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pify analytics ecommerce
tracking

加拿大新闻网 首页 新闻 美国 查看内容

美国军方大佬发话:不向暴君宣誓,效忠宪法

加新网CACnews.ca| 2020-11-14 07:16 |来自: 纵相新闻

  特朗普对白宫的"清洗"行动仍在继续。动荡时刻,美军最高官员马克·米利将军向外界发出严正声明,称军队是护宪的最后一道防线。


  

  美军最高官员、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马克·米利


  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马克·米利将军周三在陆军博物馆开幕式上发表讲话:"我们在军队中是独一无二的。我们不向国王或女王、暴君或独裁者宣誓。我们不向某个人宣誓。我们不向一个国家、一个部落或宗教宣誓,我们只对宪法宣誓。而站在这个博物馆里的每一个士兵,陆军、空军、海军陆战队、海岸警卫队队员,我们每个人都将不计个人代价保护和捍卫宪法。"


  米利将军站在新上任的代理国防部长克里斯托弗·米勒身边发表了这番讲话,反映了他长期以来秉持的观点:军队有保护和捍卫宪法的责任。军队的存在是为了捍卫民主,而不是被当作政治棋子。


  

左:新上任的代理国防部长米勒 / 右: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米利


  代理国防部长米勒在米利演讲完后调侃称:"感谢你为新来的人设置了这么高的门槛,我对你的发言所要说的就是,干得好。"


  大选失败后,特朗普一边拒绝承认拜登的胜利,不断宣扬选票舞弊的阴谋论;一边对五角大楼的高级官员"大洗牌",并陆续任命忠于他的人担任要职。


  新任命的军方官员还包括道格拉斯·麦格雷戈和安东尼·塔塔,前者曾主张武力阻止非法移民越境,后者曾称奥巴马是恐怖分子领导人。


  突如其来的人员变动引起五角大楼的警觉。一位匿名官员抱怨说:"人们很难不认为特朗普的选择别有用心,没有人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外界也在猜测特朗普会在任期的最后两个月采取什么行动,军方长期以来奉行的无党派传统是否会被颠覆。在极端情况下,特朗普是否会让军方帮他留任?


  米利否决了最后一种可能性。他告诉国会,"在选举结果发生争议时,美国法院和国会将解决争端,军方不会参与选举后的权力移交。"据CNN报道,早在选举前,米利就曾担心军队被政治化,并准备反对特朗普援引暴动法案来"对付"选举后可能发生的内乱。


  相关报道:五角大楼高层“大换血”后,又轮到了国土安全部


  美国国防部长换帅之后


  五角大楼高层震荡


  一天之内3名高级官员辞职


  美国土安全部2名官员


  又被白宫强制辞退


  据美媒预测


  “解雇潮”可能才刚刚开始


  埃斯珀被解职后的第一天


  五角大楼3名高官同日辞职


  当地时间11月10日,美国国防部宣布,已有3名高级官员离职。


  在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解除国防部长埃斯珀的职务一天后,五角大楼发生罕见的集体离职事件。


  

  ▲ 埃斯珀


  9日,特朗普突然通过社交媒体发文宣布,解除国防部长埃斯珀的职务,并任命美国反恐中心主任克里斯托弗·米勒出任代理防长。


  这是美国大选之后,特朗普政府的首次重大人事变动。


  

  接替埃斯珀的米勒是陆军特种部队的老兵,在今年早些时候接管反恐机构之前 ,他曾在白宫和五角大楼服役。


  

  据报道,特朗普和埃斯珀长期“关系不睦”,早在8月就有多家媒体报道,特朗普曾和助手私下讨论大选后撤换埃斯珀的可能性。


  美国防部3名高官辞职后


  接任者均是特朗普亲信


  美国媒体认为,本届政府任期临近结束,重要部门急剧“换血”不寻常,而填补空缺的均是特朗普亲信。


  

  米勒上任不到24小时,分管国防政策的代理副部长詹姆斯·安德森递交辞呈。安德森的职位由退役陆军准将安东尼·塔塔接替。


  塔塔今年夏天被提名为国防部主管政策的副部长,却遭国会两党反对。他经常亮相电视媒体并坚定维护特朗普, 过往言论屡次引发争议,曾指称民主党籍前总统奥巴马是“恐怖分子”。


  

  据美联社报道,分管情报的国防部副部长约瑟夫·克南稍后辞职。另一名辞职高官是部长办公室主任珍·斯图尔特。


  克南和斯图尔特的空缺分别由曾供职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的埃兹拉·科恩-瓦特尼克和卡什·帕特尔填补。


  

  科恩-瓦特尼克曾为特朗普的首名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迈克尔·弗林效力。


  帕特尔先前是国家安全委员会分管反恐事务的高级主管,按照政府官员的说法,他与米勒的工作关系“非常近”。


  知情人士10日告诉CNN,埃斯珀被革职后,白宫似乎专注“追击”其手下多名副部长,因为埃斯珀及其团队先前反对特朗普过早从阿富汗撤军。


  相关人士猜测,埃斯珀等高层人物离开意味着特朗普可能再次寻求推进五角大楼反对的举措。CNN分析,特朗普或许会无视军方建议推动在圣诞节前撤回驻阿美军,还可能出动现役部队应对国内反种族歧视示威活动。


  国土安全部两名官员


  已被白宫强制辞退


  美媒分析认为,其他一些曾惹怒过特朗普的美国高级官员可能会成为下阶段的“火力目标”,特朗普政府内的“解雇潮”可能才刚刚开始。


  

  当地时间11月12日,据知情人士透露,在特朗普政府对国家安全相关部门进行大量人事任命后,美国国土安全部的两名官员已被白宫强制辞退。


  他们分别为曾在美国网络安全和基础设施安全局担任网络安全助理主任的布莱恩·威尔和国土安全部国际事务助理部长瓦莱丽·博伊德。


  

  ▲ 吉娜·哈斯佩尔


  除此之外,另有一位接近特朗普的知情人士透露,中央情报局局长吉娜·哈斯佩尔目前的情况也如履薄冰。


  特朗普和他的一些保守派盟友对哈斯佩尔日益不满,指责她推迟发布了他们认为能揭露奥巴马任期时针对特朗普团队过渡的所谓“深层国家”阴谋的文件。


  一位高级政府官员透露,白宫和中央情报局之间的信任已经“完全破裂”。


  特朗普6天来首次公开露面


  但未公开发言


  11月11日是美国退伍军人日。当天,特朗普前往阿灵顿国家公墓,纪念美军阵亡将士。


  据媒体报道,这是6天以来,特朗普首次公开露面。不过,他全程一言不发,没有对媒体做任何表态。


  美媒:特朗普欲"炒"中情局长 共和党议员苦劝


  

  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吉娜·哈斯佩尔(美联社)


  海外网11月13日电 本周内,美国政府离职潮不断。美媒13日消息称,特朗普正在考虑解雇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吉娜·哈斯佩尔(Gina Haspel)。不过,目前已有好几名共和党议员公开为她辩护。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13日报道,特朗普正在考虑解雇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不过,美国国会议员对此看法不一,政府内不同派系也在各自进行游说。许多共和党议员,以及包括美国国家安全顾问奥布莱恩(RobertO'Brien)在内的部分高层顾问,都纷纷力劝特朗普“先不要动手”。但另一方面,数名消息人士透露,白宫内有好几个人则建议特朗普,像解雇美防长埃斯珀一样开除她。


  
  CNN报道截图


  报道称,特朗普身边的部分顾问认为,哈斯佩尔无论对总统,或是国家情报总监约翰·拉特克利夫(John Ratcliffe)都不服从。一名“熟知内情的消息人士”透露,她经常绕过指挥系统,以推进个人和中情局的议程。


  此外,还有一名消息人士说,部分官员质疑,哈斯佩尔在特朗普或拉特克利夫还没达成最后决议前,就跑去国会做内部简报,“那是想施压白宫,以获得她想要的某种结果。”


  另一方面,特朗普要求解密数千页文件,揭露所谓“通俄门”的指控其实全是谎言,但哈斯佩尔却迟迟不肯解密,令特朗普阵营不满。一名高级官员表示,白宫与中央情报局之间的信任已“完全破裂”。


  本周内,特朗普政府离职潮不断。美媒12日消息称,迫于白宫压力,两名美国国土安全部高官辞职。其中一人为美国土安全部网络和基础设施安全局高级官员布赖恩·韦尔(Bryan Ware);另一人是美国土安全部负责国际事务的助理部长瓦莱丽·博伊德(Valerie Boyd)。


  此外,当地时间10日,在特朗普解雇美防长埃斯珀后的第二天,五角大楼多名高官突然辞职。最新辞职的官员包括五角大楼最高政策官员詹姆斯·安德森(James Anderson)、五角大楼最高情报官员乔·克南(Joseph Kernan),以及埃斯珀的参谋长詹·斯图尔特(Jen Stewart)。三人都递交了辞职信,且立即生效。美媒称,此举引发美国防部领导层改组。(海外网 杨佳)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的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网未独立核实其内容真实性,文章也不代表本网立场。如文章侵犯了你的权利,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本网提供的内容,包括并不限于财经、房产类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本网内容,包括并不限于健康、保健信息,亦非专业意见、医疗建议,请另行咨询专业意见。本网联系邮箱:contact@cacnews.ca

最新评论

今日推荐

梁锦松恐怕没想到小他26岁的伏明霞,老这么快

体育 昨天 12:02

《繁花》又搞事!蔡明和刘晓庆聊天,涉及被前夫捉奸庆奶不敢回话

娱乐 昨天 11:57

汪小菲夫妻在马路上吵架?马筱梅称情绪太激动,暂时不去看孩子

娱乐 昨天 11:54

赵露思妈妈曾黎:中戏校花 艳压章子怡秦海璐 46岁无人敢娶

娱乐 昨天 11:54

央视春晚主持阵容敲定,任鲁豫顶梁,朱迅回归,张舒越消失不见

娱乐 昨天 11:53

深圳“僵尸车”大军:闲置尘封整年 竟为过年的面子?

中国 昨天 11:52

  • 48小时新闻排行
  • 7天新闻排行

今日焦点

旗下公众号

关注获得及时、准确、全方位的新闻消息

Copyright © 2012-2020 CACnews.ca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