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小时新闻排行
- 7天新闻排行
本月11日,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15周年,中国加入世贸的协定写明,入世的头15年,中国属于"非市场经济体"。15年过去,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Market Economy Status,MES)现在成了中国与欧美国家的一大争议。如果争议无法解决,在美国新总统特朗普下月上任后,或会变成中美甚至全球贸易战的一个新引爆点。 中方认为,按协议规定,15年过渡期结束后,中国就自然获得"市场经济地位",欧盟和美国则否认有这种"落日条款",拒绝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 其实,"市场经济地位"之争,焦点在于"替代国制度"(Surrogate Country System),对来自"非市场经济体"的商品,入口国可选择具市场经济地位的第三国同类或相似产品来计价,例如中国的钢铁产品是否倾销,欧盟和美国不必考虑该产品在中国的实际价格,只需拿印度的同类商品价格参考。这种制度令中国商品很易被认定为倾销或有政府补贴,从而被征收惩罚性关税。 早在2011年,时任总理温家宝在欧债危机中力挺欧洲时,就曾呼吁欧盟作为交换,"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他当时说,反正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到2016年就为全世界所承认,"早几年表示出一种诚意,是一种朋友对朋友的关系"。但欧盟一直不为所动,现在更改变策略,立法以市场扭曲取代市场经济标准,续用"替代国制度",被中方批为"换汤不换药"。 上个月,中国两名副总理马凯和汪洋分别走访欧洲和美国,但无论是英国首相文翠珊,还是法国总统奥朗德,在这一问题上都未有松口。美国商务部长普利兹克(Penny Pritzker)更明确表示,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时机仍不成熟",并坦承若给予中方承认,美国的反倾销措施将难以实施。 去年以来,中国与欧美因中国钢铁产品出口的贸易摩擦加剧。中国钢材出口从2009年的2400多万吨,升至2015年的1.12亿吨,急增近4倍,被指是低价倾销,导致欧美国家钢铁业大裁员。今年首8个月,中国商品遭各国反倾销调查多达85宗,其中35宗涉及钢铁产品,调查数量最多的就是美国,多达18宗。 据中国商务部统计,在WTO的150多个成员国中,尚有近一半国家和区域经济组织未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 在全球经济依然低迷的大环境下,欧美国家对华的贸易保护主义态度,恐怕不易改变,在美国新总统特朗普上任后,更可能会变本加厉。 北京的应对举措不外乎内外两部分,对内进一步加大市场化改革力度,一方面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提升内需,压缩产能,减少对出口的依赖,增强应对贸易战的风险;一方面弘扬市场经济的"中国模式",近期推出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使用权的"三权分置",无异于一场新土改运动。而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也显示高层有意重新刺激民营企业的投资意欲,遏制走资潮。 对外方面,则分软硬两手,硬的包括向WTO兴讼,控告拒绝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国家,并摆出中国不怕贸易战的姿态。软的则是积极推动亚太区域自贸平台及对欧美国家的双边投资贸易协定。在中美投资双边协定(BIT)谈判中,中方也可能会有更多让步,以期早日签署协定,促进双边投资及贸易增长。上周五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接见美国共和党元老、前国务卿基辛格时特意提出,中美双方要"维护两国互利的经贸关系持续稳定发展",那是奥巴马任内少见的提法,可谓别有深意。 回顾中国加入世贸15年来,历年贸易纠纷涉案金额占中国出口总额的平均值约为0.5%,可见即使有歧视性条款的限制,对中国出口的增长影响轻微,只要保持开放态势,维持经济稳定增长,贸易保护主义难阻中国崛起大势。 香港作为中国对外出口和投资的桥头堡,一旦中国与欧美爆发贸易战,在出口和转口方面难免池鱼之殃,金融中心及人民币离岸中心亦会受影响,投资者须有所因应。不过,区内的东盟、韩国、澳纽都与中国有自贸协议,香港可以搭中国"顺风车",参与地区自贸平台以及一带一路计划的建设,或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
娱乐 1 小时前
健康 1 小时前
中国 1 小时前
关注获得及时、准确、全方位的新闻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