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pify analytics ecommerce
tracking

加拿大新闻网 首页 新闻 华人 查看内容

15%华裔老人想自杀!你还打算给长辈办移民吗?

加新网CACnews.ca| 2019-1-10 11:11 |原作者: 今日加拿大|来自: 今日加拿大


国内的朋友、亲人都不在身边了,在美国的子女又有自己的事业和小家庭要忙碌,即使有心,又能分出多少时间来看望老人?


【移民】回不去陪伴 接过来受罪!15%华裔老人想自杀…


作为中国空前绝后一代的独生子女,80、90后的我们, 从小就和父母建立了更深的情感联系。在空巢老人已经成为中国一大难题的今天,许多留学生思考自己在美国的去留问题上,都把父母养老问题列入到重要的考虑层面。


有人最终选择了遵循“父母在,不远游”的古训;有人则把父母接到美国养老。


而所有把父母接到美国的子女,以及奔赴美国投奔子女的父母,在筹划这一切的时候,理想的画面想必是这样的:父母在美国的蓝天白云下,白天踱踱步、散散心、参加些社区活动,晚上和子女及孙辈共处一室、其乐融融,孙辈还能跟祖父母练练中文。


但事实是,现实中这样的情况,不能说绝对没有,但是非常罕见……


举个例子:前几天,桂姨一气之下离家出走了。 她坐在几个blocks以外的小公园里,越想越委屈:自己大老远飞到美国,人生地不熟的,孩子不能常陪自己不说,昨晚为了管教孙子的一点小事还让自己看脸色……


【移民】回不去陪伴 接过来受罪!15%华裔老人想自杀…


不在身边互相惦念 接到身边适得其反?


平日里几乎每一天,桂姨和老伴儿都早早的起床,给儿子儿媳和孙子孙女准备早餐。小的们都上了幼儿园,每天和爸爸妈妈一起出门,等下班时再接回来,除了周末都是早出晚归。


送走了孩子们,原本热闹的房子突然空荡荡的,像极了桂姨的心。桂姨就开始擦地,擦桌子,擦窗户……下午,她和老伴儿午休起来,又开始准备晚上的饭菜。


得空就划拉划拉手机,看看国内的大姐和小妹有没有什么留言或更新的照片……看着表,算着洛杉矶和国内的时差,稍晚点国内的女儿和小外甥就醒了,还想抓紧时间跟他们视个频。


一天的大多数时间,老俩口就那么等啊等啊,表都快看破了。


就为了孩子们回来坐一桌儿吃饭说说话这两三个小时,有时候儿子还得在公司加班,或者隔三差五辅导一下孩子的作业。有时候,可能等一天就只打个照面,聊不上几句话。


有时候,他们在家呆久了想出门转转。但语言不通,特别怕白人邻居跟自己打照面,虽然人家只是笑眯眯的说hello,自己也会摆摆手说“嗨”,但还是觉得满心尴尬……


到了这个人生地不熟的国度,自己突然成了“聋子和哑巴”!


他们是传统的中国老一代,特别好面子,内敛不善表达。路上遇见跟谁都笑丶露出一口灿烂大白牙的路人甲乙丙丁……习惯了陌生人冷漠脸的他们,反而觉得怪怪的。


不是没有想过找个公园看看有没有老人家一起跳跳舞,唱唱戏,练练太极拳。但因为离老华人区有点远,热闹的晨练公园周末才能去一次,家附近也没有发现合适的老人活动中心。


【移民】回不去陪伴 接过来受罪!15%华裔老人想自杀…


老伴儿特别喜欢下象棋,偶尔打打麻将,但现在他看着ipad直摇头,“在这么大个美国,连个切磋技术的老伙计也找不到喽!”


见不到孩子们的时候,日日想念;可如今,用“度日如年”来形容来美国后的感觉并不为过,怎么来了这里,就像坐牢一样?!……


想着想着,桂姨不仅更怀念在国内的最美夕阳红,没事亲戚家串串门,跳跳广场舞……


衣食住行皆烦恼 ?


美国的好处依然在,天蓝,空气又清冽,食品与医药也安全,街心公园是社区标配,学校老师特别有爱,孩子们的生活开心的不得了。


但到了老一辈儿这里,却变了滋味。


在美国,不开车寸步难行。桂姨和老伴儿在国内都开车,但在洛杉矶却只能露怯,美国司机的车速之彪悍实在叫他们不敢上路,另外交通规则不熟,英文地图路标什么的都看不懂,心更慌了……老伴儿经常逗闷子,你说,美国咋没电动摩托或者三蹦子呢?


吃的也不顺口,虽然每天也是自己做,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周围也有华人超市,菜也不少,但一周才去一次,蒜苔丶韭黄什么的很少见,山野菜、鲜鲅鱼、荞面条就更别说了……虽然儿子特地带她去美国本土的Sprouts超市里称了各种粗粮,可那棒子面是啥……熬出来一点香味都没。


另外,孙子孙女特喜欢吃披萨和热狗,有时自己精心准备了炒菜也不太给面子,心里怪不是滋味……


想想,自己家楼下多方便啊,各种小店卖:粗粮馒头杂面条,各种糟卤熟食肉菜……不想做饭,随便买点现成的都行。


儿子平时工作忙,周末多安排全家一起去买菜购物,或者带孩子出去公园或乐高丶迪斯尼之类的大游乐园玩。孩子们都希望老人家们一起陪着玩玩,桂姨心里盘算着,不去吧,失去了陪孩子们的机会;去了花不少钱,自己就在旁边看着丶等待,一天下来,也是真心累。


论道穿,特别要好有腔调的桂姨也很多看不惯,“这些老美太不讲究了,路上男男女女一水儿大裤衩运动裤和T恤,连带领儿的衣服都不爱穿。” 她逛街的爱好在这里也得不到发挥,她说自己逛了好多商场里也挑不到几件看上眼的褂子和裙子……


方方面面都让她感觉:基本的生活乐趣都没了……


享福还是受罪?


老妈“笼中鸟“一般的感受,让大儿子Derek也不禁开始怀疑,接他们来美国一起生活是对还是错……


“父母在,不远游”。但现实将人推往远方的时候,你却只能举手投降。有时候他也觉得对父母非常内疚,毕竟老人家已经为了自己辛苦了大半辈子,接到身边却依然没让他们享到福,甚至还剥夺了他们原来的生活乐子……


从觥筹交错的“中式喧闹”到好山好水好寂寞的“美式孤独”,连年纪尚轻的新移民们都得花不少时间来适应,更别说上了年纪的父母了。


一个人上了年纪以后,脱离以前的社交环境更容易失落,语言不通,文化不同,更是挑战。不少飘洋过海来到美国的老人家,与孩子们团聚后,生活得并不舒心。


美国帕洛阿图大学副教授朱贲靓近年的一份调查指出,每100名华裔老人就有15人常有自杀念头。特殊的文化背景以及身处异国的文化语言挑战,使得华裔老人面对压力时往往埋在心中,缺乏处理问题的能力,极易心里苦闷与忧郁,产生自杀念头及实际自杀率较其他族裔更高。


不了解还不知道,原来问题竟然如此严重!


把父母接到美国同住,往往猜得到开头猜不到结局。


你可以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是在国内,你是否会跟父母同住?


如果不会,那么情况并不会因为换了个国家而消失;如果会,那么一些不安定的因素换个国家会被放大,会让这件事情比原来更难。这些跨文化的因素包括:与外界语言不通导致父母的受挫感与对子女的依赖感、在异国土地上对下一代教育的分歧等等。


老人们不止与美国儿媳/女婿有着根深蒂固的文化冲突,就连中国的婆媳矛盾也不会因为换了居住国就缓和,反而会更加放大两代人之间的矛盾。


国外的价值观格外强调“核心小家庭”的概念。老人来到美国后,由于语言文化的不适应,只会比在中国时更加依赖子女,最后引发矛盾冲突。


如果接父母来美国不同住,那么剩下的选择,要么就是父母自己居住,要么就是父母在养老院养老。有条件让父母自己居住当然最好,然而现实中,还是没有条件的居多。


所以问题就变成了,让父母在养老院养老,换个国家待养老院,这样的移民有意义吗?


身在海外的子女,放心不下远在家乡的父母,把父母接到自己所在的国度,原本是为了增加相聚的时间。可还是让父母住养老院?某些古板的父母听到这个建议,都要被气坏了。


即使父母对养老院的主意不排斥,甚至对美国的养老院印象不错,这是否就真的是个好主意呢?


年纪轻轻的留学生都要不少时间适应“美式孤独”,更别说上了年纪的父母了。


任何对于故土的别离,都难免引发人们长久的思乡情结。一个人上了年纪以后,脱离以前的工作社交环境原本就容易觉得孤单,需要时间调整适应新生活,这个时候换到一个全新的环境,语言不通,文化不同,是一个更大的挑战。


国内的朋友、亲人都不在身边了,在美国的子女又有自己的事业和小家庭要忙碌,即使有心,又能分出多少时间来看望老人?


在一个人的老年时光里,是好山好水好身体重要,还是亲朋好友常走动的热闹更重要?这真的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的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网未独立核实其内容真实性,文章也不代表本网立场。如文章侵犯了你的权利,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本网提供的内容,包括并不限于财经、房产类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本网内容,包括并不限于健康、保健信息,亦非专业意见、医疗建议,请另行咨询专业意见。本网联系邮箱:contact@cacnews.ca

最新评论

今日推荐

31岁乔欣婚后越来越美,她的秘诀是什么?

娱乐 昨天 11:59

郑恺的39岁生日,让人看到了娱乐圈的"人走茶凉"

娱乐 昨天 11:56

美国顶级经济学家“反关税宣言”怎么读?

美国 昨天 11:54

柬埔寨13岁公主迎习近平 唱中文歌献花环 人美歌甜

国际 昨天 11:48

  • 48小时新闻排行
  • 7天新闻排行

今日焦点

旗下公众号

关注获得及时、准确、全方位的新闻消息

Copyright © 2012-2020 CACnews.ca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