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pify analytics ecommerce
tracking

加拿大新闻网 首页 新闻 国际 查看内容

愈来愈多日本游客在外国遇麻烦即说“我是中国人”

加新网CACnews.ca| 2025-8-6 15:43 |来自: 日本物语



智利的蒙特港,三月的傍晚,海边公园的长椅上坐着一位日本游客。那天,他带着点旅途的倦意,手里拿着一罐啤酒,等待晚上八点开往圣地亚哥的大巴。整个广场并不热闹,偶有几个小孩在远处玩耍,海风里混着点咸味和啤酒气。

不知道是不是亚洲面孔太稀罕,他刚坐下不久,乞讨的人便接连找上门。最先出现的是个大叔,衣服皱巴巴,脸上带着风霜和倦意,直奔主题开口要钱。这位日本游客摆摆手,说自己没钱,大叔倒也利索,立马转身走人。

刚送走大叔,一位老妇人又晃悠过来,手里捏着一把看不出具体品种的草药。她用本地口音推销起来,神情里透着点疲惫和执着。日本游客喝完最后一口啤酒,假装醉醺醺地靠在椅背上,装傻到底。老妇人看他这副样子,无奈地转身离开。

第三位来者,是个看起来年纪相仿的老人。他比前两位都执着,围着日本游客絮絮叨叨,眼里写满了“今天非得要到点什么”。对方一边搅动着气氛,一边试探着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诉求,完全不肯轻易放弃。日本游客有点烦了,索性学起周围人,冷不丁来了一句:

我是中国人(Soy chino)。

这话一出,对方愣了一下,没再多说,悻悻地走了。日本游客心里明白,这一招在南美还挺灵——中国人吝啬、连零钱都不愿意给的“名声”,原来在地球另一端也很有市场。大概是被全世界乞丐圈“口口相传”过了,觉得从中国人这边讨要没什么意思。

短短一个小时里,这一幕又被重复了一遍。一个小学生模样的女孩,手里拎着一束草药,另一只手直接抓住日本游客的手,一脸无辜地开口要钱。她嘴里还不停地念叨着“外国人有钱”,甚至用上了英语。日本游客懒得应付,继续装傻,最后干脆又用“我是中国人”堵回去。小女孩咂咂嘴,甩下一句本地俚语,扬长而去。这一圈下来,四个本地人接连上阵,都没能从他这儿讨到分毫。最后日本游客把自己手里攥着的零钱又掏出来数了一遍,心里不知是该庆幸还是哭笑不得。

有时候,国籍真的成了一种奇妙的“护身符”。明明平时在东京、京都的时候,还觉得“日本人”这个身份多少带点优越感,到了陌生的南美小城,反而成了“防骚扰”需要隐藏的“麻烦标签”。倒是“中国人”这三个字,在讨钱的人眼里,似乎天然带着防御力。

其实,这种在国籍之间来回切换的小聪明,也不是日本人的“专利”。前些年韩国有档综艺节目,里面的嘉宾们谈起“在国外做坏事怎么办”。一位嘉宾抖机灵地说:

在海外要是做点坏事,就说‘我是日本人’。

旁边人一听都笑了,有人接话:“对吧,只要说‘日本人’,外国人就信了。”大家讨论起来,什么“踩到别人脚了,说一声‘sumimasen’(日语的对不起)”,或者遇到什么误会,也都赶紧往日本人身上赖。节目现场气氛特别轻松,甚至有人总结:

“这就是生活的小技巧吧!”

“小国家的爱国心。”

还有人装模作样地补一句:“当然,这不值得鼓励啦。”

有时候啊,这世界大得很,身份这东西就像口袋里的身份证,说换就能换。可真到需要“装谁”来避点麻烦的时候,心里难免还是有点别扭。说到底,谁不希望有一天,不用再琢磨怎么介绍自己,也不用担心给谁“背黑锅”——做回自己,也能自在坦荡地走在世界各地呢。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的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网未独立核实其内容真实性,文章也不代表本网立场。如文章侵犯了你的权利,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本网提供的内容,包括并不限于财经、房产类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本网内容,包括并不限于健康、保健信息,亦非专业意见、医疗建议,请另行咨询专业意见。本网联系邮箱:contact@cacnews.ca

最新评论

今日推荐

3中国大叔“大战”2老挝女 泰警捣芭堤雅别墅拉人

华人 半小时前

  • 48小时新闻排行
  • 7天新闻排行

今日焦点

旗下公众号

关注获得及时、准确、全方位的新闻消息

Copyright © 2012-2020 CACnews.ca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