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小时新闻排行
- 7天新闻排行
“我最怕的是,儿子有机会恢复健康,但我们没钱再治了”。来自中国的30岁母亲王彦一个月前带着一岁十个月大的儿子到纽约治疗眼癌。为了儿子,她和丈夫已抵押房产卖掉汽车,背负百万元人民币的债务,来美后缩衣节食,但面对儿子的后继治疗费用,仍感到力不从心。 原本在中国读博士和教书的王彦,在接受世报记者访问时表示,2016年11月和丈夫陈世友生下儿子陈天铎,今年7月,儿子眼睛突然异常,黑色的瞳孔在光照下会出现反光,有如猫眼。毕业于医科大学的王彦马上警觉,立即带儿子到往医院检查,最后确诊陈天铎罹患了俗称眼癌的末期视网膜母细胞瘤。 儿子7天就失明爸妈心碎 王彦含泪说,从确诊到化疗的短短七天内,儿子的左眼视力全部丧失,眼睛也逐渐变形,让夫妻二人痛心不已,“有一天电视上在放他最喜欢的小猪佩奇,他也不看,我知道他的眼睛看不见了”。 身边同事和医生均劝王彦,为保住孩子的生命,最好摘掉一个眼球;但她和丈夫不愿儿子就此残疾,翻阅大量的资料后,了解美国可以治疗眼癌,并有90%的以上机率保住患者眼球,于是夫妇俩立即想办法凑钱来美治疗。 王彦说,她出生于河南省商丘市附近的农村人家,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本硕连读项目,如今就读一个博士项目,并在河南省一所医专高校教书;虽然在学术和专业上小有成就,但她和丈夫是白手起家,多年来积蓄也全用在孩子的治疗上。 王彦说,她从小到大没有为钱担心过,但这次为了儿子的病,她第一次意识到钱竟然如此重要;为了孩子,她和丈夫卖掉汽车,抵押房产,再向亲朋借钱,凑齐第一期治疗的140万元人民币,“光是我的亲友,就借给我40多万元”。 在借钱治病的过程中,王彦夫妇也曾被他人拒绝,对方认为“出国治病是无底洞”,不愿伸出援手;但王彦和丈夫不放弃,“明明有希望,我不希望因为没钱,就放弃孩子的未来”。 凑齐医疗费用后,王彦于独自带着陈天铎来到纽约,先住进曼哈顿上东城的“麦当劳叔叔之家”,那里专供外地来的癌症病童及家人租住,翌日便前往纽约史隆凯特琳癌症中心为孩子治病。 王彦说,9月5日是她生平第一次走出国门,来美这一个月,她常常感到很无助;她说出行时常常因为不认识路而走错,要徒手抬着婴儿车上上下下数十次,“有几次腿肚子都在打颤,心里默默告诉自己不能再走错了”。 为了省钱省时间,王彦只能利用任何时间和地点,简单快速的解决一餐,有时还会遭到异样的眼光;“我每次吃饭的时候都告诉店员我要‘more’(多一些),他们很好奇这么瘦的女士为什么要吃这么多,而且完全没有优雅可言;他们可能觉得我很粗鲁,但我什么都不在乎,我只想让孩子治病”。 一期治疗见效再苦也值得 经过第一期治疗,王彦说,陈天铎的左眼已经逐渐恢复视力,做母亲的即使再苦再累,她也觉得值得。 不过,如今让王彦发愁的是,本月11日“麦当劳叔叔之家”的租约就要到期,她不知接下来该住哪里,孩子的治疗费用也是未知数,“我最怕的是,他有希望恢复健康,但我们没钱再治了”。 王彦目前仍和儿子在纽约等待第二期的治疗,愿意伸出援手的民众可发电邮至wangyanzhzh2016@gmail.com ;她说,患病让一家人生活艰辛,她希望陈天铎康复和长大后,要感恩那些曾伸出援手的人,也要懂得回馈,帮助其他需要帮助的人。 视网膜母细胞瘤发展于视网膜上,是一种传播快速的癌症。这种癌症发展于视网膜之上,也是治愈率最高的癌症之一,95%至98%的患病儿童能够康复,超过90%的患者能存活至成年。
|
加拿大 昨天 16:51
中国 昨天 16:50
中国 昨天 16:50
国际 昨天 16:49
加拿大 昨天 16:49
华人 昨天 16:48
关注获得及时、准确、全方位的新闻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