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pify analytics ecommerce
tracking

加拿大新闻网 首页 新闻 中国 查看内容

甲流挤爆儿科门急诊 这一轮疫情为何是广东?

加新网CACnews.ca| 2023-4-4 12:46 |来自: 医学界

根据《流感监测周报》,今年截至2月26日前,广东省仅报告2起流感样暴发疫情(10例以上为1起)。但随后疫情开始攀升,一个月新增152起暴发疫情,仅3月26日单周就有89起。



当下,甲流疫情在我国北方地区已迎来拐点,但仍在南方局部传播。


根据3月29日国家流感中心发布的《流感监测周报》,3月20日至26 日,南方省份哨点医院报告的流感样病例百分比为10.1%, 高于前一周水平(9.9%),高于2020至2022年的同期水平(2.7%、2.8%和 3.7%)。


“甲流貌似广东才刚刚开始。其实这也符合既往规律,在南方省份4-6月是甲流的流行高峰。”4月3日,微博大V@小儿外科裴医生发布微博称。不少来自广东的家长也在评论区现身说法:“好多小孩呕吐发高烧”“女儿今天发烧,奥司他韦很多医院没货,医院排队6小时还没上看上医生”“跑了三家医院才开到奥司他韦,大半夜都是小孩看病的。”


在深圳市,流感风险已连续5周为中风险。佛山市流感监测数据同样显示,此轮流感发病率从3月初开始逐渐走高,目前呈持续上升态势;第12周门诊流感样病例占比为3.67%,较上一周上升29.73%。


广东省迎来甲流


“近期流感暴发流行,深圳流感依然是‘中风险’,今天学校学生病假上报28人,确诊甲流12人。”3月31日,一位来自深圳的博主在社交平台上贴出了学校在家长群中发布的通知。


上周一起,她和孩子接连感染甲流,出现高烧、头疼、浑身酸痛等症状,后前往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就诊,“药也有,效率很高”,她拿到了5天量的奥司他韦处方。但在4月2日更新文章时,“朋友的孩子也‘中招’了,港大医院已经人满为患,且没有奥司他韦了。”


几乎在她感染甲流的同一时期,据《南方都市报》报道,自3月28日起,前往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就诊的患儿明显增多,比之前增加了30%至50%。广医三院黄埔院区儿童门急诊也在4月2日迎来高峰,单日400余人,是平时的4倍,“整个儿科都在支援门急诊。”该院儿科副主任医师谢丽春表示,目前感觉这波流感还没有下降的趋势。


“新的一周才开始,一部分家长在焦头烂额、另一部分在瑟瑟发抖。”4月3日,广东省中山市某三甲医院儿科医生在社交平台撰文称。她告诉“医学界”,从本周末起,日间儿科门诊的发热患儿数较上周约上涨了70%。


一些市民晒出的排号单显示,包括中山市人民医院、博爱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夜间发热门诊,排号超过200号,”至少等3个小时以上。”


不同于我国其他地区此前早已迎来甲流暴发,根据《流感监测周报》报告,今年截至2月26日前,广东省仅报告2起流感样暴发疫情(10例以上为1起)。但随后疫情开始攀升,一个月新增152起暴发疫情,仅3月26日单周就有89起。


随着甲流疫情一并起伏的还有广东居民的心情,“医学界”查询百度指数发现,3月初全国甲流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广东省的“甲流”搜索指数达顶,单日搜索量超2万,随后随着全国疫情的平缓而下降,但从3月底开始又迅速攀升。



奥司他韦的用药需求同样在广东省攀升。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昨日(3日)上午广州、佛山多家药店工作人员,对方均表示“奥司他韦缺货,不能确定下一次到货的时间。”电商平台上,大部分药店也显示奥司他韦售罄,也有部分药店在少量供应奥司他韦,采用限量销售的模式,价格为90元至150元不等。


医院同样面临着用药压力,前述儿科医生对“医学界”表示,这两天医院的奥司他韦供应一直时断时续。而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儿童呼吸专科主任李增清告诉《南方都市报》,“3日下午就开不出来了”。


应该怎么服用奥司他韦?


作为一种预防或治疗甲型和乙型流感的处方类抗病毒药物,每年的流感季奥司他韦都会短暂地出现断供、甚至抢购、囤药的现象,今年也不例外。@人民网评 曾在今年2月27日发表评论称,“有些人一旦发现感冒症状、就盲目服用奥司他韦。药品安全非同儿戏,处方药需凭执业医师开具处方才可以调配、购买。”


前述儿科医生告诉“医学界”,对于流感患者,这种‘特效药’的作用原理在于抑制病毒在体内的复制和传播,降低身体的病毒负荷,避免刺激机体产生大量炎症因子,缩短急性期,最大限度地避防止发生重症。


“一般而言,临床医生的共识是,确认病人属于流感样症状、或者抗原测试‘阳性’的情况下,起病48小时内开始应用,才能发挥这个药最大的功效。”她说。


关于是否应该“抢时间”自行在家服用奥司他韦?北京和睦家康复医院药房主任冀连梅告诉“医学界”,首先是要判断自己是否为甲流高危人群”,“奥司他韦属于处方药,并不适用于所有人。”冀连梅说,“孕妇、5岁以下儿童、年龄超过65岁的老人、肥胖患者以及患有慢性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肾病等基础性疾病的病人是高危人群,这些人可以尽早用药。”


但冀连梅提醒,虽然奥司他韦总体安全性良好,但最常见的副作用是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大概在15%左右,“还有一些罕见的严重不良反应发生,比如严重过敏,出现幻觉,抽搐等,虽然尚未明确直接的因果关系,仍然建议家长们关注孩子们服药后的反应。”


前述儿科医生告诉“医学界”,临床医生用药的主要依据是流感抗原“阳性”。在缺乏病原学依据的情况下,应根据阳性接触史、具体的临床表现来决定是否用药,包括肌肉酸痛、异常疲倦感等全身症状明显,在合理使用退烧药的情况下仍频繁反复高热。


她仅建议具备一定医学知识背景的家长,在充分观察病情后,适当自行用药。对于大部分家庭,“若居家退热效果不佳或出现神志异常,应前往医院由医生进行专业判断。”


“我不建议普通家长自行在家用药,囤药这种行为毫无意义。”是药三分毒”,任何药物都有副作用,春季有很多种能导致上呼吸道感染的病毒,包括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个别孩子也可能是细菌感染。”她说。


在她看来,任何药都不能够被神话。奥司他韦是抗RNA病毒的药物,对于大部分患儿来说,奥司他韦的主要收益可能是缩短急性期发热病程。“大概平均缩短1.5天,但不代表吃上后就能药到病除。”


为何广东现在才迎来甲流?


关于本轮广东甲流疫情相对于全国的“滞后”,谢春丽在接受《南方都市报》采访时认为,除了疫情防控后大家放松了戴口罩、手卫生要求,广东持续两周多的阴雨、降温天气也是一种“催化剂”。


“在地域上,流感疫情并不会平均分布,它和气候、人口的流动等因素密切相关。因此即便都处于流行季,不同地区进入疫情的先后顺序也会不同。”香港大学医学院病毒学专家金冬雁告诉“医学界”。


“我国的流感病毒一般都是从境外传入,由近及远,达到不同地区需要一定的时间。”金冬雁称,“此外还有一些偶然事件,比如一些地区的疫情只是局部散发,但有些则率先进入学校等风险场所,带回家庭后进一步引发社区传播,因此疫情入峰得也就更快。”


去年上半年,广东省同样迎来过一波严重的甲流疫情。截至2022年6月底,广东省共报告流感样暴发疫情207起,同期对应到具体病例数,共报告流感样病例约13万例,同比上升10.38倍,另有死亡病例1例。


对比过往数据,金冬雁对“医学界”分析,尽管目前广东省甲流疫情态势上升迅速,但总体不会比往年更严重。相似的还有香港地区,“香港甲流病例也从这一周起开始上升,是前段时间的几倍,但我们估计很快就会迎来拐点,目前没有看到特别值得注意的。”


一方面,金冬雁认为,根据3月29日发布的《流感监测周报》,本轮南方疫情的主要流行株是甲型H1N1病毒2009株,“这是所有流感毒株中最弱的之一,不会造成住院和死亡数明显增加。”


此外,结合今年来我国不同地区甲流的强度和过峰速度,他表示此前备受关注的“免疫债”并未成为现实。所谓“免疫债”,是2021年8月法国科研人员率先提出的概念,认为由于长期的“病原体低暴露”,易感人群比例越来越高,发生流行病的可能性随之增加。


“虽然新冠疫情防控持续了近3年,但相对于免疫保护的衰退,时间还是太短了,绝大多数人依旧存在着对流感病毒的免疫力。”金冬雁说。


根据临床观察,前述儿科医生同样对“医学界”表示,无论是规模,还是患儿症状的严重程度,对比新冠疫情前的流感流行季,本轮广东疫情没有观察到显著差别,预计和往年一样,将在春季结束前迎来回落。


指导专家


金冬雁?香港大学医学院病毒学专家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的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网未独立核实其内容真实性,文章也不代表本网立场。如文章侵犯了你的权利,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本网提供的内容,包括并不限于财经、房产类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本网内容,包括并不限于健康、保健信息,亦非专业意见、医疗建议,请另行咨询专业意见。本网联系邮箱:contact@cacnews.ca

最新评论

今日推荐

每小时地震200次!BC外海活火山即将喷发! 横跨25公里 威力惊人! 西海岸突发地震!

加拿大 昨天 19:24

加拿大新总理是印度裔? 3月9日迎巨变! 拿加拿大换加州 特鲁多出奇招

加拿大 昨天 19:22

欠债5亿!大温知名开发商多个项目面临破产! 工地停工 买家全慌了!

地产 昨天 19:22

温哥华要冷爆! 周末气温跌至零下! 拉尼娜正式发威 大温也下雪?!

温哥华 昨天 19:21

特朗普34项重罪全部成立 但无罪释放 没有任何惩罚!

美国 昨天 19:21

特朗普虽然吹破了三个牛X 没关系 现在有第四个了

美国 昨天 17:28

刘强东母亲夸赞儿媳章泽天:新衣服是她买的

娱乐 昨天 17:24

  • 48小时新闻排行
  • 7天新闻排行

今日焦点

旗下公众号

关注获得及时、准确、全方位的新闻消息

Copyright © 2012-2020 CACnews.ca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