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小时新闻排行
- 7天新闻排行
创刊26年来坚定支持民主的香港《苹果日报》,星期四(6月24日)最后一天的100万份报纸被市民很快购买一空。同时,香港网络活跃人士将该报的文章备份到受不到政府新闻审查的区块链平台上。 据美联社等媒体报道,港人周四一早便在各处报摊排起长龙购买最后一天的苹果日报,有些地区有市民从凌晨起便排队待购。有市民表示对苹果日报因当局打压被迫停刊感到不舍,认为香港的新闻自由空间严重收缩。 香港民众在街头排队购买最后一期的苹果日报。(2021年6月24日) 报道表示,到早上8点半左右,苹果日报最后一天的100万报纸在全港大多数报摊已经告罄。苹果日报多年来的纸质报纸通常保持在每天约20多万份,近年降到约8万左右。 苹果日报最后一份的头条以《港人雨中痛别,“我们撑苹果”》为标题,包括一份12页特刊,刊出多年来苹果日报的头版内容以及《给香港人的告别书》等。 稍早,苹果日报的网上媒体及社交平台,从周四凌晨起也先后停止运作。 香港苹果日报员工在其香港的总部展示最后一期苹果日报。(2021年6月24日) 另据路透社报道,由于担心“港版国安法”将中共的防火墙带给香港,限制民众获取不同的观点,香港一位21岁的网络活跃人士从这个星期开始,将苹果日报的文章上传到分散式数据储存的平台ARWeave。这位不愿透露名字的年轻人表示,这是需要做的,谁也没有料到苹果日报会这么快就会消失。 截至周日,已有4000多篇苹果日报的文章被上传到了ARWeave。 报道表示,网络活跃人士的这次保存苹果日报内容的行动,源于香港电台不久前在受到当局压力后做出的将从其社交媒体平台去除1年以上新闻资料的决定。网络活跃人士为保存港台的新闻资料,将大量调查纪录片上传至区块链平台。目前,在ARWeave上,港台自2012年以来制作的数以百计的节目已经可以阅览。 中共及香港特区政府长期以来视苹果日报为眼中钉。2020年4月18日,港警因苹果日报老板黎智英参加民主游行而以非法集结罪名拘捕他,2020年8月10日,香港警务处国家安全处又以涉嫌勾结外国势力,违反“港版国安法”为由拘捕黎智英及壹传媒集团的多人。 国家安全处6月17日还以涉嫌“串谋勾结外国或者境外势力危害国家安全”的罪名拘捕壹传媒和苹果日报5名高管,并冻结了三家相关公司总计1800万港币(约合232万美元)的资产,让苹果日报的运营立即陷入困境。 苹果日报在港府拘捕编采人员及冻结资金下难以继续经营,原拟营运到周六,但在警方6月23日拘捕社评主笔后,苹果日报为保护员工最终决定提早于周四告别港人。被以勾结外国或境外势力罪逮捕的主笔李平至今仍被扣查,而正式被控的壹传媒集团行政总裁张剑虹和报章总编辑罗伟光则不准保释,继续还押。 港人伴《苹果日报》走完“最后一哩路” 劫后《苹果》能否海外涅槃重生? 首批《苹果日报》率先在香港闹市旺角一个报摊开卖,几百名市民大排长龙守候 ?RFA 在港府抓人、搜馆、冻结资产后,陪伴港人26载的《苹果日报》周四(24日)以“非正常死亡”的方式,完成历史使命。最后一天的《苹果日报》印发100万份,大批市民通宵排队抢购,多区清晨已经卖光。有读者形容,《苹果》停运,象征香港新闻自由消失,也是“黑暗年代正式开始”。 《苹果》停运已成定局,但民间仍未放弃,并开始思索《苹果》海外发展的可能。 创刊26年的《苹果日报》无奈被迫停刊,最后一期破纪录印刷100万份,头版标题为“港人雨中痛别'我哋撑苹果' (我们挺苹果) ”,配上大批市民冒雨在《苹果》大楼外声援的一幕,正式和全港市民道别。 周四(24日)凌晨1点半,首批《苹果日报》率先在香港闹市旺角一个报摊开卖,几百名市民大排长龙守候,为的是接住香港最后一点新闻自由。 港人泣别《苹果日报》:黑暗年代正式开始 读者陈先生表示,近年香港政治动荡,《苹果日报》最能反映香港人的声音。他认为《苹果》消失,亦代表香港新闻自由的消失,相信将有更多传媒机构被打压,仅余的言论自由荡然无存,形容是“黑暗年代正式开始”。 应届香港中学文凭试考生陈同学,午夜12点就来排队,她接受本台访问时表示,《苹果日报》是香港人的回忆,失去《苹果日报》,代表香港失去言论自由。 陈同学说:“很突然,以前一向看的东西突然失去了,是香港人的回忆,是记录着时代的变化。” 市民Ashley带着小朋友前来排队,她表示特意跨区到旺角,是希望趁小朋友还有记忆,带他来见证历史,“因为以后,香港看不到真的事”。 至周四早上,香港各区再现排队人龙,也有支持抗争的“黄店”免费派报。有市民形容,包括新闻自由在内,香港人今年失去了很多东西。 《苹果日报》品牌海外涅槃重生? 《苹果日报》在短短一星期内,受到港府连环重击,包括一年内第二度拘捕公司高层及搜查报馆,而最致命的,是冻结相关银行帐户及资金,令公司被迫停止营运,《苹果日报》纸本、新闻网站都停止运作。 而当香港《苹果日报》划上句号,外界开始设想,《苹果日报》品牌能否在海外重生?香港营销顾问徐俊文接受本台访问,认为单靠广告难以生存,但如果转为订阅方式,有机会让《苹果日报》在台湾支撑一段时间。 徐俊文说:“可能订阅(subscription)这种模式,可令《苹果》最少生存一段时间。转型为在海外生存的话,要考虑下像台湾《苹果日报》那样,可以提供什么与香港人相关的内容。相信如果台苹这样做,有一部分香港人无论如何都会支持,希望《苹果》留下一种声音。 ” 不过徐俊文表示,一旦《苹果日报》转型,报道或将不如以往多元化,例如会减少民生议题的报道,他建议可多进行深度式的专题报道。 2021 年 6 月 23 日,香港《苹果日报》总部的工作人员向支持者挥舞手电筒。 (美联社) 台湾的国立中正大学传播学系教授管中祥对本台表示,短期内要再经营一间庞大的媒体是很困难,包括资金问题。他表示不少在台湾或海外的香港人,都有透过网络作评论,但如果《苹果日报》化整为零,如转化为小型的媒体,就有可能生存。 管中祥说:“无论透过什么方式,在外面成立一个新的媒体也好,或者在海外的香港人跟其他国家的人,共同创立一些跟香港有关的媒体也好;或者在香港,现在还有一些网媒,我都觉得至少可以保有民主自由的想法,或者告诉香港人民主自由是很重要,这个种子跟火是不可能熄灭的。” 管中祥生于台湾威权时代,他形容当时传媒界也有“报禁”,但台湾传媒仍坚持以各种方式突破限制。 曾任职台湾《苹果日报》的资深传媒人李志德则认为,《苹果日报》在海外很难继续营运, 因为新闻讲求“在地性”,报道一些深度或香港新闻时,必须有记者在当地,认为地域限制会增加记者的采访困难。 |
关注获得及时、准确、全方位的新闻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