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pify analytics ecommerce
tracking

加拿大新闻网 首页 健康 查看内容

安慰遭逢悲恸的人别说"不要难过"、"赶紧振作起来"? 专家告诉你为什麽 ... .. ...

加新网CACnews.ca| 2021-4-16 23:21 |来自: 常春月刊


女性伤恸健康风险高 忧郁症风险增


失去子女恐怕是人生事件中极大的悲恸。根据丹麦团队透过2万笔数据发现,失去孩子後的双亲,自然死亡或是疾病、自杀、交通意外的风险都显着上升;其中,女性的风险更是比男性高出1.4倍,长期死亡风险也比同年龄没有失去孩子的女性高出3倍,而已开发国家中的女性,平均罹患忧郁症的风险将近是男性的2倍。


若推测可能相关的原因,除了性别上社会文化的框架与期待,比如应照顾好家庭、孩子、经济能力、教育程度的影响之外,女生独有的生命历程,例如怀孕、经期,也可能具有相关性。



多元定义"重要他人” 留给自己悲伤的权利


虽然伤恸确实影响着健康,且女性影响更为显着,但陈采泛提及,面对伤恸,多数人经常没有意识到它所带来的健康威胁,或选择漠视、逃避,甚至可能否定自己悲伤的权利。



允许自己悲伤 走出情绪囹圄第一步


因此,当周遭发生变故时,陈采泛说,各种情绪反应都是可以的,而情绪流动与变化所需要的时间,确实没有标准答案,所以,允许自己的情绪,是重要的第一步,悲伤也没有既定的形式去倾听它的声音,感受它、与它共处,并愿意接受疗癒,当愿意面对伤恸及伤恸中的自己时,才有走下去的力量。



理解之下同理 悲恸没有固定形式与时间轴


而非伤恸事件的当事人,若能对於伤恸所带来的健康威胁有所理解,或对於可能被重大伤恸事件所影响的对象有更弹性的眼光,就可以拥有更贴近的同理。


经常,很多人面对遭逢悲恸的朋友们,不知该如何安慰。而当开始理解,悲恸没有固定的形式与时间轴,也就不会说出像是"没什麽大不了”、"你不要难过了”、"赶紧振作起来”等的话,而这些可能会加强当事者对於自己悲恸的漠视与否定。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的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网未独立核实其内容真实性,文章也不代表本网立场。如文章侵犯了你的权利,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本网提供的内容,包括并不限于财经、房产类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本网内容,包括并不限于健康、保健信息,亦非专业意见、医疗建议,请另行咨询专业意见。本网联系邮箱:contact@cacnews.ca

最新评论

今日推荐

央行警告! 加拿大经济或再无翻身之日;顶级城市新房销量暴跌40%! 利率将降至1.5%?

加拿大 昨天 18:26

雷军千万年薪争抢的她,不是什么天才少女

科技 昨天 17:15

圣人变恶魔:法国医生自曝“恋童日记”,30年侵犯300人!

社会 昨天 17:02

惊曝!范冰冰已再婚,丈夫是东南亚大佬?在柏林电影节当评委,现场图流出

娱乐 昨天 16:33

18岁小花一夜爆火,刷新内娱甜妹天花板,网友:赵丽颖2.0!

娱乐 昨天 16:15

美国最火娇妻,“偷师”李子柒失败

娱乐 昨天 16:08

一片混乱! 多伦多机场爆骚乱, 警察紧急出动! 华人曝加航连续5天飞不成! 全网骂翻!

多伦多 昨天 15:18

  • 48小时新闻排行
  • 7天新闻排行

今日焦点

旗下公众号

关注获得及时、准确、全方位的新闻消息

Copyright © 2012-2020 CACnews.ca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