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pify analytics ecommerce
tracking

加拿大新闻网 首页 新闻 中国 查看内容

政治讽刺漫画: 笔头上的AK47

加新网CACnews.ca| 2015-1-13 14:20 |来自: 加西360

274头版 ##274web小小版型


2014年1月7日上午11时30分,位于法国巴黎11区Nicolas-Appert路的《查理周刊》总部突然闯入了三名手持AK47、火箭筒以及其他重武器的武装人员,枪手在屠杀了10名杂志社工作人员之后与赶来的军警发生激烈交火,2名警察不幸殉职。根据法国媒体的报道,恐怖分子是在周刊编辑部每周三的例会上突然闯入会议室,并对在场的记者、编辑和漫画家进行“点杀”,在和随后赶来的警察交火过程中还对已经中弹丧失还击能力的警察“补枪”,手段异常残忍。武装人员在恐袭之后驾车逃离军警的包围,匆匆离去。这是法国近40年来遭遇的最严重恐怖袭击,世界媒体一片哗然。法国内阁随即召开紧急会议并将巴黎的反恐级别提升至最高,反恐部门更是部署了超过4000名军警全城搜捕涉案人员。根据英国每日电讯报的更新,参与袭击《查理周刊》的三名恐怖分子身份已经确认,其中两名是出生于巴黎第十区的阿尔及利亚移民后裔兄弟,年龄分别是34岁和32岁。而另一名只有18岁、来自法国兰斯的袭击者已于8日向警方自首。9日当地时间17:15分,两兄弟被警方击毙。

IMG_30921

本地报纸The Vancouver Sun1月8日头版刊登漫画声援《查理周刊》


为什么是《查理周刊》


不是军营、不是政府机构、也不是市民聚集的公共场所,为何巴黎袭击案的恐怖分子把魔手伸向了一个并无“硬实力”的漫画周刊?


我们从恐怖分子杀戮时的咆哮便可知一二。根据现场目击者的描述,这三名武装人员在进行屠杀时一直对路人嚣张的高喊道“真主万岁!我们为伟大的先知复仇了!”等宗教意味明显的口号。


《查理周刊》到底怎样得罪了“先知和真主”?又是怎样激怒了穆斯林呢?


《查理周刊》是一间在法国乃至全欧都颇具影响力的“左翼”讽刺漫画周刊,因其题材经常涉及时政和宗教等敏感话题而在当地饱受争议,曾多次发生“一篇漫画”引发的冲突,而伊斯兰教和穆斯林更是屡次沦为漫画社含沙射影的“靶子”。


2011年,这篇周刊曾刊登了一篇调侃伊斯兰法典的漫画,封面上居然印着“客座编辑穆罕穆德(真主)”,这在当时就引发了法国当地穆斯林团体的强烈不满。


第二天,漫画社位于巴黎的办公室就遭到了燃烧弹的攻击、网站被黑、多名工作人员也受到死亡威胁,法国安全部门因此对这家“树敌众多”的漫画社发布了多次安全警告。


但《查理周刊》并没有因此而退缩,而是继续发布讽刺伊斯兰教和“先知”的宗教极端主义漫画。这家“崇尚言论自由和天赋人权”等法国哲学精髓的媒体在“左倾”上越陷越深,最终招来“杀身之祸”。


“言论自由”还是“宗教亵渎”


在恐袭发生的当晚,就有数万巴黎市民自发的聚集在凯旋门广场悼念屠杀中丧生的记者、漫画家和警员,这些市民高举“We are not afraid(我们从不惧怕)”的标语声援在袭击中遭到重创的《查理周刊》。


国际舆论也纷纷严厉谴责这起“惨无人道”针对媒体的屠杀事件,包括加拿大总理哈珀、中国外交部、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内的诸多政要均致函法国总统奥朗德,表示对这次恐袭的谴责和哀悼,甚至连近期和西方一直处于“冷战”边缘的俄罗斯总统普京也都致函奥朗德,对事件中的死难者表示哀悼,亦慰问受害者家属。事件发生的第二天,西方的漫画家纷纷挥笔,以漫画的形式来声援在袭击中遭到杀害的四名漫画家,西方舆论普遍认为恐袭是对言论自由和人权精神的“践踏”,“而他们(西方)对恐怖主义不会妥协!”


《加西周末》在本地报刊《Vancouver Sun》1月8日发布的头版就发现了一篇由卑诗省漫画家Dave Hayer刊登的声援漫画,画面中,红色血液状的墨汁从一个标有“Black Ink”的黑色墨水瓶流出,象征意义不予言表。就在西方主流舆论“一边倒”的对恐袭进行声讨、对受害者表示同情之际,也有不少媒体和社会评论人士对这起血案做出了更深一步的反思,试图从袭击事件背后找到悲剧发生的根源。在这部分舆论看来,漫画社“祸从笔起”的根本原因还是西方主流文明对伊斯兰文化的“不尊重”,这也引发了部分媒体的讨论。

 The-Brains_Thomas-Nast_Engraving_Harper’s-Weekly-Oct.-21-1871_Collection-of-Macculloch-Hall-Historical-Museum

美国政治漫画之父托马斯纳斯特(Thomas Nast)在1871年画的漫画。

讽刺漫画的历史


政治讽刺在西方社会有着很长的历史,而讽刺漫画则一直伴随其左右。在摄影被大量使用之前,漫画是早期各大报纸、杂志、期刊表明政治立场的一面旗帜。随着17、18世纪初启蒙运动的爆发,强调自由、平等和民主的思想深入人心。而工业革命的兴起也使得出版业繁荣起来。在那个没有电视,没有电脑的年代,读报无疑是最受人们喜爱的休闲娱乐。那时候出现在报刊上的漫画大都类似卡通,也比较温和,以幽默为主。直到18世纪初,专职漫画家的出现。这些漫画家就地取材,将发生的事遇到的人,连带着自己的想法画入漫画当中。讽刺漫画家通常运用艺术夸张和讽刺的手法挑战权威,使人们的注意力转到贪污等其他社会问题上。


英国著名画家威廉贺加斯(William Hogarth)被认为是政治讽刺漫画的先驱。他的作品横跨现实主义肖像画和连环画。作品经常调侃和嘲笑18世纪初英国腐朽的政客们。威廉最有名的作品是:“Emblematical print on the south sea scheme”,讽刺了1720年的“南海泡沫”事件。在泡沫经济下,股票飞涨,那时候的英国人纷纷将钱投入股市,很多人最后血本无归。


到了18世纪末期,政治讽刺漫画开始发展壮大起来。法国大革命催生了一批早期的讽刺漫画家,其中最著名的当属詹姆斯雷尔吉。他经常在漫画中讽刺乔治三世,认为他是一个自命不凡的滑稽演员。不仅如此,他还批判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简直“荒唐可笑”,因此经常在作品里含沙射影的讽刺他们。到这时候讽刺漫画还只是以单独的形式偶尔出现在某些刊物上,并没有形成一个整体。


漫画真正开始量产、以杂志的形式出现是在1841年,英国《笨拙》(Punch)杂志出版。这本漫画创刊时的投资仅为25英镑,但一经推出就大受欢迎。1842年的一期甚至卖出了9万份。而作为中产阶级为读者主体的杂志,《笨拙》的风格继承了英国社会的特点,画风还是比较保守的。《笨拙》也是中国幽默漫画家们的启蒙刊物,在1932年由林语堂创办的中国首份幽默刊物《论语》中,人们经常能看到摘自《笨拙》的漫画。


法国的讽刺漫画则充满了法国人骨子里的那种傲慢和疯狂。19世纪上半页,法国的政治讽刺漫画兴起。最早的法国讽刺漫画杂志名字直接就是《讽刺》,毫不演示自己的目的。相对于英国的政治讽刺漫画,法国的漫画家们更大胆。他们不遗余力地丑化和攻击讽刺对象,而且大多直接对准政治大人物开火。


伴随着印刷技术的出现,讽刺漫画杂志成为全国性的读物,风靡全欧洲。而英语里“卡通”(Cartoon)这个词就是由《笨拙》杂志在1843年创造的,以此来形容喜剧绘画作品(Comic Drawings)。《笨拙》的主编坦尼尔是当时最伟大的讽刺漫画家。他经常用充满了辛辣味的笔触描绘出当时瞬息万变的社会变革。1857年,印度人民反抗英国的殖民统治,当局为镇压起义不惜大肆屠杀普通民众。在那一年的《笨拙》上,坦尼尔画了《正义》、《英国狮子报复孟加拉虎》等作品,以此引起英国民众的回响。


19世纪末,彩色印刷术使彩色漫画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当中。鲜艳的色彩使讽刺漫画更加深入人心,人们也越来越愿意看。1872年,《纽约每日画报》开始在头版大幅刊登漫画,成为特色。1884年,《纽约世界报》 成为第一份每天刊登漫画的报纸。随着大量政治报纸的涌现,讽刺漫画也日益成熟,迎来了他的黄金时代。这个时候,政治讽刺漫画不仅仅局限于嘲笑挖苦某些政治人物,讽刺漫画开始被媒体用来表达自己对时政的见解。其中最著名的要数纽约的讽刺漫画家托马斯纳斯特(Thomas Nast)。这位德国出生,美国长大的漫画家被称为“美国漫画之父”。他最著名的一幅漫画是讽刺美国时任纽约议员,人称“特维德老板”(Boss Tweed)的威廉姆特维德(William Tweed)。画中的“特维德老板”身着一身考究的西服,从衬衫,到马甲,再到西装外套,一看就是上流人士标配。他膀大腰圆,两手插在口袋里,是美国富人的典型形象。托马斯将这个人的脑袋画成一个鼓鼓囊囊的钱袋,再配上其肥头大耳的形象,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此人身在高位,却满脑子只有钱,腐败至极。他当年利用权力通过新的市政府章程,让自己与朋友控制整个纽约的财政,并多次盗取了纽约市三千万到两亿元美金的资产。看到这幅漫画的人即便事先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也会被其吸引。托马斯纳斯特靠他的政治讽刺漫画名声大噪,1864年到1884年,他的漫画影响力之大甚至间接的影响美国总统大选的结果。


到了20世纪,政治讽刺漫画进入了又一个黄金时代。朝鲜战争、越战、水门事件、海湾战争等一系列重大的历史政治事件给讽刺漫画家们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而随着人们个人意识的增强,大众也越来越愿意对时事政治发表见解和批判。这就使得讽刺漫画杂志(尤其在欧洲)的政治偏向性更加明显。遇袭的《查理周刊》就是一本左翼杂志。其讽刺对象贯穿了极右派、天主教、伊斯兰教等各种宗教。甚至法国总统也是他们最受欢迎的讽刺对象。而强调言论自由的社会风气也培养了《查理周刊》大胆、辛辣,什么都敢说的讽刺风格。


640px-South_Sea_Bubble_Cards-Tree

屡次讽刺 激怒穆斯林


宗教向来是《查理周刊》最愿意涉足讽刺的领域。早在2006年,《查理周刊》就转载了一系列丹麦媒体以先知默罕默德为主角的讽刺漫画。那时候伊斯兰团体还是相当理智的,他们将《查理周刊》告上法庭,抗议其对先知的侮辱和对穆斯林的歧视。


234352435

但秉承着言论自由媒体自由的原则,《查理周刊》显然没有当回事儿,在2011年11月继续刊登了一幅取笑伊斯兰法典《可兰经》的漫画。漫画中的先知默罕默德被冠以“特约编辑”的头衔。他竖起一根手指,瞪着突出来的眼睛,咧着大嘴说道:“如果你没有笑死就抽一百鞭子。”第二天《查理周刊》在巴黎的办公室就被烧毁,周刊网站也多次遭黑客袭击,主编遭到死亡威胁。但在《查理周刊》看来,这次袭击似乎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素材。紧接着下一期的杂志封面,他们继续讽刺:画面上一个穆斯林和一名穿着T恤的普通男子拥抱在一起,沉醉地湿吻,口水都流了出来。这幅漫画的标题叫《爱比恨力量大》。结果,爱非但没将恨抹去,反而使《查理周刊》又一次被伊斯兰团体告上了法庭。在矛盾愈演愈烈,伊斯兰团体对这本周刊的反感情绪越来越高涨的节骨眼,《查理周刊》继续挑战穆斯林们的“幽默感”。没过多久,《查理周刊》借用一部讲述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黑人陪护白人法国权贵的电影:《无法触及》的电影海报,在封面上刊登了一幅一个穿着黑色服饰的犹太人推着一个身着白色服饰的穆斯林的漫画。这一举动不仅重新挑起穆斯林和犹太民族的仇恨,还把无辜的法国人也牵连了进来,因为他们的编辑都是法国人。这次法国政府看不下去了,对《查理周刊》进行了严重的警告。而在圣诞节所刊登的这张名为《一部会激怒全世界穆斯林的电影》的漫画里,先知被脱光衣服,身材惹火地趴在床上,撅着屁股对着摄像机,两只翘起的脚勾在一起,一脸傲娇地问:“喜欢我的屁股吗?”。他后面的摄影师用手捂着脸不忍直视。据推测,就是这张漫画彻底激怒了穆斯林。


美国作家门肯(HL.Menchen)曾将新闻学定义为“好的报道应该让循规蹈矩的人不安,赋予不安的人以慰藉。”而谁是循规蹈矩的人,谁是不安的人;让谁感到不安,同时又慰藉谁是媒体表达情绪传播信息之前需要思考的。


欧洲辛辣 美国温和


不同于文字批判,漫画讽刺之所以更能引起人们讨论得益于其简单明了和富有视觉吸引力。不仅如此,漫画的读者不需要多高的教育水平,几乎人人都能看懂。相对于文字,漫画的接受度更高,受众群更广。对于一些用语言难以生动表达出的微妙情绪或看法,漫画更是绝佳的工具。当时的政治漫画家最喜欢的就是将当权者作为攻击目标。

救火队


图1的漫画讽刺的就是美国在插手亚洲事务上,“火上浇油”的毛病。图中两个消防员美国一脸正义凌然的冲在最前面,好像真的要去救火。仔细一看,他手里拿的不是水枪而是汽油泵。中国在后面一脸震惊。


0

图2是法国著名讽刺漫画家奥诺雷·杜米埃(Honore Dauimer)1832年发表在《讽刺》上的漫画作品《高康大》。图中的胖子是国王路易。菲利普。他坐在一把高高的椅子上,舌头伸的老长,等着下面的百姓把粮食一个一个运到他的嘴里,贪婪丑陋急极了。而奥诺雷·杜米埃也因为这幅漫画被判入狱6个月。《讽刺》也被迫停刊。可是就像今天《查理周刊》一样,被抓进去没关系,6个月后又是一条好汉。出狱后,奥诺雷找到另一份杂志,继续发表他的讽刺作品。


总体来说,相对于北美,欧洲的讽刺漫画非常多,而且风格都既辛辣又敏感。这些杂志社的编辑和画手们一点也不怕得罪人,反而对他们来说,事情闹得越激烈说明自己讽刺的越成功。所以尺度越来越大,招惹的麻烦也越来越多。除了政治人物,宗教是他们最爱招惹的对象,而且越能激起轩然大波越好。


创办于1979年的德国著名讽刺杂志《泰坦尼克》几乎每年都有一大堆官司缠身。2012年7月,他们甚至把矛头对准了教皇。在那一期的封面和封底,教皇身穿白色长袍,身上都有污渍。封面的污渍在两腿之间,封底的污渍则在屁股的位置。封面上赫然写着这样几个字:“梵蒂冈的哈利路亚——不严实的地方被找到了”;封底写着“又找到一块不严实的地方”。《泰坦尼克》的这两张图片都在影射“梵蒂冈解密丑闻”事件(2012年5月底,教皇管家曾因涉嫌泄露教皇机密文件和私人信件罪被逮捕)。


这下可把梵蒂冈教廷给气坏了。教皇都被戏弄。“这已经不单纯是口味高低的问题了,是对教皇的侮辱,已经越界了。”在梵蒂冈和德国教会的施压下,德国汉堡地方法院做出临时裁定,杂志社必须缴纳25万欧元的罚金,并且必须把封底和封面撕去后,杂志才能继续销售。被罚后,《泰坦尼克》的主编也是尽力弥补,但明显是不太情愿。他们把网站上原来的图片改为教皇手拿芬达高举过头顶。


0,,16087415_303,00

杂志主编菲舍尔的解释是:“这个封面不可能再做出其他解读了。我们和教皇一起庆祝梵蒂冈解密丑闻最终结束。教皇高兴地举起芬达庆祝,喷出的芬达溅到了长袍上。”


相对于欧洲人民,美国人民更喜欢脱口秀。美国政治讽刺漫画的笔锋相对于欧洲来说要温和得多,以挖苦嘲笑为主。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美国除了崇尚言论自由,还强调信仰自由。因此,在美国的讽刺漫画领域人们很少看到对宗教的讽刺;其讽刺对象大多是政治娱乐名人,或是商业大亨。


MAD-About-Obama-Political-Virgin

有一本杂志不得不提,那就是《疯狂》(MAD)。这本杂志每年都会评选出全球20个最愚蠢的人。2012年奥巴马就曾上榜,还高居第六。刚赢得大选的奥巴马被《MAD》用电影海报的风格塑造成了一脸傻笑,看起来没头没脑的愣头青。下面一行字写到:“奥巴马,46岁的政坛菜鸟。”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的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网未独立核实其内容真实性,文章也不代表本网立场。如文章侵犯了你的权利,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本网提供的内容,包括并不限于财经、房产类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本网内容,包括并不限于健康、保健信息,亦非专业意见、医疗建议,请另行咨询专业意见。本网联系邮箱:contact@cacnews.ca

最新评论

今日推荐

外卖的最后十米:外卖员的生死时速

中国 5 小时前

生死妙瓦底:记者亲历泰缅边境电诈园营救行动

华人 5 小时前

59岁洛杉矶演员大火中被困岩石后面,“就像地狱一样”

娱乐 5 小时前

豪华邮轮服务员:月薪3万,看见富人世界的边缘

社会 5 小时前

俄罗斯国师有了新认识:中国会被美国“中立化”

中国 5 小时前

  • 48小时新闻排行
  • 7天新闻排行

今日焦点

旗下公众号

关注获得及时、准确、全方位的新闻消息

Copyright © 2012-2020 CACnews.ca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