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小时新闻排行
- 7天新闻排行
于是,4名特殊清扫工来到这栋公寓。男子去世的房间位于公寓大楼的一楼。从踏进这栋公寓开始,空气中就弥漫着一股刺鼻的恶臭。 来到男子的房间门前,腐臭的气味从门缝中不断向外涌。 一打开门,浓烈的腐臭扑面而来,呛得人无法呼吸,哪怕带着口罩。 房间状况极其恶劣,就连拥有15年丰富清扫经验的员工都被房间的一切吓坏了。 一进门就看到一包透明纸袋。袋子表面沾满了油脂,里面还装有乳黄色的体液,并不清楚究竟是什么。 由于遗体在温暖的室内待了整整三个月,受到暖气和外界温度的影响,男子已经彻底液化,成为一堆堆糊状物体。 整个房间的地面到处都是黏糊糊的。因为地板上混有融化的脂肪、以及男子身体融化后的体液。 后来清扫工清拆房屋时才发现,体液穿透了地板,直接渗透到混凝土中。 整个房间情况最惨烈的还是床铺。 这张靠墙的床现已面目全非了。满是男子身体融化后的体液,完全无法辨认原貌。 床架和床边的地毯上竖立着许多钟乳石状的物体,那是男子的脂肪。 一位资深清扫工根据15年的经验初步推测,男子应该是死在床上的。死后,他的身体逐渐融化,体液随后掉在地上,被风干石化,最终形成像冰柱那样,挂在床架和地毯上。 这种石化现象在这家公司清扫委托中是很少见的。 在场所有人看着这幅光景,眉头都是皱紧的。 事实上,脂肪的多少和死亡气味的强烈程度都与死者生前的饮食和体型有关。 从现场的体液和气味来看,清扫工初步推断死者体型可能有点胖。 或许是因为房间是紧闭的,因此即便现场很糟糕,清扫工也没有看到一只昆虫。 由于男子的遗体已经变成糊状物,导致无法辨认其身份、也不清楚他的具体死因。不过清扫工猜测,男子或许是患有某种慢性病、或者癌症,从而导致他的死亡。 因为在这间典型的独居单身男子房间里,男子生前使用过的桌子上摆放着一本治疗癌症的小册子。 在整理逝者遗物时,清扫工发现了土地所有权和建筑登记文件,男子生前似乎拥有不少房产和土地。 令人意外的,在男子的遗物中还夹杂着一本装订精美的家谱。 在场的清扫人员纷纷表示很少见,并猜测男子生前应该来自一个地方的名门望族,拥有不少房产,但不知为何,他最终会死在这间逼仄的单身公寓里。 像这位逝者这样,疑似因病去世、撒手人寰后连名字都无从知晓的,在日本并非孤例。 东京都府中市,一位年仅30多岁的独居男子死后半个月才被发现,是邻居闻到臭味后报警。 他在自家的床上去世,床单沾满粘稠的棕色体液,散发刺鼻恶臭。 在他遗体周围,撒满了众多如红豆般的黑点。那是从他的尸体上长出的蝇蛹。 他的小厨房里有一个纸箱,里面塞满洋葱、胡萝卜和红薯,但都由于失去水分而变得干瘪。这是男子的妈妈寄的。 “我会给你再寄一些蔬菜,你在一个陌生的城市生活不易,但请你尽力而为!加油!” 这是男子去世的床边,一沓彩色信纸的内容,署名是妈妈。 男子生前很珍视妈妈写的信件,他将这些信件用橡皮筋捆绑得整整齐齐。 在这一沓整齐的信件旁边,散落着大量抗癌药物。 随着这个线索调查,警方初步认定这个男子“京漂”一族,从九州当地一所高中毕业后,便来到东京读大学,随后在东京某公司上班担任文员。 从他的房间可以看出,他生前是一个性格活泼、热爱生活的人。 他的公寓收拾得整整齐齐,里面摆满蓝色滑雪靴、漫画杂志和最新款游戏机。 令人惋惜的是,自从确诊罹患癌症后,他的性格开始发生大转变,变得喜欢宅家,不再外出。 那天男子突感身体不适,便去医院检查,结果发现自己罹患早期癌症。 此后,他请了病假,开始在这套公寓里和癌症作斗争。 为了不让父母担心,一向“报喜不报忧”的他选择隐瞒自己的病情。 远在九州的妈妈并不知道儿子早已生病,还是坚持每月给他寄送家乡蔬菜,每次都会附上给儿子的鼓励信件。 妈妈只希望独自在东京打拼的儿子,能够健康快乐,在品尝家乡的味道中,既可以一解乡愁,也可以减轻一些生活负担。 可没想到,最终等到儿子撒手人寰,妈妈才知道儿子早已病入膏肓。母子再相见时,已是天人永隔。 关于“孤独死”,日本在法律层面上并没有对其有明确定义。因而,日本每年究竟有多少人孤独死,还是一个未知数。 对此,东京都监察医务院认为,“孤独死”就是指那些在家自杀或者死因不详、独自死去的人。 从2018年到2020年,短短三年间,东京都共确认742名“孤独死”的年轻人。大部分都是自杀身亡。 他们年龄介乎10多岁到30多岁之间。其中,最多的是30-39岁,为402人;其次为 20-29岁,为325人。 他们当中有40%的人,死后4到21天,遗体才被发现。 有人认为,日本年轻人“孤独死”现象日益严重,是因为这些年轻人失去生活能力和求生欲望,与社会发生脱节,因而陷入绝望。 一方面,是由“孤独”导致的。 日媒总结,孤独对身体的影响,相当于每天吸食15根香烟。 日本人比其他国家的人更容易感到来自社会的孤立、以及工作场所中那份“格格不入”的孤独感。 曾有日媒对2万名16岁以上的日本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约有40%的受访者“感到孤独”,其中占比最大的就是30多岁的人,其次是20多岁的人。 另一方面,是由“自我忽视”导致的。 “セルフネグレクト”自我忽视是近年来日本人常提及的一个社会现象。指的是“对生活愈感无力,无法改善生活于是选择躺平摆烂,放弃照顾自己,最终导致身体健康状况恶化,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自我忽视”也被称为“慢性自杀”,已然成为日本不能忽视的社会问题。 日本人总结过患上“自我忽视”的四大特征: 失去生活动力,经常窝在房间里;不爱整理打扫,房子总是乱糟糟;懒得做个人卫生清洁;不想出门也不愿去医院就医。 曾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自我忽视”都被视为只是日本老年人的问题。那些“孤独死”的老年人中,有80%生前都处于“自我忽视”状态。 不过近年来“自我忽视”呈现年轻化趋势。曾有日媒对5000名20岁至74岁以下的日本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年龄介乎于20-40岁之间的人“自我忽视”风险比50岁以上的要高。 在日本年轻人“孤独死”的案例中,有70%的年轻人生前都有严重的“自我忽视”倾向。 “如果我真的孤独死去,爸妈可能要在我死后3个月才会发现我的遗体吧。” A子今年29岁,是福冈县人。她曾任教师,几年前因为“自我忽视”而陷入绝望、差点陷入“孤独死”的绝境。 2019年大学毕业后,A子成为了教师。她是一个完美主义者,责任感也比一般人要强。 一开始她拼命想要适应环境,因此做什么事都全力以赴。即便是在休息日,也常常为工作的事情而烦恼。 即便她在职场上表现得很开朗,但也曾试过多次上班时被逼到绝境的地步。 上班不过两个月后,她就诊断为“适应障碍”,于是她就请了病假。还未等到康复她就着急重返岗位,第二年却又因复发而再次休假。 为了不给任何人添麻烦,她没有跟父母提起自己的病情,整天待在家里。正是从此时开始,她的“自我忽视”倾向愈发严重。 那段时间她过着行尸走肉的生活。一整天都是昏昏欲睡地躺在床上或者地板上,完全没有换衣服、购物、吃饭的动力。经常两天只吃一顿饭。她拒绝和所有人接触。 她从以前开始就产生了“自我忽视”的倾向。高中时期被校园霸凌。辍学后终于考入大学,无法与同学融洽相处。因此她寄情于网络游戏,试过一天玩了14小时。除了取得学分的课程外,从不外出。 到了如今,她身边没有任何一个可以促膝长谈的朋友,与家人也保持距离。 “孤独死”的念头总是困扰着她。 (“孤独死”后的房间) “如果我真的孤独死,爸妈可能要在我死后3个月才会发现我。” 为了不让父母伤心,她决定要自救。 为了彻底治好病,辞去教师的工作,专心服药治病。 在精神状态稍微恢复后,她开始打工,渐渐康复了,重燃对人生的希望。 像A子这样的年轻人,在日本并非少见。 即使如今智能手机很发达,但是真正遇到困难的时候,很多年轻人却无法找到能够依靠的朋友。 (“孤独死”后,堆满垃圾的房间) 日媒认为,孤独死并非个人问题,而是整个日本社会的责任。 “孤独死”除了会导致不动产价值下跌、没有亲属料理后事会给当地的自治体增加负担之外,也会对日本社会经济造成影响。 为了应对日益严重的“孤独死”问题,近年来日本政府出台了相关应对措施。 日本政府去年成立“全国孤独死处理工作小组”,负责接受咨询。 不过有日本专家认为,仅仅靠咨询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日本目前还未对孤独死在法律上有明确的定义,不同自治体的调查也各有差异。 如果不尽早将其法律化、制度化,那就无法真正拯救这些年轻的生命。 |
加拿大 3 小时前
中国 3 小时前
财经 3 小时前
娱乐 3 小时前
关注获得及时、准确、全方位的新闻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