遇到阴谋论者、"横向思维者"或疫苗接种反对者的这种令人费解,但又貌似有理的观点。
德国知名新冠病毒专家、波恩大学医院病毒学研究所所长施特里克(Hendrik
Streeck)接受德国之声采访,就常见的关于新冠病毒的论点、说法或主张作出分析。
"病毒并没有那么危险,危险是被媒体、政客和科学家夸大了。"
施特里克:这种观点是错的!到目前为止,无论是认为死亡率较低的美国的研究,还是认为死亡率非常高的其他国家的研究,都明确表明感染新冠病毒的死亡率比季节性流感要高。我们自己在北威州的海因斯贝格(Heinsberg)地区发现,这种病毒的危险性至少是季节性流感的四倍。当然,这总归是和被测人群有关。这是一种须要人们重视的病毒,当然也不能夸大其词。"政客和媒体每天都在通报大量新冠感染病例。但我认识的人里却没有新冠患者。"
施特里克:我的近亲中就有两人感染了新冠病毒。
"在意大利或者美国,死亡病例众多。这里却寥寥无几,其中定有猫腻。"
施特里克:我们在德国也有新冠死亡病例。只是在意大利和美国,疫情爆发迅猛,大批民众在很短的时间内被感染了,医院也因此不堪重负。在这两个国家,病毒进入了高危人群的所在领域。而在德国,我们得以避免了这一情况的发生。
"有那么多反对抗疫措施的大型示威活动。之后有爆发疫情吗?并没有!"
施特里克:一方面,这些示威活动是在室外进行的,因此病毒传播的概率低于室内。另一方面,以柏林的示威活动为例,不少参与者来自德国各地,活动结束后回到各自的居住地,那里是否因此爆发疫情,很难判断。如果示威者都来自同一个地方,则比较容易找出传染途径。
"这些疫苗非常危险,它们会侵入我们的DNA,而且只是制药业的捞金手段。"
施特里克:这两种理论显然都是错误的。疫苗不会侵入人类基因组DNA。即使核糖核酸(RNA)疫苗也只是通过产生蛋白发挥作用。我们体内并没有将RNA转化为DNA的酶。只有某些逆转录病毒才能做到这一点。因此接种疫苗不会侵入DNA。
当然,医药行业会从疫苗中赚钱,但与我们在药品上的支出相比,医保公司每年在疫苗上的支出只占预算的0.3%。因此疫苗的支出真的非常少。另外,医药行业也要从中赚钱,因为没有资金就做不了相应的研发。
"病毒已经变异了很多次,接种疫苗也没用。除非你每年都要像接种流感疫苗一样重新接种。"
施特里克:这还言之过早。病毒发生变异,这是真的,但它的变异性并不像流感病毒那么强。疫苗是否能起作用,多长时间要接种一次,我们暂且无法判断,因为现在还没有疫苗。
"政府应对新冠病毒的做法过于夸张。我想要回我的自由。"
施特里克:我们知道,保持社交距离、遵守一般的卫生规则和日常佩戴口罩是有效的,可以预防感染。
此外,这些规则很可能能达到以下效果:即使有人被感染,也只会被较少的病毒感染,患者的症状由此较轻。我们也知道其中的关联:如果感染了很多病毒,就会出现严重的症状,相反,如果感染的病毒较少,症状也会较轻,也就是所谓的剂量决定毒性。
通过遵循保持社交距离等规则,我们就实现了减少"剂量"的目标,我们之所以看到这么多轻症患者,这都离不开大家的努力。
"新冠病毒来自中国的实验室或是从实验室意外泄露的。"
施特里克:这种新冠病毒在实验室中合成的可能性微乎其微。首先,据我所知,研究人员一般不会合成特定的病毒,因为这种做法太危险了。另一方面,人们根本无法判断病毒的来源,因为病毒不可能有自然界中本来不会出现的基因序列。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像中国武汉这种高安全级别的实验室,病毒或细菌根本无法自由穿梭于不同的空间,因此也不会意外泄露。所以我认为发生这样的事情可能性极小,当然也无法证明它完全没有可能,就像没有人能证明相反的观点一样。
"我很年轻,也很健康,就算被感染了,也只是轻症。"
施特里克:根据统计数据确实如此,年轻体壮的人一般没有症状或只有轻微症状。但这只是多数情况,也有年轻体壮的人出现了非常严重的症状,甚至死亡,一些病例已经说明了这一点。
施特里克(Hendrik
Streeck)教授是德国权威新冠病毒专家之一。这位波恩大学医院病毒学研究所所长在德国西部的海因斯贝格领导了一项有关病毒感染过程的研究项目。在德国新冠疫情爆发之初,海因斯贝格受到的影响尤其严重。
此页来自:加拿大新闻网 https://cacnews.ca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的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网未独立核实其内容真实性,文章也不代表本网立场。如文章侵犯了你的权利,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本网提供的内容,包括并不限于财经、房产类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本网内容,包括并不限于健康、保健信息,亦非专业意见、医疗建议,请另行咨询专业意见。本网联系邮箱:contact@cacnews.c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