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小时新闻排行
- 7天新闻排行
资料图片:2013年4月23日,在四川宝兴县城受灾群众安置点,78岁的老人周开玉在照顾84岁患有老年痴呆的丈夫何铭德。新华社记者金立旺摄 据医学杂志《柳叶刀》周刊2013年的一篇文章,中国有900万早老性痴呆病患者,为全球患此疾病人数最多的国家。 美国《彭博商业周刊》2月10日-16日一期刊文称,在中国北方的一个村庄,71岁的史安权(音)砍柴或到村里赶集时,他的妻子、同是71岁的于华(音)也会安静地跟在后面。史安权已不再种地,而是全天候照顾妻子,提醒她洗澡和换袜子。村里唯一的养老院不接收患有精神病的病人。距离最近的医院没有痴呆专科医生。史安权必须带着妻子到北京看病,去一趟单程需要三个小时,要换乘两次车。 提供有关老年护理市场咨询服务的美国鲁比肯战略分析集团总经理本杰明·肖伯特说:“如果有人得阿尔茨海默氏病(早老性痴呆),在中国得这种病会处境艰难。老龄化将是本世纪中国面临的最严重危机,而早老性痴呆是问题的症结所在。” 文章指出,1990年以来,中国的平均寿命提高了7年,达到76岁;这一进步的负面影响是寿命延长加之压力和其他现代困扰导致抑郁和早老性痴呆等精神疾病增加。政府对老年人划拨的资源有限,在中国,只有300名医生具备治疗痴呆的资格。《柳叶刀》文章的第一作者陈易(音)指出:“在中国,大部分痴呆患者由家人照顾,他们没有或只接受过有限的培训,政府支持很少,照顾病人让他们承受巨大的体力、心理和经济负担。” 史安权为妻子找专科医生等待了多年。他的妻子从2009年开始丧失记忆。妻子说他偷她的钱,在屋子里追着他跑,还用铁棍打他的腿。虽然当地医生怀疑她患有早老性痴呆,但最近的医院没有专科做出正式诊断,医生开的安定药让她精神恍惚。去年,一位远亲提到,附近村庄的一名妇女看了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的医生、临床精神病学教授于欣后病情好转。夫妻俩去年7月拜访了于欣,于欣让于华接受了副作用较小的抗抑郁剂治疗。 疾病继续把夫妻俩的生活搅得一团糟。于华看不见丈夫时会恐慌,有几次她出门找丈夫时走丢。在50年的婚姻生活中,于华承担家务活,负责做饭和打扫房间。夫妇俩如今与小儿子一家共同生活。儿媳妇做家务,他们40岁的儿子史栓柱(音)出门打零工。除了吃饭时间之外,老两口自己照顾自己。史安权说:“现在,我半夜醒来为她盖被子,因为她自己连被子都盖不了。她已经照顾了我50年。我只希望我能健健康康地来照顾她。” 文章称,与中国的许多老年夫妻相比,史安权和于华状况还算好的。在中国,传统家庭结构曾经以大家庭会照顾老人的假定为基础,但这样的家庭结构受到越来越大的压力。几十年来,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只允许大部分地区的夫妇生育一个孩子。这一政策导致家庭照顾者短缺。爱丁堡大学专攻人群健康研究的陈易说:“随着大规模的国内人口流动、生活成本的快速上升、家庭规模缩小以及年轻家庭成员数量减少,家庭护理的非正式系统会瓦解。” 香港大学解剖学副教授郑传忠说,有证据显示,糖尿病、吸烟、高脂肪饮食和高血压是早老性痴呆的危险因素。由于经济快速发展改变了饮食,中国的糖尿病患者数量居全世界之首。 最近的研究发现还将早老性痴呆与空气污染联系起来。在北京等城市,空气污染日益严重。虽然数据还是初步的,但内华达大学2012年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空气污染会加速与年龄有关的损害,可能增加患早老性痴呆的风险。郑传忠说:“烟雾弥漫的空气、颗粒物——这些东西不仅影响你的肺,还能进入你的大脑。” 一些房地产投资商看到了护理者短缺所带来的机遇。永泰红磡养老产业集团在天津开设了一家有26个床位的痴呆老人护理中心,提供智力刺激活动和装饰风格有助于他们平静下来的房间。这样的专业服务十分稀缺。面对早老性痴呆,史安权只能听天由命。他说:“不论我们俩谁先走,都是老天的安排。”
|
关注获得及时、准确、全方位的新闻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