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小时新闻排行
- 7天新闻排行
图为日本东京工业港口货船满满的货柜。(路透) 美国总统特朗普不按牌理出牌的关税政策,促使亚洲制造商抢在关税上调前“提前出货”,将货物大量运往北美港口。 “日经亚洲”(Nikkei Asia)报导,特朗普陆续敲定关税税率,分析师示警,随著美国消费者开始适应进口商品可能出现的价格上涨,未来几季亚洲对美出口恐将大幅滑降。 倘若这个趋势持续,除非决策者转向更积极行动刺激内需,否则亚洲经济恐将失去关键成长支柱。 标普全球市场情报(S&P Global Market Intelligence)供应链研究主管罗杰斯(Chris Rogers)说:“目前的一大未知数是(美国)通膨会攀升多少,而这又将对消费者需求产生什么影响。” 美国消费支出放缓,将削弱美国零售业者继续囤积货物的意愿,这恐迫使亚洲各国央行比美国联邦准备理事会(Fed)更早扩大财政支持或调降利率,以维持国内经济成长。 花旗经济学家指出,“提前出货”现象在晶片、电脑等电子产品特别明显,因为替代生产据点有限。这一波需求带动来自台湾、韩国及日本等地的进口大幅成长。 但历经数月的激增后,有迹象显示,因特朗普关税政策引发的美国进口潮即将减弱。 经济学人资讯社(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亚太区总监霍姆斯(Alex Holmes)说:“我们预计接下来几个月内,提前出货的现象将会完全消退。”他还说,出口商为了避开特朗普关税而提前下单的情况一旦结束,亚太地区下半年出口成长将面临“非常不利”的局面。 然而,亚洲市场对这些风险大都不以为意。自特朗普4月2日宣布对等关税以来,韩国综合股价指数(KOSPI)上涨24%,越南股市上涨13%、台湾股市涨幅10%、上海股市上扬6%等等。 法国巴黎资产管理公司(BNP Paribas Asset Management)亚太区资深市场策略师罗念慈(Chi Lo)表示,他对股市的乐观情绪感到“担忧”。他说:“如果从理性角度来看,根本没有乐观的理由。” 不少人认为,亚洲股市目前的亢奋行情可能掩盖了未来潜在的经济代价。 罗杰斯表示,更多公司已从库存管理转向调整价格,可能导致通膨进一步升高。他指出一些公司进口商品售价已上调约10%至15%,他并预期未来18个月内耐久消费品价格总体将上涨约5%。 霍姆斯则说:“贸易量下滑的实质影响将会波及投资及劳动市场。各国央行的宽松周期并未明显加速。我认为他们可能还得加快脚步。” 不过,并非所有分析师都预测亚洲出口会像自由落体般下坠,因美国消费者支出动能仍难以捉摸。 汇丰银行(HSBC)首席亚洲经济学家纽曼(Frederic Neumann)指出,除电子与制药等产业外,他几乎看不到美国有明显的囤货迹象。 他说:“大家都在谈论提前出货效应,但其实这里还缺少库存端的证据。” 根据美国人口调查与统计局(U.S. Census Bureau)数据,今年1至5月制造商的库存仅增加1.2%,零售商的库存则几乎没有变化。 纽曼指出:“如果事实上没那么多的提前出货,对美出口就不太可能出现大幅放缓。美国潜在消费需求可能比预期强劲,因此在出口方面我们并不是真的面临坠崖式崩跌。” |
国际 2 小时前
财经 2 小时前
美国 2 小时前
科技 2 小时前
华人 3 小时前
关注获得及时、准确、全方位的新闻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