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小时新闻排行
- 7天新闻排行
宏大而精妙的建筑背后,是一段曲折而传奇的人生轨迹。
2019年6月底,北京的新机场大兴国际机场宣告建成,这座全亚洲最大的国际机场预计在9月启用。在《卫报》评选的「新世界七大奇迹」中,它被排在全球第一,高于沙特国王塔和港珠澳大桥。 ![]() 大兴国际机场
![]() 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 1950-2016),又译「萨哈·哈帝」,全名「扎哈·穆罕慕德·哈迪德」 不过,这位建筑师的身上,还有着以下不为常人所知的标签:事业女性、未婚、阿拉伯人、穆斯林、外来移民、战争难民。
从「公主」到难民
哈迪德家族地位显赫,扎哈的奶奶来自曾长期统治摩苏尔的Al-Dabbagh家族,母亲是一位富有的「帕夏」(奥斯曼时期的贵族头衔)的孙女,父亲穆罕穆德·哈迪德是一位经济学家和活跃的政治家,为曾经的主要政党国家民主党的联合创始人。 1958年,卡塞姆领导的军事政变推翻了君主制,伊拉克共和国继而建立,扎哈之父在同年被指名为财相(地位相当于我国的副总理),成了全国经济界首屈一指的人物。 虽然偶有冲突,那个时期的伊拉克仍相对开明和繁荣,不同族裔与教派之间还能和平相处。那时伊拉克女性地位也不低,很多女性从事建筑师、设计师等职业。扎哈在富裕稳定的环境里度过了童年。 ![]() 童年的扎哈和她自己设计的客厅 扎哈父亲青年时期曾游历世界,就读于伦敦政经学院(LSE)。他因而立场开放,反对宗教隔离与民族仇恨,主张多元共存和学习西方。 他将扎哈送去一所多宗教的天主教学校,让她与其他宗教的孩子一起长大。他也经常带全家人在各地旅游,游览过的罗马建筑遗迹对扎哈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扎哈后来回忆,在一次父亲带她在伊拉克郊区探索苏美尔遗迹时,她产生了想成为建筑师的梦想。发现女儿的兴趣后,作为艺术家的母亲引导扎哈完成了她的第一个小作品——她家的客厅。
1963年,伊拉克爆发政变,阿拉伯复兴党处决总理卡塞姆取得政权。扎哈之父作为曾经的财相也遭到了长年的拘禁,财产被剥夺,哈迪德家族也因此四散世界各地避难。 这只是巨变的开始。几年后,萨达姆·侯赛因掌权,此后的故事我们就很熟悉了:伊拉克从此陷入不同族裔教派之间以及与邻国和英美之间的冲突与仇恨,长期处于战争和混乱,直至今天。 1963开始,扎哈开始了在世界各地的漂泊,先是在瑞士和英国读书,又在黎巴嫩贝鲁特美国大学的数学系修读本科。今天留学是一件方便和时髦的事,但在那个现代通讯未普及、全球化方兴未艾的60年代,很少会有人选择如此长期地在国外求学。 · 学生时期的扎哈 黎巴嫩是当时中东最富裕的国家,首都贝鲁特被称作「东方巴黎」。然而1970年代早期,零星的冲突就已经显露,扎哈于1972年毕业后,只得再一次离开。
![]() 70年代的战争让黎巴嫩从变成了一片废墟,至今都未能完全恢复。约15万黎巴嫩人丧生,超过100万黎巴嫩人逃离国外 漂泊多个国家后,扎哈最终就读于伦敦建筑联盟学院(Architectural Association School of Architecture),终于选择了自己喜欢的建筑学专业。1977年,她以荣誉学位毕业,并获得了在著名荷兰建筑师雷姆·库哈斯所属的大都会建筑事务所工作的机会。 ![]() ![]() · 雷姆·库哈斯和他在国内的代表作「大裤衩」。 库哈斯是「解构主义」大师,2000年普利兹克奖得主,以设计央视总部大楼「大裤衩」而知名。中文网络上曾盛传「大裤衩」设计是一个「色情玩笑」,不过哈库斯本人明确否认此事 在师从库哈斯三年后,扎哈在伦敦开办了自己的事务所,开始了梦寐以求的建筑师生涯。由于伊拉克深陷动荡,她入籍英国,专注事业。 此时的扎哈可以说是有一个极差的事业开局:入行年龄大、转专业、第一学位为非著名大学,此外她还有以下在当时社会非常不利的标签:外来移民、宗教少数群体,以及女性。 ![]() 事业初期的扎哈,摄于1983年的某场建筑设计展。当时从业者绝大多数都是男性 在1980年代的西欧,事业女性仍会遭遇职场歧视。尤其是建筑设计行业,由于其高强度的工作量和独特的职场文化,在当时被认为「不适宜女性从事」的职业。 同时这种没有量化标准、依靠同行评审来定优劣的行业,又天然地有着严格的鄙视链。在扎哈事业初期,她的设计被受到了「古怪」和「不可建造」的恶劣评价。扎哈在成名后如此回忆:「(我当时的设计总被拒绝)那一定是因为我是个女人的事。」 如此独特的出身,让她在设计和行事上都更加特立独行。她在业内以脾气火爆、要求严苛著称,或许与此有关。 挫折中的「曲线女皇」 直到1993年,43岁的扎哈终于完成了第一个由她主要设计的建筑:德国的Vitra Fire Station。一年后,她获得了扭转生涯的机会:卡迪夫湾歌剧院项目。 ![]() Vitra Fire Station
· 最终遭到否决的卡迪夫湾歌剧院设计案 这是扎哈职业生涯受到的最大的打击,工作室几乎破产,她甚至考虑过转行。扎哈在回忆这段艰苦时光时说:「在90年代,说实话,我们都没有休息。整整十年,我们也许只有10个人,可是产出像100个人。」 除了坚持,还有策略。 90年代,个人计算机性能的提升让使用软件构筑复杂的建筑模型成为了可能,但很多传统工作室对此嗤之以鼻。数学系出身的扎哈发现这些建模软件非常适合模拟自己多曲面的设计,因此激进的在工作室推广这门新技术,最终成为实现弯道超车的重要原因。 终于,长期的投入在1999年获得了回报。 那一年,扎哈团队的建筑方赢得了罗马当代艺术博物馆的竞标,这就是National Museum of Arts of the 21st Century (MAXXI)。49岁的扎哈迎来了事业的转折点。 ![]() National Museum of Arts of the 21stCentury (MAXXI) 工作室在90年代长期蛰伏时积攒了大量设计方案和技巧,在1999年的成功后全面爆发,整个行业为之颠覆。 2001年前后,扎哈主导设计的Phaeno Science Center和BMW Administration Building在德国开建并最终建成,推翻了之前对于其设计「不可建造」的质疑。2005年,扎哈赢得了设计伦敦奥运会游泳馆的机会,这标志着她的理念终于被市场接受。 ![]() 伦敦奥运会游泳馆
![]() 2004年扎哈在普利兹克奖领奖台上。1983年,华裔建筑师贝聿铭成为获得该奖的第一个非白人。2010年,日本建筑师妹岛和世与搭档一同获奖,是为继扎哈后又一位女性。2012年,新疆籍建筑师王澍获奖,成为目前唯一获此殊荣的中国公民 那婉转而繁杂的曲线,是扎哈的作品最突出的特点。如大兴国际机场,几乎全部靠众多的曲线来架构,没有常见的横梁或竖柱。设计背后亦有深远的文化背景。 ![]() 大兴机场内部复杂的曲线式顶部
![]() 马列维奇的作品
![]() 土耳其蓝色清真寺的内部,可以看到整体建筑依靠多个曲面支撑而只有极少的支撑柱。详见往期文章:为什么清真寺都有个洋葱顶|大象公会
![]() 广州大剧院 ![]() 北京望京SOHO
2013年,占地5万多平米的Heydar Aliyev Center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建成,为扎哈的代表作。在富裕的海湾国家,也有很多她的作品,其中以迪拜的Sheikh Zayed Bridge最为知名。扎哈还参与设计过三座清真寺。 ![]() 巴库的Heydar Aliyev Center
扎哈的遗产 扎哈曾说:「若建筑设计还没有杀死你,那你还不够好...你必须贡献全部时间去从事它」。为此,她终生未婚未育。 扎哈之父在萨达姆统治时期小心翼翼地经营自己的产业,在1995年终于逃离伊拉克到了伦敦,离散了30多年的家庭终于团聚。1999年,带着对伊拉克未来形势的绝望,这位左派政治家客死伦敦。 2012年,扎哈的兄长、75岁的弗拉斯突然患病离世,此前,兄妹长期在同一个城市生活,关系亲密。 ![]() · 扎哈之兄弗拉斯·哈迪德(1937-2012),他在美国时期结识了摩洛哥公主Lalla Kenza Alaoui并与之结婚,他们的女儿Tala Hadid是知名导演
然而,短暂的和平很快就又被恐怖组织打破。两年后,该组织占领了哈迪德家族故乡摩苏尔,改称ISIS。启发扎哈建筑师梦想的苏美尔遗迹因此遭到严重破坏。扎哈设计的央行大楼也至今都没建完。 ![]() 扎哈在2012年与伊拉克新政府的签字仪式上 ![]() 伊拉克央行大楼设计案
· 卡塔尔2022年世界杯足球场,预计2019年建成 最著名的事件是2020年东京奥运会主场馆的设计案。原本扎哈在2012年已赢得了竞标,却在2015年遭到了日本建筑师界和民间的强烈反对,最终被首相安倍以「造价过高」为由中断了建设。 2016年,长期的积劳终于成疾。在兄长去世仅4年后,处在事业高峰期扎哈在美国治疗支气管炎时因心脏病发作而去世,年仅65岁。 扎哈的葬礼在伦敦大清真寺举行,伦敦的圣保罗大教堂也为她举行了悼念仪式。漂泊半生的扎哈一生辛苦劳作,最终与挚爱的父亲和兄长一同安眠于英国。 ![]() 英国萨里的哈迪德家族墓地,右起依次为:扎哈兄弗拉斯、扎哈和扎哈父穆罕慕德 扎哈去世前几天还在忙于工作,还有数个项目未完成,最终成了未竞遗作,其中就包括大兴机场。 ![]() 遗作之一,长沙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2017年完工 ![]() 广州无限极广场,2016年开工,预计2020年建成,为扎哈在国内最后的遗作
扎哈还在耶鲁大学等多个大学长期任教,向全世界建筑学生传授自己的理念和技术。扎哈虽然无子女,继承她风格的建筑师则大有人在。 ![]() 北京的骏豪·中央公园广场,由扎哈弟子马岩松所主导设计,隐约有扎哈的风格 她虽出身富裕,但也经历了诸多坎坷,最终取得了成功,是那些因战乱而移居海外的中产阶级的典型。相似的故事还有很多,但往往被这个时代的声音忽视。 ![]() 玛嘉·莎塔碧在自传动画《我在伊朗长大》(Persepolis)讲述了一位原本出身富裕的伊朗少女因为政治动荡(伊斯兰革命和两伊战争)被迫四处留学并最终成长的故事。玛嘉最后辗转来到法国,成为了一名著名漫画家。该动画获得了奥斯卡金像奖 · 华裔建筑师贝聿铭(1917-2019),出生自苏州望族,父亲与扎哈父亲一样是银行家,也和扎哈一样因为父亲涉及政治斗争而被迫逃难。到美国求学时,美国尚未废除《排华法案》,最终成为一代建筑大师。1983年成为第一个获得获普利兹克奖的非白人
|
国际 5 小时前
国际 5 小时前
中国 5 小时前
美国 6 小时前
关注获得及时、准确、全方位的新闻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