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小时新闻排行
- 7天新闻排行
前几天,一个牛津大学的女博士被骂上了热搜。她是个社交媒体博主,昵称“朱朱”,本名朱雯琪。她在视频中,说自己以牛津大学年级第一的成绩毕业,还拿到了200%的奖学金。结果,这条微博被网友群嘲,有网友认定她造假、炒作,甚至还称她为“学术媛”。 精英女性的普遍困境 从网友的留言看,对朱雯琪的质疑不少来自“普通自信男”,他们往往高估自己的能力,贬低女性,不愿相信女人会超过他们。一个女性美丽则罢,竟然还数学好、又有钱,简直不能容忍。 在社交媒体时代,有很多精英女性因为人生过于抢眼而备受攻击,或者因为人生没有依靠男性而备受奚落。朱朱做出数学题“通过验证”之后,依然有人说:她应该感谢那个出题考她的男性博主帮忙,否则凭她自己,无法自证清白。 朱朱给出题博主的回应 图源微博@katekate朱朱 前段时间,某药妆品牌CEO叶海洋在微博上晒出自己在国外买精子,然后完成生养女儿的过程,也引发无数讨论。因为在很多女性生不起、养不起,或者生了也陷入“丧偶式育儿”的困境中时,她直接展示了“无偶式育儿”。 这成为很多女性艳羡的“女性独立的天花板”:有钱、有娃、没老公。因为经济自主,所以完成了彻底的生育自主。但这个连生孩子都可以不倚仗男性的精英女性,自然也受到质疑:有些人认为,叶海洋只要孩子不要爱情与婚姻的行为是很自私的,她将孩子置身于一个没有父亲的家庭,是对孩子的不负责,这样的生活是不会幸福的。 现实中,有多少完整的家庭也不一定养得出快乐的孩子,单就说多少丧偶式育儿中,父亲扮演了什么角色呢?挣钱和玩游戏? 还有网友说,既然生了两个女儿,为什么不再生个弟弟,没男孩,以后姓氏都绝了。即使一个女性财富和成就达到这种程度,把生孩子变成纯粹奉献爱和塑造人的事,仍然要面对传宗接代的诘问。 在科技帮助女人实现生育自主的今天,很多人的观念依旧停留在大清。其实,清朝晚期的女性地位已经在明显提高了,1902年制定的《大清民律草案》首次赋予女性更加宽泛的离婚权,而1904年的“癸卯学制”,首次打破了女学的限制。可见,现在有些人的观念,还不如大清。 当然,人们对精英女性的质疑和嘲弄,不是当代才有的奇景。 刚刚过去的4月1日,很多人知道这是张国荣的忌日,但鲜有人知道,这一天也是我国建筑学的奠基者之一林徽因的忌日。林徽因作为一个出生好、见识广、有才华又漂亮的精英女性,一生也经历不少性别偏见。她和梁思成留学回国后,成为中国的建筑学的奠基人,还首次开创了古建筑田野调查,创立了清华大学建筑系。 可是,她开朗的性格让很多人不喜欢,总被人暗讽是一个卖弄风情的“客厅太太”,林徽因穿着旗袍登上古建筑测绘的照片刊登出来,被老文人直斥“上房揭瓦”。就连鲁迅、钱钟书这些的男性,照样写文章对她进行嘲弄。 而到了今天,很多人认识她,也并非因为她的文学成就和建筑学贡献,而是她跟几个男人之间的桃色绯闻,她的标签常常不是建筑学者,而是名媛、女文青。再加上林徽因也爱漂亮,爱拍照,爱吃冰激凌,爱参加沙龙,如果活在今天,估计也会被称为“搞微商的学术媛”。 普通女性的独立焦虑 在朱朱的经历中,我们同时会发现,除了“普信男”的质疑,大多数女性对朱朱和叶海洋流露出来的“羡慕”和对她们“出格行为”的“容忍”,其中包含了一种前提:默认女性独立的门槛奇高无比。 仿佛女性只有到了朱朱这样的地步,才有资格坦诚自己“喜欢财富,喜欢好吃好玩,喜欢奢华的东西。”独立成了精英女性的特权,是种悲哀。 没错,不管是朱朱、叶海洋,还是林徽因,她们首先是精英女性,成就突出、财富自由、出生名门,但女性独立的门槛一定要这么高吗?如果是这样,那么拿她们树立女性榜样的同时,也贩卖了女性的独立焦虑。那些羡慕,不过是高级一点的慕强罢了。 这两年的国产电视剧,很多打着“女性题材”的旗号,女主角无一不是企业高管或创业精英,独立自信、走路带风,在恶劣家庭、对手、渣男的面前快意恩仇,人挡杀人、佛挡杀佛。而普通女性,往往不是配角就是黑化。需知大部分女性都是普通的收入、普通的事业、普通的未来,难道就不配独立了吗? 在社交媒体时代,我们已经被灌了太多“要做富婆”的鸡汤,仿佛没有做富婆的命,就没有独立掌控人生的资格。在这些鸡汤里,普通女性想实现相对独立,首先要足够优秀,然后加倍努力,还要完成经济和资源的积累——如果原生家庭是个拖累,还必须割席。 且不说这种要求是否合理,真能达到这些条件的女性少之又少,即便达到,也往往错过婚龄和育龄,如果又不想向世俗妥协,就会继续选择独立和独身。数据也似乎可证,广州、深圳、上海等城市,女性单身的比例甚至高达70%以上,且近年来单身女性年龄逐渐突破35岁。 | 电影《世界上最烂的人》剧照 最近有一部挪威电影,叫《世界上最烂的人》,就讲述了普通独立女性的困境。女主角朱莉拥有独立精神而且睿智,她有很多奇思妙想,学过很多专业,30岁到头却只是个书店店员。她有才华,但变现能力有限;有独立思想,但独立租房的能力都够呛。她以为至少在爱情中是独立自由的,可仍然因为男友想要孩子而烦恼得要死。最后,她经历了近乎惨无人道的死了男友又流产的代价,才重新找回自己。 看起来,哪怕在北欧,普通女性想独立,依然困难重重。 其实,女性独立的门槛并不高 普通独立女性,真的没出路吗?历史告诉我们,不是的。 上世纪20年代,中国的女性意识风起云涌,当时的中国,女性报刊杂志遍地开花,为中国带来了女权思潮,这些媒体的把持者无一不是名门女性或者海归精英女性,这些报刊杂志主要在大城市和女学生群体中流传。后来国民政府中央妇女部成立了,成员依然是精英女性和高管眷属,她们提倡妇女平等,办职业培训班,但是,这些人的努力和影响始终有限。反而是那些穷学生、底层女工进行的罢工运动,更有广泛影响力,助力了社会前进。 美国20年代的女性争取选票运动,最终也是精英女性掀起的。但是,选票运动一落幕,广大的女性们就又回归家庭,被消费主义绑架,沉溺于家庭主妇的舒适圈。女性面临的就业歧视、教育不平等的困境依然没有改变。1924年,林徽因来到宾夕法尼亚大学,目的明明是学习建筑学,却被建筑系拒之门外,理由是建筑学有裸体写生课堂,不方便男女同课,她不得不改修美术系。直到1960年代,美国黑人权利运动兴起,平权成为一个广泛的主张,大量普通女性参与运动,经过长时间的抗争,女性才终于可以平等地进入高校课堂。 林徽因获宾大美术系学士学位的老照片。 男性获得公共话语权,自两千多年前的希腊城邦时代就开始了;而女性获得公共话语权,才100多年,女性的自由之路,道阻且长。精英女性们展示出来的独立举动,并非要人人效仿,她们只是为广大女性打开了一扇窗,不断推高女性的上升天花板,鼓励女性树立远大目标,让更多的女性知道:原来人生还可以这样。 而真正影响一个社会文明进程的关键,在于普通女性的人生。 中国普通女性已经很努力了。前不久,某官媒发布报道说“女性受教育程度越高越不愿意生孩子”,看起来只是在讲“客观事实”,但夹带了“女性越有能力就越不受掌控”的暗示。他们似乎看不到另一面: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女性,为社会做的贡献也越多。 根据2018年的研究数据,相比于世界其他地区的女性,中国女性就业率最高,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最大,为41%。这还是中国女性在婚育方面低保障、低社会支持的情况下做出的贡献。 普通女性的独立门槛没有那么高,除了保持精神的独立,可以做出很多力量所及处的努力:努力学习提升自己,努力为女性发声,日常生活中努力对抗偏见,呼吁推动女性相关法制进程,尽可能对弱势女性伸出援手,对女性同胞的困境保持同理心,在被暴力或者权利侵犯的时候勇敢反抗和寻找对策,但在同胞被加害时不谴责受害者……这些都是普通女性可以展现独立的方式,也是应该去做的事情。 如果这个社会只有精英女性才配独立,那么被拐妇女和叶海洋等,就是社会的一体两面:处于金字塔尖的女性生育有多自由,一无所有的女性生育就有多不自由。 |
社会 3 小时前
国际 4 小时前
国际 4 小时前
国际 4 小时前
国际 4 小时前
中国 4 小时前
关注获得及时、准确、全方位的新闻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