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pify analytics ecommerce
tracking

加拿大新闻网

加拿大新闻网 首页 新闻 中国 查看内容

吃土到朋友圈刷屏 北方人这次给全中国开眼了!

加新网CACnews.ca| 2023-3-22 12:44 |来自: Vista看天下

就在上周,宅家的我还对朋友圈里的春日气氛羡慕不已。


你为了赏花穿越大半个城市去公园里人挤人,他为了感受春风顶着大太阳骑行几十公里。


但对于北方朋友们来说,这份赏春兴致甚至都还没来得及细细品味,就已经被一口沙子全憋回去了。


春天:“温度指数提升,阳光准备就绪,正在加载桃花、杏花、梨花……”


沙尘暴:“打断施法。”




没错,今年以来最大规模的沙尘天气正在侵袭北方。


短短几天内,大家都已经从赞美春天无缝过渡到了,“救命,怎么天上下土了!”


不仅如此,有些地方甚至下泥了。


@万俟徒-


当年西安曾经因为一张空气可见度对比图,被网友调侃为“大雁塔,发射!”



如今发射的不只是大雁塔了,各地都在上演建筑消失术。



根据气象部门的分析,这股沙尘目前已经覆盖了内蒙古、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北、北京和吉林,接下来还会影响到黄淮一带。


我愿称之为大型的沙丘版《轮到你了》,长江以北的朋友们同此凉热,谁都跑不掉。


最初嗅到不对劲苗头的,是甘肃和内蒙古的朋友。


先是甘肃张掖某马场的一段“沙墙”视频开始在网上流传。


百米高的沙墙滚滚来袭,被沙子吞没的地方,能见度一度不足10米。



“感觉世界好像一个大破壁机,现在正在磨黄豆粉。”


很快,住在城市里的人也感受到了沙尘的威力。


敦煌的蓝天迅速被沙尘吞噬,城市商品房瞬间变成莫高窟。



@爱德清


而随着夜幕降临,内蒙古朋友们也开始集体参演《银翼杀手2049》。


“空气里都是一股土味,感觉吸进一口气,会吐出一块砖。”



@内蒙古晨报


但,真正被这股沙尘吹懵的,其实是第二梯队。


也就是刚刚才加入“吃土大军”的那些省市——前一晚临睡前还好好的,早上起来一切都变了。


有首知名老歌《下沙》中是这样唱的:


“思念会像细沙穿过你的灵魂……就像黑夜和白天,相隔一瞬间。”


顺便说一句,本文配合这首BGM食用更佳。


事实证明,细沙不仅会穿过灵魂,也能穿过钢筋混凝土。


就像爱情,会在你猝不及防的时候给出致命一击。


即使关上了门窗,也会从窗缝里溜进来。


“昨晚刚刚擦过地,今天早上我家猫的脚,已经跟在稻田里插了一天秧一样脏了。


@真真打土豆


按理说,经历过无数锤炼的北方人,本该对沙尘天气习以为常。


但或许是因为工作日的早上实在很难清醒,很多人即使提前看过了天气预报,还是被这幅末世图景吓了一跳。


加班的痛苦、早八的迷糊,甚至会让人让人对宇宙的本质产生疑惑。


“早上一睁眼发现太阳是白色的,还以为看到的是月亮。”



有人半夜梦到自己正在跟着胡八一下墓寻宝,还在感慨这个地方真是充满了历史的气息。


直到被空气净化器爆表的滴滴声惊醒,才意识到鼻子里那所谓的历史气息究竟是什么。


这里也提醒一下身在北方的南方人,如果在空气中闻到土味千万不要深呼吸。


这可不是什么雨后泥土的芬芳——咱们北方压根没有这个玩意。



比沙尘天气更讨厌的,是在沙尘天气通勤。


在这个领域,北漂打工人可以说是力压群雄,在“最惨吃土人”的比赛中拔得头筹。


众所周知,北京一下雪,就变成了北平。


一刮沙尘,就变成了北宋。



毫不夸张地说,这天气去上班的辛苦程度简直堪比西天取经。


佛祖对唐僧还没有时间限制呢,上班迟到了能行吗?比取经还难。


干干净净出门去,灰头土脸到公司。


在风沙里,每个打工人都在扮演兵马俑。



不像身处二三线城市的朋友还有开车上班的机会,北漂们基本都是在地铁和公交之间辗转。


而无论采取的是何种交通工具,都逃不开漫天的黄沙。


按照最近这个尘沙的密度,即使是在去地铁站的路上玩一会手机,屏幕上都会积攒一层薄薄的灰尘。


而在地铁出站口,每一位站在共享单车前的打工人,都默默掏出了酒精湿巾。


@你也爱喝也奶吗


22号早上地铁十号线出现了故障,让通勤之路更是雪上加霜。


大批打工人浩浩荡荡转战自行车,在风沙中骑出了一种《疯狂麦克斯》的气势。


但楼上的大爷大妈看起来多半是这样的——



唯一的安慰只有,“幸好今天没洗头,洗了也白洗。”


《梦华录》中的赵盼儿说东京富贵迷人眼,我看最近北京才是真的迷人眼。


终于明白Y2K风格的黑客帝国墨镜,为什么偏偏在今年爆火——因为它防沙啊!



每个在北方路上骑行的人,就仿佛是两个眼睛都在做双缝干涉实验。


“只要看着路,就一直进尘土。”


多久了,人们终于再次想起了睫毛在人类进化历史上的重要作用。


从此以后,立志拒绝睫毛夹、睫毛膏等一切会让睫毛产生卷翘效果的工具。


不过考虑到实用性,这边建议还是让天津结界的大纱巾重出江湖。


从头发到眼睛,主打就是一个全方位的防护效果。



年少不更事时,我也曾羡慕武汉的过早摊,成都的街头茶馆。


如今懂了,不是咱北方人不懂生活,实在是条件不允许。


漫天沙尘能直接把露天早点摊的豆浆变成粥。三两的包子和出四两的皮,中间有一半是沙子。


才知道北京小吃驴打滚,原来是一种写实艺术。



如果有谁起床晚了,没吃早餐就飞奔到公司,能在路上直接吃饱。


谁说西北风不扛饿的?我们北方人的特长就是吃土。


甚至吃出了一种同舟共济的同志情谊——


“我们河北都吃了满嘴,愣没拦住,还是吹你们河南去了。”



在被漫天风沙折腾到灰头土脸的时候,也有人提出天真的愿望。


“希望快点下场雨,空气就会变干净了。”


但今天的长春会告诉你想多了,刮沙尘暴时下雨的结果只能是包浆。


放到文玩领域又叫做旧。


@四川观察


别管是新擦的窗子还是新洗的车,统统均匀地裹上一层黄色物质。


昨天看像刚提的新车,今天直接可以报废了。



在长春人民的悲愤声中,尔滨的网友也表示附议。


为什么不是哈尔滨呢?因为哈不出来。


打工人在发光和发热中选择了发疯,而东北在下雪和下雨之间选择了下泥。


东北人大概这辈子都没想过,能在澡堂子以外的其他地方,听到“下泥”这两个字。


@三联中读


据说,这几天熟人之间已经形成了一种不成文的交际礼仪——


绝不向朋友打听上次的洗车时间,且当发现对方上次洗车时间比自己晚的时候,绝不露出幸灾乐祸的表情。


不过也有一些硬气的司机不信邪。


外面下泥,里面洗车,咱图得就是一个“人定胜天”。



沙尘暴曾经是很多北方人的童年噩梦,但经过这些年来的治理,大范围、频繁的沙尘天气已经渐渐淡出了很多人的视野。


所以当再次被沙尘搞到灰头土脸,大家不禁产生疑问:“怎么?我在蚂蚁森林种的梭梭树不顶用吗?”


根据气象专家的分析,开春以来的沙尘天气主要是因为北方降水偏少,而西北等沙源地的气温又逐渐回暖。


地表植被尚未完全恢复,而积雪又已经融化,地表的沙土就被冷空气卷到了空中。


在气象预测中,这波沙尘天气会从23日起逐渐消退。


但这依然无法冲破大家的沮丧心情。



毕竟对于北方人来说,一个蓝天白云、暖阳花开的春天,本来就像金子般珍贵。


据我观察,目前对沙尘天气忍耐程度最低的,其实还不是被困在工位上的打工人。


那些需要上班的日子,本来就跟沙尘天一样昏暗苍白了。


反而是正在外面旅游的朋友:计划踏青观春色的、安排探访名胜古迹的……


现在统统变成了“末日体验一轮游”。


一位外地来的游客给全家人规划了环球影城的行程,还特地住了附近的酒店。


结果早上窗户看过去,环球影城门口的假椰子树配上沙尘,那感觉仿佛在迪拜——不过是末世版。


@AllisonLuLu


因为风沙太大,很多户外的项目和演出都取消了。


但大老远来一次,时间和钱包都由不得人挑三拣四,“只能硬玩”。


想要拍照出片的年轻人,今天也不得不暂停了行程。毕竟这种光线和色调,拍出来恐怕要累死在后期调色上。


知道为什么今天出门赏花的人都在拍特写吗?


因为镜头拉远之后,很有可能就变成了——


@H何清欢


同样的景点,同样的打卡地。


昨天拍出来是“冬雪消融、万物复苏”,今天拍出来仿佛昭君正在出塞。



每个北方人都讨厌沙尘,但每个北方人又都逃不开它。


等这几天“灰头土脸”的日子过去,恐怕只有洗车行的人要乐开花了。


根据新闻报道,去年北京下了一场沙尘雨之后,第二天各大洗车行从早上六点就开始排队。


蒙着厚厚灰尘的汽车们鱼贯而入,仿佛在进行什么重回文明社会的仪式。



洗车大爷接受采访时,一脸痛并快乐着的表情。


自述每天要洗五六百台车,忙到饭都没时间吃。


……前阵子刚辞职去洗车的大学生们,赚钱的机会这不就来了吗。



而作为一个暂时还没胆辞职的普通打工人,我只希望如果沙尘天必然会来,那请尽量在工作日刮完。


反正坐在逼仄的写字楼里,外面的天空是黄还是蓝也没有多大关系。


信女愿本周荤素搭配,祈求周末可以沙尘散尽,百花争艳——


属于自己的时间,当然得是艳阳天啦。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的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网未独立核实其内容真实性,文章也不代表本网立场。如文章侵犯了你的权利,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本网提供的内容,包括并不限于财经、房产类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本网内容,包括并不限于健康、保健信息,亦非专业意见、医疗建议,请另行咨询专业意见。本网联系邮箱:contact@cacnews.ca

最新评论

今日推荐

泉州95后女警长全网最甜 “边检小花”视频播放量破2亿

娱乐 11 小时前

  • 48小时新闻排行
  • 7天新闻排行

今日焦点

旗下公众号

关注获得及时、准确、全方位的新闻消息

Copyright © 2012-2020 CACnews.ca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