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小时新闻排行
- 7天新闻排行
引言:中西方文化教育背景和氛围不同,中西方家长、老师对待教育的态度也存在差异。华人家长大多关注名校排行,对孩子的学习成绩有 着较高的期待和要求,给孩子安排大量课外补习和技能培训。但是在西人看来,这样很容易造成机械化教育模式,剥夺孩子的天真和创造力。温哥华启昂教育咨询中 心(KEY Admissions Strategy & Learning Enrichment)的教育总监Bryan Ide,针对家长在教育子女过程中的误区做了几几条总结。经作者授权,本期《加西周末》将此文与读者们做分享。 作者介绍:Bryan Ide:加拿大资深入学招生专家。毕业于St.George中学、康奈尔大学本科及哥伦比亚大学说是学位。曾任St.George中学入学及奖学金面试官,前BC省康奈尔校友招生委员会主席。 首 先要声明的是:我并不是一个家长。不过,作为一个曾经的私校和大学录取面试官及现任招生教育策划师,我在帮助无数家庭挑战高标准的私校和大学入学过程中, 发现了不少常见的教育误区。由于工作、家庭生活等多方面压力,家长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难免会做一些他们认为正确的举措。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帮助家长们避免 这些误区。 误区之一:过于关注学校名气当很多家长和孩子在谈及自己为什么要上某所学校时,大多会说因为“这是最好的”或 是“第一名的”。这些名校也确实成功打造了自己的形象和名气。但是正如我一直强调的,这个世界上没有所谓的“最好的学校”,只有对自己孩子而言“最好的学 校”,也就是说,最合适自己孩子的学校。 但是,关注学校名气心情,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最好的”学校能够增加找到好工作的机会、赚更多的 钱,成为人生赢家。这些都没有错,但并不是真相的全部。能培养出优秀学生的学校并不一定适合自己的孩子,名校也不会为成功打下包票。我们教育咨询中心的一 位共同创始人的故事就是一个好例子。他拥有令无数人羡慕的哈佛本科学位和牛津硕士学位,但是他却告诉我,自己的很多哈佛同学如今依旧待业,或是在咖啡店打 工。并且,他在牛津读MBA的大部分同学来自“非著名”大学。我要说的事实就是,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我见过许多来自公立学校的优异学生,他们肯定会在 人生中获得成功。所以说,最好的学校其实是最适合您孩子的学校,是最能令他快乐,并激起他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的学校。所以,与其过分关注学校的排名,不如 全面去考察这所学校是否适合自己孩子的学习方式和兴趣,确保这所学校提供足够的学术、体育、艺术和课外项目来满足成长中的孩子的大量好奇心和需求。 误区之二:过于关注学业成绩不 少家长们常说,成绩、分数对于孩子而言是最重要的。他们相信这是衡量学生成功与否的关键指标。但这令我想起自己高中老师曾说过的一句话:“这个世界是由拿 B+的学生在运转的。”当今世界上大多数商界或政界名人,都不是A+型人才,而他们成功的主要因素就是能够灵活运用人际关系。 在这个竞争激 烈和发展迅速的时代,一个人需要知道如何与他人相处,拥有强大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的人才有可能成功。也就是说,情商(EQ)比智商(IQ)更重要。有些孩 子非常会读书,但缺少社交能力,就很难在当今社会大展身手。一个不知道如何与他人相处的人,再有智慧也很难受欢迎。无论是雇主,还是高等院校,都希望招收 多方面发展的、有想法、有趣的孩子。 我在担任康奈尔大学BC省校友招生委员会的主席时,曾面试过许多分高而无趣的孩子,除了单方面发展的学 术成绩以外,没有其他地方吸引面试官。希望同学们,尤其是把大部分时间花在学业上的同学们明白,在大学中真正花在学习上的时间应该只有30-40%,其余 60-70%的时间用来发现自己是谁,开发潜能和兴趣,做一份兼职,并体验赚钱的不易,寻找自己真正感兴趣的领域,多创造与该领域人士见面交流的机会,为 自己搭建未来的人脉。这一切并不是说分数不重要、学术不重要,更不是说学生可以不努力学习。而是说,孩子应该在学术和其他活动之间维持平衡。学会团队合作 也非常重要,因为当孩子走上工作岗位时,他们要做的不仅仅时靠自己的力量单打独斗,还要理解和顾及其他团队合作者及老板的需求。 误区之三:全权掌控孩子的时间有 些孩子的时间安排其实比大人还要紧张。以我的一个学生为例,除了上幼儿园之外,他还要学习溜冰、钢琴、中文课、日文课、绘画、足球、辩论表演、阅读、写作 等等。他的双胞胎兄弟还要学习国际象棋。要知道,这些孩子才五岁而已!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当然,也是一个较为极端的例子。这些孩子可不是小超人,他们虽 然聪明,但都是普通的孩子。 当他们成为我的学生后,我发现他们在遵守纪律方面有一些问题。我还听说其中一个孩子在学校和课外活动中有出格的 行为。在我看来,这两个孩子就是压力太大了。他们不能像其他年轻的男孩那样拥有充分的空闲时间,而是被家长全盘操控。孩子需要做回孩子。闲暇和玩耍的时光 和课程学习一样重要。当我建议家长减少一些课程后,这两个男孩的行为举止明显有了改善。 家长对子女的过度掌控,不仅体现在小孩子身上,更体 现在高中生,尤其是要报考名牌大学的孩子身上,他们往往需要学至少一样乐器、学画画,参加体育活动、社区服务、俱乐部,在某些团队中担任领导职位,上AP 课、准备SAT。少数孩子能够承受这样的压力并获得成功,但对于大多数孩子而言,往往会有两种结果:1.精疲力尽;2.失去独立的个性和热情,成为学习机 器人。这些都只会伤害到孩子。举例来说,在面试过程中,我曾遇到一位申请康奈尔大学的学生。当我问他生活中有什么兴趣时,这个孩子带着一脸疑惑,要求我重 复刚才的问题,并表示自己的生活中没有别的兴趣,因为父母要求他专注于申请大学。读者可想而知我是如何将这次面试内容反馈给康奈尔大学的。 所 以,对于孩子来说,充分参加课外活动很重要,但父母需要保证孩子的生活平衡,有足够的时间享受生活。我曾与一些顶尖私校和名牌大学的面试官讨论过,什么样 的孩子是真实、有趣、有热情的。他们都不希望招收过于程序化、压力太大的孩子。所以,让孩子获得生活的快乐,对于他们的学业成功也至关重要。 误区之四:全方位护航全方位护航型父母,指的是那种一直盘旋在子女头顶,一旦发现子女遇到麻烦,立刻冲下来救助的家长。换句话说,就是保护过度。在某些人才就业市场,甚至能看到父母陪伴孩子去面试。当然,我们从未听说这样的孩子被录取的例子。 一 些家长很怕看到孩子失败,因此愿意做任何事情去避免孩子受伤。我在自己工作过的私立学校,曾亲眼看见家长背着孩子的书包送他们来学校,或是在午休时送来午 餐,坐在那里看着孩子吃完,然后带走空饭盒。走出象牙塔后,现实生活并非如此温和。这些家长并未给孩子铺设成功之路,反而是用溺爱造就了一个不现实的世 界,结果只会害了孩子。 误区之五:将人生期盼投射在孩子身上长期在父母深切期望之下生活的孩子,其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他们的人生职业道路似乎已经被安排好了:成为一名医生、律师或银行投资家。对孩子有很高的期望是好事,但是到了最后,孩子的人生是他们自己的。家长应该扮 演的角色是帮助孩子发现自己的热情和兴趣。在家长的指导下,由孩子发挥自己的潜力。我的父亲是一个商人,他希望我成为一个银行投资家或理财顾问;我的母亲 是一个小学老师,除了鼓励我去顺应内心的热情之外,不对我做其他的要求。而我现在做的就是我最爱的事情,帮助家庭和学生做他们最重要的决定,并规划自己的 梦想。 本文原载于Our Kids Media,作者授权《加西周末》翻译刊载。原文:http://www.ourkids.net/blog/5-common-mistakes-parents-make-29136/ |
中国 半小时前
中国 半小时前
美国 半小时前
美国 半小时前
科技 昨天 15:57
娱乐 昨天 12:03
健康 昨天 12:01
关注获得及时、准确、全方位的新闻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