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pify analytics ecommerce
tracking

加拿大新闻网

加拿大新闻网 首页 娱乐 查看内容

内娱怪象引热议,整容磨皮横扫各大国剧

加新网CACnews.ca| 2022-10-28 12:08 |来自: 肉叔电影



这几天,一个内娱怪象又被热议了起来。


一批又一批明星,来到国产剧这块神奇的领域里。


接受“整容/整形”。


消除皱纹、眼圈眼袋,美白瘦脸,甚至减肥整形。


这一切,成为他们的出镜标配。


没错,说的就是大家苦恼已久的国剧弊病:


简言之“磨皮滤镜”。


以分秒计价。


从早先的8000元一秒,到现在1.5-2w一分钟。



截自公号“狐厂娱乐观察”《国产剧滤镜依赖症》


价格看似便宜了,但国剧花在这上面的钱可是一点没少。


毕竟,磨皮以燎原之势,横扫几乎整个国剧市场。


管你甜宠剧、古偶剧,还是职场剧,家庭剧之类的正剧。


磨皮已经成了国产剧贯彻到底的“政治正确”。



图源同上


01


国剧磨皮史


国产剧的磨皮灾难区。


早期主要集中在仙侠古偶、甜宠等剧种里。


这类剧的最大看点,就是帅哥美女。


对于无暇美颜的追求,一步步从苛刻走向畸形。


不仅闭口、痘痘、斑点之类的正常皮肤也多少会有的小瑕疵统统不见。


连毛孔、细纹这种皮肤的基本特征都不被容忍。


2014年的《武媚娘传奇》里,一众妃子的脸上开始出现有点诡异的平整。


比如张钧甯,眼圈连同卧蚕一块被消除。



而同时期,她在《痞子英雄2》里的样子,则是这样的:



2016年的《青云志》。


杨紫转型流量的宣告之作。


而她的脸,前所未有的白嫩光滑,如刚出炉的水煮蛋。



没错,最早我们无比执念于“白”这个字。


以至于这部戏里演员们的“黄种人基因”被磨到消失。


夸张到什么程度呢?


连两个元气少年也不放过,镜头前的他们全都面容惨白。



但这比起后来的磨皮例子都还不算很过分......


2018年的《甜蜜暴击》。


“粉种人”审美时代又开启了。


这里头的演员们,“基因进化”。


与此同时,面目却愈发模糊。


(难道是担心,观众要是能看清楚他们浮夸做作的演技就看不下剧了?)



再到2019年的《东宫》。


“假人”审美时代又来了。


精致如晋江网文封面。


磨皮开太狠的场景里,演员看起来已经不像人类了。


宛如质地透亮的硅胶娃娃。



甚至演员的轮廓也不再重要了,只留精致的五官淡淡地在屏幕里晃悠即可。


女主一抬头,下巴几乎融化在脖子里。



不是没有骂声。


质疑一直都在。


同年《新白娘子传奇》,关于磨皮的舆论战就一度打响。


这部戏里的磨皮滤镜再一次刷穿底线。


62岁的灵佑禅师(沈保平 饰)也光滑得像颗卤蛋,完全没有了一位正常老者会有的皮肤纹路。



相比他在《甄嬛传》里饰演甄远道的样子,你能想象是同一个人?



更严重的是,全剧白到啥也看不清,这样的画面,别说看表演细节,连置景,服化道都统统看不清了。




这女扮男装,真当观众没有智商的吗


观众们的抗议声浪四起,最终片方道歉并重新调整成像效果。


男主演于朦胧在微博发布声明:


“许仙”的十级美颜滤镜将正式下线,“于清晰”同步上线。



图源@于朦胧


但风波过去后。


磨皮滤镜的浪潮也并没有收敛,而是继续蔓延。


非但是古装剧。


如今连本来应该体现生活质感的都市生活剧、家庭剧、职场剧,都开始纷纷难逃魔爪。


比如医疗剧《关于唐医生的一切》。



比如《她们的名字》。



更讽刺的是,磨皮滤镜已经到了能让演员陷入整容风波的程度。


就说去年的《机智的上半场》。


李佳航在剧中被P到连妈都不认识。




下图是他的日常样子


他本人专门发博澄清,自己并没有整容,可能是片方觉得他眼袋太大给修掉了。



就算是这样,转机也还是没来。


预计11月播出的由迪丽热巴和龚俊主演的《安乐传》,预告释出后先因磨皮滤镜一水的差评。


迪丽热巴原本立体的轮廓,被硬生生磨成了纸片人。


整个画面白亮到背景没有任何色彩细节,让她本应潇洒大气的出场变得像个劣质抠图秀。



粉丝在评论区吐槽滤镜问题,呼吁换个滤镜。




截自微博


也有人去该剧的制片人微博底下求改。


预告片滤镜磨皮太重了


帅哥美女全都变成了假人


能不能改一下呀,求求了



制片人回了句“收到”,最终成片会不会真的修改,也只能拭目以待了。


02


磨皮滤镜=照妖镜


关于磨皮,另一番值得注意的景象,也逐渐浮出。


随着后期技术发展,此类滤镜愈发“精致”了。


不会再像以前那样一磨就全都磨,男女不分,驴马不辨。


同一部戏里,并非所有演员都会被磨皮。


如果仔细看,会发现。


其实磨皮滤镜,正如一副照妖镜,照出了畸形的内娱生态。


一来,咖位。


不够咖位的明星不配拥有磨皮。


就拿近来被骂到不行的《玫瑰之战》来说。


一个正反打。


袁泉的脸上光滑透亮,后期几乎只给她保留了眼皮褶子。


而对面的年轻女演员,黑眼圈,眼沟,甚至法令纹都还正常地待在脸上。




无独有偶。


另一场对话戏里。


主角和配角的磨皮待遇更是悬殊。


袁泉在一片阴暗里独自发光。


而她对面的女配,如果用电脑屏幕看的话,能清楚看到的皮肤的纹路肌理。




二来,性别。


相较而言,对男演员没有那么严苛的“不老要求”。


他们自然也能最大程度保留自己原有的脸。


就像前面提到的《武则天传奇》,妃子们个个白嫩细滑。


而镜头转到张丰毅饰演的李世民身上,截然不同的画风。



两个月前开播的《简言的夏冬》,万茜和朱亚文。


同一个场景,两人的脸部亮度明显不是一个层级,更别提细节消除。




《关于唐医生的一切》。


秦岚不管走到哪,像一个行走的发光体。



非常违背场景光源的亮


而黄觉一出场,皮肤的粗糙却全都大方展现。



三来,女演员的年龄困境。


别忘了,刚刚上面的例子其实也都是大龄女演员。


她们在国产剧的尴尬境地也愈发突出。


一方面内娱的中女演员们难得地迎来了一次风口。


另一方面,她们仍然被“白幼瘦”的固化的审美体系所绑架。


前有2019年《少年派》中的闫妮,比16年前的佟掌柜还年轻。眼袋没了,法令纹也消失了。



后有《玫瑰之战》里的袁泉和俞飞鸿。


随便截一张俞飞鸿跟黄晓明的同框图。


一左一右可谓是两重画风。


黄晓明的脸还算正常。


而另一边俞飞鸿则被P到整张脸宛若气球。


她素来在骨不在皮的美,经由一顿磨皮处理后完全丧失。



豆瓣热评愤懑不解:


玫瑰之战不是磨皮滤镜之战


拍中年职场剧也要磨皮滤镜拉满???


到底是导演,还是演员无法面对现实啊!



而最高赞的三连问,更是一问一击:


为什么袁泉已经这么好看了,还要把她磨皮磨成24岁?


为什么我们的电视剧里不能出现44岁的女性?


为什么我们的电视剧里44岁的女性要变成24岁?





44?24?分不清的年纪


去年中青报专门做了一项观众对国产剧的意见调查。


磨皮的问题已经成为观众最不满的问题TOP1。



而这层问题背后,观众在愤懑什么?


与此同时,观众们又悄悄地被迫放弃了什么?


03


一个吐槽国产剧时被用烂了的词:审美降级。



图源微博


审美降级的本质,不是在于迷恋无瑕疵的美。


而是一刀切的制造单一的“美”的标准。


去年有一部叫做《东城梦魇》的美剧。


主演是我们的rose,凯特·温斯莱特。


我们记得rose最美的样子。


但这部剧里她的美是什么样呢?


眼袋皱纹不修边幅,完完全全普通中年妇女的样子。



不谈演技。


凯特如果活在一键磨皮的环境里,估计也看不出啥演技来。


就光是这样的妆造。


同类的国内女星恐怕就没几个能接受的。


我们不允许脸上有一点点的瑕疵。


甚至也不容许特质的存在。


就像《驭鲛记》里迪丽热巴眼角下的泪痣。


在白茫茫的滤镜里。


已经几乎不可见。




而这种畸形的追求美,背后又是一种畸形的价值观默许。


人大过于戏。


可以说,国产剧变得越来越像真人秀了。


想想这两年愈来愈多的观众对鞠婧祎的反感,甚至于骂她成了某种毋庸置疑的正确。


原因也在于这,鞠婧祎是这个“假人制造”体系内的佼佼者。


去年她那部《嘉南传》。


全剧看下来最大的感受就是。


整个剧组的力气,仿佛都用在了“如何让她显得更美”上面,别的都不重要。


仿佛拍的也不是影视作品,而是鞠婧祎个人MV、美妆大片。


美则美矣,千篇一律。



就算是律政剧《女士的法则》。


有网友统计,江疏影在里面6集换了33套服装。


与其把时间精力花在怎么挖掘一位女性律师的职业人生,剧组显然更关心她够不够美。



演员,沦为流水线上的芭比娃娃。


演员的本职呢?


表演及再现一个人物,这件事已经彻底让位给“美”。


磨皮滤镜的问题,其实只是多米诺骨牌的其中一张。


让观众们无奈跳脚的,更是它背后一触即发的连环弊病。


假人泛滥的国产剧,还剩下什么是真的?


颜值?


同一场戏,演员的脸能忽大忽小。


比如《星汉灿烂》里的赵露思。




台词靠配音,动作靠替身,实景靠抠图。


流量时代涌现的大批明星演员,大多台词功底差到出戏甚至听不清,已成行业共识。


于是,演员使用原声这项最基本的表演素养,如今反倒成了营销的安利点。



图源微博


再有,替身泛滥。


围绕替身延申出来的新词更是眼花缭乱:躺替、下跪替、跑步替......



《有翡》


随处可见的五毛钱抠图秀。




《锦衣之下》


连肌肉也要靠硅胶。



甚至于《嘉南传》里的一场跳墙戏。


怎么拍?


直接找替身跳,然后在脸上简单粗暴地糊上马赛克。


反正观众都能收货。



在这样的情况下。


我们对一部剧的好评的标准,越来越低。


只要一部剧,1尊重观众的眼睛,2尊重观众的智商。


就能被激情打上五星好评。



图源微博


我们几乎忘了。


一部剧的评价应该是多维度的。


是编剧、导演、演员,以及各技术工种的全方位考量。


我们更是几乎忘了。


人是有缺点的。


人性也是。


抚平一切褶皱之后。


最终只能满屏马赛克。


而现在,这种苦国剧久矣的烦恼似乎正在形成某种死循环。


只怕到时,国产剧可不止审美降级。


本日打工人:巴斯特冷面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的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网未独立核实其内容真实性,文章也不代表本网立场。如文章侵犯了你的权利,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本网提供的内容,包括并不限于财经、房产类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本网内容,包括并不限于健康、保健信息,亦非专业意见、医疗建议,请另行咨询专业意见。本网联系邮箱:contact@cacnews.ca

最新评论

今日推荐

  • 48小时新闻排行
  • 7天新闻排行

今日焦点

旗下公众号

关注获得及时、准确、全方位的新闻消息

Copyright © 2012-2020 CACnews.ca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