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小时新闻排行
- 7天新闻排行
卑诗省一位注册心理学家在一宗法庭纠纷中,替客户提供专业意见时,指客户的女性伴侣患「边缘性人格紊乱」征状,那位被他「诊断」有精神问题的女事主,后来反告心理学家犯错:他从未亲自见过女事主,如何断症?而他的专业意见也被病人不正当地用作呈堂证供。 事件中的女事主于是向心理学专业学会投诉。该心理学家回应投诉时寄上致歉函,但只写了两行短句子,解释自己无意令女事主受伤害。心理学家在事件犯下的错误,明显只信了自己病人片面之词,没作求证。 在医学上至少分为两大学派 心理医学判断在西方社会具有权威地位,在医学上至少可分为两大学派:精神专科及心理学,前者为西方医药体系的重要部分,并相信使用处方药物可控制病情;后者研究患者的原生家庭及童年影响,以至成长过程中的际遇,以分析患者之出现行为偏差根源,治疗方法可通过认知行为改变、认识自我或重演历史伤痛以协助释放情绪,而非透过药物医治。 精神科医生处方药物,因为偏向相信患者是脑部出现化学物质不平衡,如果患者忘记或拒绝吃药,会导致化学反应失衡而思想紊乱及行为偏差。当然精神科医生获得专业资格过程中,会涉猎心理学范畴的理论、研究及实践,可是现代生活繁忙,往往更多倚靠药物治病。 女因抑郁自杀 父把女婿告上法庭 北京一位清华大学女研究生因为患上重度抑郁跳楼自杀,女研究生的父亲把女婿告上法庭,指女婿没有好好看顾女儿,要求死亡赔偿。而女事主的母亲及姐姐都因抑郁先后自杀,女婿知道妻子的家族精神病历史,但在妻子病发后他被指疏于看顾;妻子之父在三个家人死后, 续受到女婿埋怨及作出语言侮辱。 痛上加痛,这位父亲指责女婿在婚盟答应照顾妻子,对此责无旁贷。这宗家事纠纷似有理说不清:导致自杀的刑责在于事主有家族病历史?还是父亲在女儿成长期间疏忽职责?或者是她后来嫁夫后出现情绪抑郁所致? 社会不断进步,精神病或情绪困扰问题愈来愈受到重视,抑郁症基于甚么原因发病,专家迄未有一致答案。可以肯定的是:抑郁病例数字持续上升,每宗案例成因及后果都不能简单作出判断,对社会及人际关系的冲击,实在不容忽视。可现代人都愿加强关注这些患者,甚或防微杜渐,在日常生活中设法防止引发这类病因吗? |
关注获得及时、准确、全方位的新闻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