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小时新闻排行
- 7天新闻排行
图片中的这家药店名叫Medicine Shoppe,位于温哥华Kingsway上,药店由李先生(David Lee)运营,表面上看起来与别的药店别无二致,但实际上,药店却“雇佣”着不给钱的劳动力。 李先生是通过南温哥华居民协会(South Vancouver Neighbourhood House)这个所谓公益组织,得知能用到免费劳力这等好事的。而这个协会开设了多个项目,名义上是为新移民提供工作前培训,实际上却给包括盈利机构在内的多家单位,输送免费劳力,也就是所谓的“志愿者”。 南温哥华居民协会的这些个项目,已经开设了6年,也就是说很多志愿者可能工作了很久,都没有拿过一毛钱。 然而,当面对记者质问,药店老板李先生的回答却是,因为自己对温哥华的劳动法不甚了解,才会去参与这些项目,寻找免费劳工的。李先生声称,自己的药店实际上是在帮助这些“志愿者们”。 “他们通过我们的药店,可以攒到很多工作经验,”李先生告诉记者,“他们在这里统计一下库存总量,查看一下药品的过期时间,这可以让他们学到在加拿大是怎么工作的。” 据悉,在这家药店工作的“志愿者们”,很多都是在故国有过相关工作经验的人士,而他们在Medicine Shoppe“做志愿”的先决条件,也是要有药学等经验。 另外一个雇佣免费劳力的是位于Victoria Dr上的赛百味(Subway)。 与李先生相似,Subway的老板Sunny也表示,之所以会去雇佣“志愿者”,是因为不了解加国劳动法,错以为只要劳动者心甘情愿为他们免费劳动,就不算犯法。 但是,专事劳动法的律师们表示,即便是对主动上门的“志愿者”,也应该按照最低工资发工资,否则就是违法。 这个南温哥华居民协会的工作人员Eric Lau,是来自香港的华人移民,对于上述这些事情,他的评论竟然是: “我们不是在为盈利机构输送免费劳动力,我也知道这绝对是不合法,也是不道德的,但是,我们所做的,是在帮助这些新移民们积累工作经验。” 这番话着实让人气愤,而曾经有个“沦落”为免费劳工的印度裔新移民,竟然还是个硕士生。 这些人初来乍到,不知如何保护自己的权益,才会成为大温就业市场的牺牲品。 希望有关部门尽快彻查此事,还这些新移民一个公道!
|
娱乐 5 小时前
娱乐 5 小时前
关注获得及时、准确、全方位的新闻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