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小时新闻排行
- 7天新闻排行
“下高度”、“等待”、“目视间隔”……一分钟内,白剑切换中英文给十几架飞机下达指令。面前的屏幕上,成百上千的飞机化作一个个小点。这些小点是首都机场三大航站楼候机旅客们的“心中所盼”。 近日,记者独家探访首都机场塔台及进近管制室,揭秘春运高峰期“空中交警”如何在6000米高空“指挥”交通。从近两天航班进出港情况来看,高峰时段每天有超过1900架飞机起飞,最忙碌的时刻每45秒就起落一架飞机。 飞机密集排队等候起飞 白剑是华北空管局终端管制室的主任管制员,所有进入北京空域600-6000米高度的飞机都在他们的掌控中。 最近几天,首都机场开始进入春运高峰,让本已是“亚洲第一忙、世界第二忙”的机场愈发应接不暇。在1月20日,这里起落的飞机已突破1900架次,比平时多出200架次。 数字只是数字,到了白剑这儿,才最能感受出什么是“高峰”。眼里得看着屏幕上的白点,嘴里的指令是每隔几秒钟发出一个,耳朵还要留意机组求助与答复。 1900架次飞机是什么概念?就相当于平均每小时有80架起落。白剑说,每天12时和21时是航班高峰,这两个时点的航班超过90架次。这就相当于每45秒就有一架飞机起飞或降落。高峰时刻,首都机场跑道旁多架飞机排队等待起飞已成常态。 如此密集的起落,就如同地面交织的车流一样,需要有“空中交警”来指挥才能确保安全。北京大约1.9万平方公里的管制空域中,有14个航路出入口,哪架飞机在什么高度、哪架飞机走哪条路线,都需要他们指挥,才能保证飞机之间互不干扰。 为活体器官抢26分钟 在600米以下高空,接棒管制的权限转移至塔台,这一高度的关键动作是飞机起飞与降落。 99米高的首都机场西塔台,天气好的时候连几十公里外的国贸“中国尊”都看得一清二楚。“东航2103经过C、M,在D5外等待。”塔台管制员祝嘉伦坐的椅子有一米多高,透过大玻璃,3座航站楼、3条跑道尽收眼底。盯着飞机看是祝嘉伦的主要任务,单调且高度紧张。盯着外面的飞机,对着显示屏上的位置,一分钟得给不同航班上的机组打十多个指令。 塔台指挥,得练就迅速反应的本事。5天前,首都机场迎来春运后首场降雪。6时55分,外面飘着雪花,一个事关患者生命安全的消息让塔台更忙了——从首都机场飞往上海浦东国际机场的东航5183航班有活体器官运输任务。偏偏赶上降雪,飞机预计延误较长时间,这就对活体器官保存带来影响。于是,一场争分夺秒的“战役”在运行管理中心、空管中心流量室、塔台管制室打响。 7时24分,东航5183航班首次联系塔台放行席,并报告需要机位除冰,管制员随即派除冰车前往;7时45分,机组报告除冰完成,优先滑行,其他机组主动配合。 但在7时55分,当飞机滑到跑道头准备起飞时,值班主任管制员又收到机场运控中心通知:中跑道因北部摩擦系数差,如果起飞将会危及飞行安全,需要临时关闭跑道进行扫雪,预计需要25分钟。 没有工夫犹豫。值班主任管制员立刻根据现场3条跑道流量和塔台放行速度,当即与进近管制部门积极协调,将航班和中跑道外等待的10余架飞机分流到两侧跑道起飞。8时20分,东航5183航班正常起飞,比预计起飞时间提前了整整26分钟。接着,又在沿线空管单位的全程保障下一路直飞,准时到达浦东机场。 保障航班正点已优化至极限 从地面滑行,到进跑道,再到起飞、降落。这些影响航班起降的关键时间点都由管制员掌控,但航班正点率怎样才能更高一些? 首都机场3条跑道上,均有航班起降。在高峰期,所有飞机都需要排队等候,听从指令。“由于航班数量较大,目前通行能力和跑道每小时起落航班的数量都基本饱和。”塔台管制室副主任郝雅琳说,空域资源、外区限制、安全间隔、天气等原因,也会影响航班正常率。 其实,保障首都机场航班在最短时间起飞、降落已经优化到极限。去年,白剑管制的飞机间隔系统还专门从此前的仪表间隔升级为目视间隔。仪表间隔要求飞机降落时,与前一架飞机的间隔要控制在7、8公里左右,而目视间隔则缩短到6公里、由飞行员掌控。“这也就提高了机场航班的起落效率,让通行能力更高,从而让更多旅客尽早搭乘。”他说。 今年春运期间,首都机场预计进出港旅客量达到1039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4.47%,日均26万人次;进出港航班6.68万架次,较去年同期增长2.61%,日均1670架次。高峰日起降航班预计超过1760架次,旅客量突破28万人次。“虽然旅客量激增,但这些天并未出现大面积的延误。”首都机场相关负责人表示。
|
温哥华 3 小时前
加拿大 3 小时前
加拿大 3 小时前
港澳 3 小时前
国际 3 小时前
华人 3 小时前
美国 3 小时前
国际 3 小时前
军事 3 小时前
关注获得及时、准确、全方位的新闻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