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小时新闻排行
- 7天新闻排行
“出海热”持续升温, 越来越多普通家庭出身的年轻人, 开始前往门槛更低的“冷门”国家工作, 抢占商机,改变命运。 中东是目前全球罕见的增量市场, 从美甲、奶茶、母婴等实体经济, 到MCN、房地产、虚拟货币这样的大热领域, 到处都能看到掘金的中国人; 在中亚,中国制造的日用品、 汽车、电子产品大受欢迎; 在非洲,中国人承包了大量当地的基础建设, 从中国运来的二手衣物、汽车供不应求。 一条采访了三位 分别前往非洲、中东、中亚搞钱的90后。 小钟在非洲成为了百万粉丝博主, 记录下非洲巫术、酋长选举、 卖鳄鱼的丛林市场、非洲版“华强北”…… 并且攒下了人生第一个一百万。 99年的Abby前往迪拜做房产租赁生意, 被遍地的富豪和创业的外国人环绕, 她在这里积累人脉、开阔眼界、改变思维方式。 袁袁被国企外派到哈萨克斯坦, 克服了气候恶劣、物资匮乏、 娱乐方式少等困难, 同样的岗位,是国内收入的3-4倍, “我未来10年都不再焦虑了。” ▲ 小钟和多哥当地居民 小钟,95年,百万粉丝视频博主,现居多哥 非洲的确改变了我的命运,也包括我的太太。 我大学读的是环境工程,在湖南省衡阳市的一所普通大学。当时我就很喜欢旅游,但是家里没有这个条件,我就想,怎么挣钱比较快? 那个时候就听说一些学长,去非洲以后一年能挣十几万,而且基本都能攒下来。所以在大四上学期的时候,我去应聘了一家有驻外岗位的国企单位。 ▲ 小钟在尼日利亚卡诺农村打稻谷 2017年大学毕业后,我如愿以偿去了肯尼亚做项目管理。当时一个月工资到手有一万二到一万五,干了13个月后,我辞职了,之后在非洲背包旅行了8个月,走了14个国家,遇到了我现在的妻子。 我的爱人在西非做援外工作,在多哥的首都洛美。旅行结束后,我跟着她一起去了多哥。多哥属于非洲的法语区,而我之前待的地方是英语区,所以刚来的时候,我语言不通,需要自学法语。不久后,我爱人给我找了一份工作,老板是香港人,我帮他做非洲本地的市场调研、顾问,监管当地的员工,一个月工资差不多有3万块。 ▲ 小钟在多哥的一个城中村,与当地村民一起跳舞 疫情爆发后,公司实行居家办公,我突然有了大量的时间,我就开始尝试拍短视频。4个月后,我的视频慢慢有了起色。我拍过非洲巫术、酋长选举、卖鳄鱼的丛林市场、非洲版“华强北”……目前,我在各大平台的粉丝量加起来有将近350万。 很多人说起非洲,总想到“野蛮、危险”,但我想通过我的视频打破这个刻板印象,我去了非洲23个国家,遇到的人大多淳朴、热情,他们会主动跟你打招呼、聊天,很多人可能吃完上顿没下顿,但都是笑呵呵的,他们的乐天主义深深地影响着我。 现在我和妻子每个月的工资,加起来有六七万块,再加上我拍视频的收入,一年有个大几十万。我妈妈在东北种蔬菜,她经常在电话里说,儿子,你们一个月挣的钱,我一年才能赶上。 ▲ 小钟与爱人在一起 我小时候在四川农村长大,父母在我一岁多的时候就去江苏打工了,直到上初中的时候,我们一家人才在县城有了自己的房子。我的太太的成长环境和我相似,她的父母也是农村的。 如今,我们靠自己的努力在成都买了300多万的房子,办了婚礼,没有要过家里的一分钱。 对于我们这些没有背景的年轻人来说,非洲是平等的、开放的。在这里,我们不用拼爸妈、拼人脉。哪怕你只身一人,哪怕英文都说不了几句,但只要能干事,就有改变命运的可能。 ▲ 非洲存在两套消费结构,针对本地人的街头集市 以及面向中产阶级和外国人的超市、购物中心 今年,是我在非洲的第7年,算是一名“老非洲”了。在我们非漂群体里,有一个说法,“one day in Africa, one life in Africa”(一日非洲,终身非洲)。很多人一开始来觉得不适应,但是慢慢适应非洲的生活节奏以后,就很难离开这片土地。 在非洲,我们每天能睡到自然醒,早上起来喝个咖啡吃个早饭,拜访一下客户,再堵个车,一早上就没有了。平时也很容易摸鱼,因为本地人不跟你卷,你自己也卷不起来。此外,这边正规的中资公司,一年都有1个月以上的年假。 有时候我和我爱人会想,我们俩回国以后,可能拼死拼活、不吃不喝,也就只能挣个房贷钱,而且我们已经很难适应国内高度内卷的职场环境了。所以非漂们总会感叹,“回不去的中国,离不开的非洲”。 ▲ Abby大学毕业就来到迪拜 Abby,99年,现居迪拜 我是英语专业本科生,2022年毕业,那一年正是疫情管控最严格的时候,市面上几乎没有适合英专生的工作了。我的很多同学都是为了延缓就业,选择考研或者考公。其实就是以这个名义,在家里躺平做全职儿女。 我在上学的时候就已经想明白了,就算考研,毕业之后只会面临同样的就业环境。我也没办法在家里躺平,父母不愿意,我自己也不是这种性格。 当时我权衡了很多,如果留在国内,估计没法赚到大钱,不如去海外工作,我还有语言优势。于是我开始找中国企业的外派工作,拿到了非洲、南美洲和中东的offer。最后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阿联酋的迪拜,不仅是因为南美和非洲太艰苦了,更重要的是,阿联酋是一个非常自由的商业世界。 首先阿联酋的税收政策在世界范围内都是非常友好的,个人工资不交税,公司年净利润10万美金以上才收9%的企业税。 其次阿联酋的本地人口只占15%,剩下的85%都是外国人。尤其是在迪拜,你可以认识到来自世界各地的人,积累人脉,开阔眼界。 ▲ 工作中的Abby 刚来迪拜的时候,我也经历了一段比较艰难的时候。我之前在一家华人超市当采购。公司里大多数员工都是中国人,甚至不会说英文,也带来了很多国内职场的糟粕文化。比如仗着自己待的时间久或者职位高,就对别人颐指气使。 这家公司一个月工资只给我5000迪拉姆,大概一万左右人民币。虽然是包吃住,但是很不自由,相当于是被公司和同事24小时监控着。 最终迫使我离开这家公司的导火索,是我被一个年长的男性同事性骚扰了。 我被性骚扰后,公司老板对我说:他有当众脱你衣服吗?没有的话怎么能算性骚扰呢?但其实在阿联酋的法律里面,他和我肢体接触已经构成了性骚扰的行为。 我现在正在和他们打官司,阿联酋对性骚扰罚得是很重的,一般可以拿到5万到10万迪拉姆(折合人民币10万-20万)的赔偿金。 我现在做的是房产经纪的工作,主要为华人提供迪拜房产租售的服务。 这是一个热门领域,因为很多中国富豪都有全球资产配置的需求,阿联酋就是其中一个不错的选项。这里外国人的买房门槛很低,没有房产税,平均房价是每平方米3.3万人民币,比国内的一线城市要便宜得多。 阿联酋还是落地签,下了飞机之后,海关给你盖个章,你就有30天的居住权,中国人想来迪拜看房子也比较方便。很多老板来这边进行商业考察,看看适不适合在这边开公司,也会顺便来看房买房。加上现在中国的房价一直在跌,所以来自中国的需求是很大的。 在国内的时候,我的家庭是标准的中产阶层,父母是建筑房地产行业的包工头,家里还有点小钱。到了2019年之后,我们家慢慢就没有收入了,迅速就从中产滑落了。 在我看来,很多中产都生活在一个“象牙塔”里。在某家公司有很高级的职称,或者在某个领域一年赚几十万,他就觉得自己很厉害。但是一旦公司裁员,产业萎缩,他就会阶层滑落,就像我家一样。 很多所谓的“中产”,喜欢花钱去买奢侈品。但是在迪拜,我看到很多真正有钱的人,都穿得很朴素,不需要名牌加身来证明自己的地位。 我有次跟一个富豪聊天,问他,怎么样可以增加财富。他说:“改变你的思维方式。” ▲ 迪拜夜景 阿联酋是一个很奇特的国家,它欢迎全世界的人来进行商业创新。因为本地人已经是富豪了,不操心这些,靠自己的资源生活就行了。增量相当于都是外国人做出来的。比如中东地区最大的房地产开发商之一,老板就是一个印度人,白手起家做成了首屈一指的富翁。 我现在也越来越理解,一个人的思维方式才是决定财富的关键。当你的思维多样化之后,你搞钱的思路也会变得很多样化。而不是像国内大部分人那样,只能上班,这个思想真的是要不得。 ▲ Abby的访谈视频系列 一位瑞士人是为了迪拜的“零税收”政策来的 我现在的思维方式就是把自己打造成一个“资源”,所以房产经纪是更适合我的。一方面我比较擅长社交,平时就喜欢参加各种线下活动,结识了很多中国和外国的朋友。 另外我比较喜欢自媒体,经营社交账号。比如我在做一个视频系列,访谈在迪拜的外国人,为什么现在来迪拜定居,用这些视频说服更多的中国客户来迪拜发展和买房。吸引到的新客户都会成为我的资源,不用依靠什么公司和平台。 迪拜的日常支出是比国内一线城市要高的,大概是两倍左右,娱乐行业也远远比不上国内。但是它是给年轻人机会的,只要你努力了,就会有回报,所以我对未来非常有信心。 ▲ 袁袁 袁袁,94年,现居哈萨克斯坦 我从没打算留在哈萨克斯坦,这里只是我为了赚钱而临时停靠的地方。到4月底,我就在这边工作两年了。等到这个月底工资发了,加上公积金,我就会迈入“百万富翁”行列。 我大学的专业是国际经济与贸易。研究生毕业后,我通过校招进入了北京一家矿业性质的国企,主要做市场开发。 虽然当时的工作环境很好,不用加班,同事关系也融洽,但每个月税前工资只有9000块钱,除去租房和日常开销,只能存下一点钱。 我一直以来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在工作的城市拥有一间小房子和一辆小车。我老家在成都,家庭条件一般,父母无法提供帮助。如果一直在北京工作,那我的梦想可能一辈子都实现不了。当时我每天都特别焦虑,甚至到了失眠的程度。 入职一年半后,恰好碰上公司改革,要求入职不满三年的员工都要去海外项目工作两年。我们公司在非洲、中亚、印尼、蒙古都有项目。我的部门经理就替我分析,说哈萨克斯坦很安全,算是发展比较成熟的国家,工资加上补贴一个月能有3万多块。我本着赚钱的目的,也没多想,就主动申请过来了。 ▲ 冬天的工地 袁袁经历过最冷的冬天就是在这里 我知道海外工程条件艰苦,但到了项目地后,发现居然比想象中的还艰苦。老同事都说这是他们目前干过最烂的项目。 这里距离首都阿斯塔纳三百多公里,四周无人,只有整片的茫茫大草原。冬天的时候零下30多度,大风夹着冰雪,放眼望去只剩下一片白。空气太过干燥,刚来的时候我水土不服,还得了鼻炎。办公室在工地旁边,每天早上办公桌都有煤灰。 ▲ 袁袁在工地食堂帮忙剥蒜 我每天工作9小时,单休。工作主要是三方面,一是项目所有文件的收发归档,难度不算大,但特别繁琐;二是会议翻译和文件翻译;三是签证、机票等行政事宜。 和很多外派项目一样,项目地是封闭式管理,大门都不让出,每天就是宿舍、食堂和现场办公室,没有任何娱乐设施,更别提去其他国家旅游了。就算有突发情况要进城,单程就要坐6小时的车,还要经过无人区,翻车了都没有信号求助。 需要的物资,比如必备的护肤品、卫生巾、袜子、内搭的衣服,我都是回国的时候提前囤好带过去。实在是需要当地买的,我就让司机从城里帮忙带回来。那边也没办法网购。 按照公司的规定,我们每5个月可以回国休假1个月。但实际操作上,我待了17个月才第一次回国。不管是中国还是哈萨克斯坦的节日,我们都不放假,我已经在这边过了两个春节了。 ▲ 袁袁在工地 春天冰雪融化和深秋入冬时,到处都是泥巴 有时跟当地人聊天,他们都会很惊讶地问,你一个中国女生,怎么会愿意来这种地方干活? 其实我也崩溃过。除了艰苦的环境外,这边的生活也超级无聊,才来一年多的时候,我觉得我内心有一股火无法释放,都要憋到爆炸了。但现在两年了,我已经欣然接受这种无聊的状态了。我打发无聊的方式,就是用Excel计算我现在有多少存款,未来几个月工资到账了,能存多少钱。 在国企里,很多人家里并不缺钱,他们只是图一个稳定,所以是不愿意来艰苦的环境里挣钱的。因此外派的同事,基本上都是来赚钱的。据说在海外待个四五年,就足够回北京买个三四百万的小房子了。 在这边基本上是不花钱的,工资全都能存下来。公司发了三套工服,一套夏天,一套冬天,还有一套可以根据温度拆装,完全不用自己买衣服。一周七天,每日三餐有厨师负责做中餐,每顿两荤一素一汤配水果,吃得还可以。我独立住在集装箱里,虽然小,但好在带空调和独立卫浴。电话卡、洗发露、牙膏牙刷,用完去领就行,都是项目部集中采购。 ▲ 袁袁住的集装箱 我平时在社交媒体上刷到外派工作,感觉来中亚的人不算多,非洲才是主流趋势。但我觉得中亚其实很有前景,因为这边的物资不算丰富,很多产品都依靠进口。比如你走在超市,蔬菜水果的种类很少。很多办公的设备零件,在中国可以淘宝一键下单,在这边就很难买到,甚至我们办公室的打印机坏了,就需要修上两三个月,就因为没有零件。我和同事常常开玩笑说,以后在这边开个公司,把国内的小商品运过来卖。 另一方面,这边的人口密度不算大,劳动力也比较缺。国家是在鼓励生育的,补贴多,教育和医疗免费,家庭只需要负责孩子的吃穿。生孩子生得多的女性,会被政府评为“英雄母亲”。就业政策,对国外工作者不说特别好,但至少是没有歧视的。 在哈萨克斯坦,我感觉大家对工作普遍没有很焦虑,还是比较注重个人享受。国家政策也很保护劳动者。业主和哈萨克斯坦当地的工人分为两班轮流工作,工作两周,休息两周,休假那两周你是完全联系不到他们的。平时我们也不敢对当地员工说重话,怕他们直接撂挑子走人了。如果他们离职了,你还要再发一个月的离职费。 ▲ 袁袁在工地看日落 我想,世界上没有一份高薪工作是不需要付出的,有人加班牺牲健康,有人出国远离家乡,而我选择后者。我其实并不想通过工地外派的方式赚特别多的钱。牺牲两年的青春,以没有个人生活为代价快速攒一百多万,换来我接下来十年二十年不焦虑,对我来说就足够了。 存款给我带来了充足的安全感,我现在可以安排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可以给家人买很多东西,可以计划去做近视眼手术…… 等到今年7月,这个项目干完,我就决定回北京了。我之后的重心就不再是赚钱,而是找对象、结婚生子。公司要是再让我外派,我会坚决拒绝的。 |
中国 昨天 17:57
中国 昨天 17:35
社会 昨天 17:09
关注获得及时、准确、全方位的新闻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