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小时新闻排行
- 7天新闻排行
1962年,在一次常委会议上。毛主席看着眼前的地图,左手掐着烟,右手做了一个搂的姿势。沉默良久后,毛主席指着图上的印度据点,霸气地说了三个字:“扫了他!”就是这句话,掀开了中印战争的序幕。 毛主席 对印自卫反击战前夕,毛主席同周围人谈话时曾说:“我想了十天十夜,也想不通印度为何要搞我们。”其实,这个问题除了毛主席,当时很多人也想不通。 因为自古以来,中国和印度就是一衣带水的关系。印度沦为殖民地时,中国正好也处于内忧外患的时期。因此,对于中印两国来说,对侵略和战争都应该感同身受。何况,中国和印度,还曾有过一段很好的“蜜月期”。 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印度是第一个与我国建交的,非社会主义国家。在中国联合国地位、台湾问题等方面,印度也是十分赞同的。 同样,印度反对殖民主义,还发起了“不结盟运动”,也得到了中国的大力支持。在印度饥荒时期,中国还不顾自身的困难,向印度提供了66万吨的粮食,助他们渡过了难关。在当时的中印大地上,到处都飘着“中国印度是兄弟”的口号。 周总理和印度总理尼赫鲁 所以,有无数证据可以证明,中国和印度的确曾患难与共。但战略目标与国家道路的不同,最终让两国渐行渐远。印度总理尼赫鲁曾说:“无论帝国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或共产主义国家,其外交政策考虑是那个国家的利益。” 就像他所说的那样,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一旦两方的利益发生碰撞,撕破脸就成了必然。而导致中印翻脸的导火线,就是长久以来的边界问题。 其实在历史上,并没有一条严格规定的中印边界线。只有一条,由各自辖区形成的“习惯线”。矛盾的起源,要从1913年10月说起。 那一年,英、中、藏举办了西姆拉会议。期间,英国代表背着中国政府,同西藏当局秘密编造出一条边界线,也就是后来的“麦克马洪线”。这条线将原本习惯线以北,大约9万平方公里的版图,归给了印度。但历来的中国政府,都不承认这一边界。 毛主席 而自从印度独立以后,就“继承”了这条所谓的边界线。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中印两国的大体目标一致,所以才对边界线的敏感问题,往往避而不谈。但自从尼赫鲁上台以后,扩张主义的情绪就越来越重,他还曾做过一个“幻想”:
我认为将来会建立一个联邦,其中包括中国、印度、缅甸、锡金、阿富汗和其他国家。” 正是基于这样的想法,尼赫鲁才不顾两国情谊,开始根据“麦克马洪线”做文章,频繁染指中印边界的领土。 周总理与尼赫鲁 2 早在1951年,印度趁着我国抗美援朝之时,就侵占了麦克马洪线以南,9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而当时,我国领导人为了大局着想,也不愿破坏中印的情谊,选择了容忍。 但中国的再三容忍,换来的却是印度得寸进尺。从1951年开始,印度就不断侵略我国领土,我方与其交涉,对方也并不理睬。到了1959年,印度已经侵占我国12.5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同时,尼赫鲁还恬不知耻,想要将这些土地,划分为印度版图的一部分。这样无理的举动,自然遭到我国的严厉拒绝。这样一来,中国与印度的关系,就一下子冷到了极点。 1959年9月26日,尼赫鲁给周总理写了封信,信中写道:“印度的边界是几世纪以来,由历史、地理、习惯和传统解决了的。”言下之意,就是死不承认侵略的事实。 周总理与尼赫鲁 而当时,中国为了大局着想,不想落入美苏的“圈套”,因此还是想采取,比较温和的方式处理。在一次会议上,毛主席高瞻远瞩,针对印度的侵略举动,希望中印双方,都能后退20公里,来避免事件的恶化。 但毛主席的友好做法,并未得到尼赫鲁的理解,对方反而更加猖狂。之后的两年内,中印边界的流血事件越来越多,已经到了“避无可避”的境地。 印度的猖獗超乎人们想象。他们安插的哨所,距离我方哨所只有几十米。更让人愤怒的是,有些甚至还安插在我方哨所的后面,形成了包围态势。中印之间,已经没办法用和平方式解决了。 中印士兵 1962年10月18日,毛主席再度召开了一次会议。对于印度的行为,我方已经忍无可忍,毛主席说:
“多年以来,我们采取了许多办法,想谋求中印边界问题的和平解决,印度都不干。蓄意挑起武装冲突,且越演越烈,真是欺人太甚。既然尼赫鲁非打不可,那我们只有奉陪了!” 随后,毛主席又问张国华司令:“我们打不打得赢啊?” 张国华霸气回复:“打的赢,请主席放心,我们一定打得赢!” 这场对印自卫反击战,从1962年10月20日开始,到11月21日结束,仅仅用了一个月时间,中国军队就横扫了印军,以极小的伤亡比取得了胜利。 毛主席 3 其实,早在中印战争开打之前,毛主席就曾指出:
“我们和印度的斗争,是复杂的国际问题,不仅仅是印度问题,美、苏等都在支持印度,他们想利用我们暂时困难的机会,推我们上阵, 整我们一下,但我们不上他们的圈套。” 所以,毛主席早就看透了尼赫鲁。他之所以敢如此嚣张,是因为背后有美国和苏联撑腰。这也是为何,我方始终不愿开战的原因。而毛主席此前所说:“想不明白,印度为何搞我们?”也并非是真的想不通。也许是深知,印度被人家当枪使,还不明白怎么回事,简直愚不可及。 若没有美国和苏联的“怂恿”,尼赫鲁绝不会如此丧心病狂,中印战争也不一定会发生。在中国受到印度蚕食之际,美苏毅然站在了我国的对立面,给了印度大量帮助: 毛主席 (一)先说美国。最开始,美国把“宝”压在了国民党手中。但随着蒋介石败退台湾,和新中国成立,美国不得不承认其眼光差劲。而经历了朝鲜战争之后,志愿军一度将不可一世的美军,打回了三八线,让美国更加恐惧中国军队的力量。 朝鲜战争结束以后,美国就将新中国视为眼中钉,想方设法遏制中国的发展。而美国不遗余力地帮助印度,正是想要拉拢他们,作为“反共”的一颗棋子。可以说,美国比印度更希望中印能够开战,他们好坐享其成。 1961年10月,尼赫鲁访美的时候,美国总统肯尼迪就这样说过:
“美国在全球负起遏阻共产主义之任务,已越来越感精疲力尽,故希望印度能在东南亚地区,负起更大甚至主要之地位。” 正是因为肯尼迪的话,才让尼赫鲁有恃无恐。而美国也并非说说而已,美国先是口头指责中国“侵略”,又对印度进行大量军事援助。 根据资料显示,从1959年到1961年,美国就援助了印度41亿美元。各种军事武器,也源源不断送往印度,包括迫击炮,各类战斗机等等。可以说中印开战,美国就是最主要的幕后黑手。 毛主席与尼赫鲁 (二)再说苏联。中国和苏联,也曾有过一段美好时光,还同属社会主义阵营。但两国的政策背道而驰,从而导致了关系破裂。1960年,苏联单方面撕毁了600多个合同,还将专家全部撤离中国,导致我国经济严重受损,过了很多年才恢复过来。 此后,苏联一直视我国为“绊脚石”。不仅在我国困难时期,强行讨要债务,还在印度反华期间,大力援助印度。在国际上,也对公理视而不见。比如朗久事件发生以后,明明是印度的侵略行为,我方进行还击和自卫,苏联却站着说话不腰疼,把我方的自卫反击,说成了“小题大做”。 除了舆论上支持印度,在军事上苏联同样“大方”。不仅给予了大量经济援助,还向印度出售了100多架飞机。其中包括的几十架战斗机,我方曾想购买,却遭到苏联的拒绝。如今却出售给了印度。很明显,苏联同美国一样,也希望通过借印度之手,来铲除中国。 毛主席与赫鲁晓夫 4 但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中印战争,最终以中国大获全胜结束。印度的美梦、美苏的算计,都在一场战争中化为泡影。而后,我方赢得胜利也没有乘胜追击,反而偃旗息鼓,选择了撤退。 主要是,对印反击战的政治目的已经达到。通过这场战争,在抵御印度侵略的同时,也告诉了美国和苏联,中国绝不是好欺负的。因此有人戏称:“这一仗打在尼赫鲁身上,疼在肯尼迪与赫鲁晓夫心上。” 其实中印战争,印度之所以大败,除了美苏的关系,主要原因还在尼赫鲁: (一)美苏无暇顾及印度。对印反击战的时间,恰好是美国和苏联,陷入古巴导弹危机的时间。在印军节节败退之际,尼赫鲁曾朝美苏要过支援。但美苏早已自顾不暇,因此并未支援印度。中国军队选择了一个恰当的时间反击,为胜利奠定了基础。 (二)尼赫鲁估计错了形势。在最开始,尼赫鲁就认定中国的重心,应该在东方而不是西方。尤其我国经历了近代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早已积贫积弱,再加上抗美援朝,中国早已元气大伤。印度料定我国,不会置大局而不顾,才敢不断蚕食中国的领土。 但是尼赫鲁的想法太过天真,当中国真的忍无可忍,发起自卫反击时,才发现在北部边界,中印的兵力比是5:1。论起军事实力,我军根本就占了大优势。因此战争一开始,就取得了压倒式的胜利。而背后的苏联和美国,也没有起到任何帮助。 (三)印度武器装备差,缺少经验。很多人难以想象,中印开战的时候,印军装备大多数还是二战时期留下的。很多重型武器,都要依靠外国进口。而且,印军在山地作战方面缺少经验,中国军队身经百战,印军根本不是对手。
毛主席 中印这一战,不仅震慑了美苏,还赢得了中印之间50年的太平,与毛主席的英明指导,是分不开关系的。谨以此文,怀念伟大领袖毛主席,以及为战争流血牺牲的中国军人! |
娱乐 3 小时前
健康 3 小时前
中国 3 小时前
关注获得及时、准确、全方位的新闻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