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pify analytics ecommerce
tracking

加拿大新闻网 首页 新闻 新冠肺炎 世界疫情 查看内容

李显龙:新加坡将迈向“与新冠共存”决定性一步

加新网CACnews.ca| 2022-3-24 08:28 |来自: 澎湃国际

3月24日上午,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发表题为“迈入新阶段”的全国电视讲话,宣布新加坡的抗疫之路进入到一个重要里程碑:从下周起大幅放宽一系列疫情管理措施,正式迈向与新冠共存的阶段。

“在考虑了所有因素后,我们相信现在已准备好朝着与新冠共存的方向迈出决定性的一步。”李显龙在电视讲话中说。

据《联合早报》报道,李显龙首先在讲话中回顾了新加坡两年来的抗疫之路。李显龙说,疫情初期,因为还不太了解新冠病毒,因此采取了严格的“清零”防疫措施。从一开始,新加坡最重要的目标就是保护生命,以及把可避免的死亡病例降到最低,坚决不让新加坡陷入有人无法获得救治的严峻情况。

去年中旬,德尔塔变异毒株来袭,新加坡继续实施严格的防疫措施减缓病毒传播速度,直到多数人完成疫苗接种。德尔塔之后,去年底又出现了传播力更强的奥密克戎毒株。虽然当时新加坡已达到很高疫苗接种率、医疗系统健全,但是为了让医疗系统和医护人员有足够时间应对,新加坡仍选择收紧边境措施,并延后放宽安全管理措施。

李显龙表示:如今新加坡的抗疫之路已来到一个重要里程碑。绝大部分人口已完成疫苗接种,几乎所有符合条件者也已注射第三针疫苗。奥密克戎疫情已受到控制并正在消退,很多人也曾感染新冠并已康复,新加坡人口的群体免疫力更强了。

关键的是,新加坡本地医疗系统仍保持坚韧,尽管其在奥密克戎疫情浪潮最严重时承受相当大的压力,但仍挺过了难关。虽然如今新加坡医疗系统的负担依然沉重,但压力已放缓。

与此同时,新加坡政府也必须衡量严苛防疫措施对企业和经济的影响,以及对孩童学习或是年轻人、家庭和社群之间的互动交流所带来的影响。因此,李显龙宣布新加坡将从下周开始大幅调整疫情防控措施。

3月29日起,允许75%居家办公的员工返回工作场所上班;允许恢复举办超过1000人出席的大型活动,人数限制设在场地容量的75%;社交聚会人数限制将从目前的5人放宽至10人,人们在户外也可选择不戴口罩,但室内仍须戴口罩。

新加坡将大幅简化旅客须遵守的新冠检测和隔离程序。新加坡人就将更容易出国旅游,几乎就像回到疫情前一样。按新框架,新加坡也将放宽大部分的入境限制,让已完成疫苗接种的旅客入境更便利。

最后,李显龙也提醒人们不应完全放松警惕:国内防疫措施和跨境旅游限制改变,意味着新加坡正在大步迈向与新冠共存,但不等于全面放宽所有限制。新加坡将在迈出这重大一步后,等待一段时间,让疫情稳定下来。假使情况发展良好,将再次放宽限制。

李显龙强调,奥密克戎不会是我们面对的最后一个变异毒株,病毒会继续变异。“但愿新的变异毒株,其威力会越变越弱,更像流感病毒。但也有可能的是,传染性更强以及更危险的毒株会出现,就像德尔塔毒株一样。倘若这样的情况发生,我们可能需要倒退,再次收紧防疫措施。”

李显龙总结时强调,新加坡在漫长的抗疫路上取得了显著进展,虽未抵达终点,但已更接近终点线。

李显龙上一次就疫情发表电视直播演讲是去年10月9日,彼时他解释,新加坡无法维持长期封锁,代价很高,每一次封锁,就会再一次冲击商业,员工会失业,儿童会失去正常的童年和校园生活,分居两地的家人难以见面,这些都加剧了心理和精神压力。因而“清零策略”对新加坡来说已不再现实,所以决定转向与病毒共存。

自去年年底以来,奥密克戎已经在新加坡传播了约3个月。3月23日,该国报告新增13166例确诊病例,累计报告的病例数超过103万例。与此同时,新加坡累计报告1214起死亡病例,总体病死率为0.117%,接近于流感病死率。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的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网未独立核实其内容真实性,文章也不代表本网立场。如文章侵犯了你的权利,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本网提供的内容,包括并不限于财经、房产类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本网内容,包括并不限于健康、保健信息,亦非专业意见、医疗建议,请另行咨询专业意见。本网联系邮箱:contact@cacnews.ca

最新评论

今日推荐

警惕! 大温华人嫌犯骗走$8.7万保时捷 16名卖家含泪踩雷 总损失超$85万!

温哥华 1 小时前

风暴再袭BC! 40cm暴雪在路上 110km/h狂风席卷 大片居民停电!

温哥华 1 小时前

恐怖! 客机高空窗框脱落 乘客崩溃; 飞机"破洞"气流狂灌 机长迫降

美国 1 小时前

加拿大狂发福利 说好的大降息要完蛋;加币跌至5年最低点 短期没救了

加拿大 1 小时前

  • 48小时新闻排行
  • 7天新闻排行

今日焦点

旗下公众号

关注获得及时、准确、全方位的新闻消息

Copyright © 2012-2020 CACnews.ca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