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pify analytics ecommerce
tracking

加拿大新闻网 首页 健康 查看内容

三度身患癌症 资深记者出书谈化疗弊病

加新网CACnews.ca| 2016-10-5 14:11 |来自: RCI吴薇

今年53岁的魁省资深记者若泽.布朗谢特( Josée Blanchette)已经得过三次癌症: 23岁时患宫颈癌,40岁时患皮肤癌,50岁时患结肠癌。在结肠癌手术之后,她不顾医生的反对,放弃了化疗。不仅如此,她在随后的三年里做了大量调查,写书揭露化疗的“阴暗面”。本星期,她的新书出版了,引起了魁省肿瘤医生和患者的强烈反响。

这本书的名字很特别:《我不会下蛋,可是蛋臭了我知道》(Je ne sais pas pondre l’?uf, mais je sais quand il est pourri)。 布朗谢特在接受Radio-Canada采访时解释说,这句话来自她过世的父亲,一位肺病专科医生。每当有患者问他本人是否做过支气管镜检查,他就用这句话回答他们。

癌症患者受到巨大压力

结肠癌手术后,布朗谢特在医生的建议下开始了预防性化疗。 她说,化疗只能把她在五年后的存活率提高6%,但是要求她接受化疗的压力是如此之大,而且来自四面八方。“你难道不想看着你儿子进大学吗?”医生之外,还有社会和亲友方面的压力。布朗谢特自认是个在生活中很有主见的人,却还是没能顶住。


由于反应太大,她在两次治疗之后就决定放弃。这次经历以及她听到的其他患者的经历促使她开始进行调查。医疗和健康本来也是她过去二十多年来的报道领域。她说,她并不是反对所有的化学药物治疗。她反对的是医生对患者隐瞒重要信息,滥用化疗并排斥其他治疗方法的做法。


医疗体系不应该排斥其他疗法

布朗谢特说,化疗对少儿癌症患者的疗效非常显著。但是对成年人和老年人来说,化疗的疗效和所造成的痛苦相比并不理想,尤其是预防性化疗和老年患者的“临终化疗”。

治疗癌症除化疗以外还有许多替代方法。拒绝化疗并不意味着等死。布朗谢特说,有些国家已经开始把这些疗法纳入医疗体系,而魁省的医疗体系仍然在排斥它们。

布朗谢特说,化疗的痛苦和副作用,很多医生是不说的。实际上,化疗在治疗癌症的同时也会引发癌症。它的副作用可能在很长时间以后才显现出来。

癌症是一种谈不上痊愈的慢性病

布朗谢特已经恢复了健康。但是她说,癌症实际上不存在痊愈。她本人就是一个例子。现在医学界基本上已经把癌症看成是一种慢性病,不能根治,但可存活。患者必须终生小心调养,注意饮食,积极锻炼,尽可能把复发的可能性减到最低,延迟到最晚。

在魁北克省,每个癌症患者的化疗费用大约是6万5千加元。布朗谢特认为,省政府和医疗体系应该把更多的钱花在预防和教育上,鼓励公众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把垃圾食品赶出校园。一个有着健康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不肥胖、不吸烟,没有过度暴露在紫外线下的人,可以把患癌症的几率降低70%。


魁省肿瘤医生做出反应

在布朗谢特接受采访的第二天,魁省的十几位肿瘤医生联名写了一封公开信,指责她以偏概全。他们说,每个患者的病情不同,身体状况不同,对化疗的反应也不同。而布朗谢特对化疗的彻底否定是基于自身经验,并不科学。

布朗谢特在采访中说医生滥用化疗是因为他们“工具箱里有锤子,所以满世界找钉子”,并批评肿瘤医学界和制药业联系过于紧密。公开信否认有这种联系存在。

肿瘤医生们没有提到的是,每个患者不仅病情不同,面对死亡威胁时的态度也是不同的。布朗谢特说,她也怕死,但这种恐惧主要是因丈夫和儿子而起。如果只想自己的话,她是可以坦然面对的。至少,与其受尽化疗的痛苦而死,她宁愿“用自己的方式迎接死亡”。

转载自加广中文、www.rcinet.ca、微信ID:radio-canada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的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网未独立核实其内容真实性,文章也不代表本网立场。如文章侵犯了你的权利,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本网提供的内容,包括并不限于财经、房产类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本网内容,包括并不限于健康、保健信息,亦非专业意见、医疗建议,请另行咨询专业意见。本网联系邮箱:contact@cacnews.ca

最新评论

今日推荐

雷军身边的女大佬 狂挖特朗普墙角

科技 昨天 16:51

琼瑶花葬,大S塔葬,明星带火丧葬新风潮

博览 昨天 16:50

他从复旦退学去卖土豆泥,24岁的出格人生

中国 昨天 16:49

打疫苗后“变了个人” 耶鲁:真有这种后遗症

健康 昨天 16:49

  • 48小时新闻排行
  • 7天新闻排行

今日焦点

旗下公众号

关注获得及时、准确、全方位的新闻消息

Copyright © 2012-2020 CACnews.ca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