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小时新闻排行
- 7天新闻排行
人民日报上海2月12日电 从患者支气管刷取几十个干细胞,在体外扩增数千万倍之后,再移植到患者肺部病灶部位。经过3至6个月的增殖、迁移和分化,这些干细胞逐渐形成了新的肺泡和支气管结构,进而完成对患者肺部损伤组织的修复替代。同济大学医学院左为教授团队在国际上率先利用成年人体肺干细胞移植技术,在临床上成功实现了人类肺脏再生。这一成果近日以封面文章形式发表于最新一期《蛋白质与细胞》杂志,标志着人体自身内脏器官的再生正逐步从实验室理论走向临床现实,也是干细胞转化医学研究领域的一大突破性进展。 研究团队从肺病患者的支气管中无损刷取一些细胞,从中筛选出干细胞加以培养,将其移植到小鼠受损的肺上。3周后,小鼠肺内纤维化损伤区域即被新生的人体肺泡替代,几乎可称得上“重生”。2016年初,研究团队在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和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附属西南医院同步开启了世界首个基于干细胞的肺脏再生临床试验。2017年3月,左为教授团队和当时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呼吸科任涛教授团队共同主导的“人自体支气管基底层细胞(肺干细胞)移植治疗间质性肺病临床研究”项目,获批成为国家卫计委和食药监局首批备案的干细胞临床研究项目。 在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的呼吸科室,已有数位肺病患者接受了自体肺脏干细胞的移植。截至目前,团队一共开展了超过80例临床肺干细胞移植,涉及支气管扩张、慢阻肺和间质性肺病等不同的病种,计划在今年内启动细胞治疗产品新药申报(IND)流程。 《 人民日报 》( 2018年02月13日 12 版) |
关注获得及时、准确、全方位的新闻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