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小时新闻排行
- 7天新闻排行
羊年除夕夜的春晚上什么最火?不是刘德华的走音,不是蔡明在小品种一如既往的“毒舌”,也不是广场舞大妈们的热情,而是春晚派发的微信红包!这个“与时俱进”的产物在春晚当中成为了众多网友们关注的焦点。令人遗憾的是,摇到红包的网友看来并没有摔坏手机的网友多,很多网友都纷纷吐槽,“手都摇断了,手机都摇烂了,一分钱都没收到。”这种网友们对电子红包的偏执让笔者想起了小时候收“压岁钱”时的心情。 在九十年代,那个时候在我的老家,给压岁钱仅限于亲人之间,这是老一辈对晚辈新一年的一种鼓励和寄往。“压岁钱交流”一般都在除夕夜的年夜饭之前进行,面额从几十元到100元不等。家里经济条件较好的长辈可能会稍微给的多点,但是那个时候的小孩一般都不会在乎红包的多少,除了自己留下一小部分用于购买烟花、炮仗和街边小吃以外,大部分的钱都被母亲大人以“年龄太小”为由上缴,红包对我来说就是年味儿和喜庆。虽然真正得到的钱不多,但是红包所带给晚辈的那种欣喜和幸福感是很难用语言来表达的。我记得有一年的春节,我的小姨因为在外打拼没能回家过年,我和其他表亲们很是郁闷。人不在一块就感觉少了点儿什么东西,不管是红包还是感情。除夕夜当晚辈们把其他长辈的红包“一一收下”之后,我的外婆又悄悄的将我们几个晚辈叫到一旁,像变魔术一样从怀中抽出几个崭新的红包。“这是小姨打电话特意叮嘱我给你们几个包的压岁钱,她虽然人在异乡,但对这个却还一直惦记着!”我甚至已经忘记了小姨那年到底给了我们多少钱(肯定也不多),但是收到这封意料之外的压岁钱居然是我那年春节最难忘的时刻,这份并不沉重的红包寄托了小姨对我们晚辈沉甸甸的爱。如今,斯人已去,红包和人都不再有了。 时过境迁,当越来越多包括我在内的年青人开始执着于“红包的多少”之时,我知道属于我们那一代的童年和过年都已经不在了。红包变成了一种数据,一种标准,收到的钱越来越多,得到的情却远没有20年前那么真实。随着晚辈们的成长和长辈们的老去,年还是那个年,但却已经物似人非,家的凝聚力随着“钱”的增多反而越来越低。一大家子人在外婆家吃年夜饭的日子不再有了,兜里揣着十块钱像“土豪”一样买烟火的日子也不再熟悉,手拉手和母亲逛庙会的温馨也已经澹忘,春晚对我的吸引力也在慢慢减弱。如今远在异国他乡的我甚至对“年”这个词都觉得越来越陌生,一通给亲人们的越洋电话远不能有效的传递出万里之外来自国内的年味,更何况国内也没那么热闹了。在我眼中,真正的年一直定格在,那个拿着20块压岁钱钱、鼻涕扭扭、牵着父母大手的‘我’身上。 |
关注获得及时、准确、全方位的新闻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