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小时新闻排行
- 7天新闻排行
加新网微信(微信号:cacnewsca) 8500乘以5,是什么概念 3月29日,1090人的医疗团队撤离武汉,万人热泪盈眶,国内战疫正式告一段落。 同一时间,世界疫情正逐步上升,美国全国确诊人数突破15万人大关。喊着“复活节复工”的特朗普,现在悲观估计“美国死10万,已是最好结果”。 从数字来看,加拿大确诊8000多例的情况,比美国要好很多。 但是,果真是这样吗? 近来,卑诗省频频传出“好消息”:曲线被拉平、治愈率高达48%、医疗设备足以承受未来高峰期的到来。 这些数据有多水,一位加拿大华人妈妈的亲身经历告诉你。 日前,一位加拿大华人网友PO出身边朋友确诊的经历,从“确诊”到“康复”,卑诗省医院和政府的一系列操作,真心秀大家一脸。 这位华人妈妈开始出现症状时,她就有感觉自己中招了。所有症状,都跟新冠肺炎的症状相吻合:先是嗓子痛、接着是发烧、胸口很紧、呼吸不顺畅;好不容易烧退了,又感觉肺部跟块石头压着一样,呼吸困难;最后全身酸痛、无力。 回顾自己近日的动线,她判定自己就是社区感染。疫情爆发以来,她一直很注意,没有近期旅行史,更没有外出就餐,甚至发病前连超市都没去过。 想破脑袋,也想不出来自己到底是何时、在哪里中的招。唯一能想起来的,就是发病前,她曾去过一次银行,她忘记戴口罩了。 发现自己发高烧,并伴随呼吸困难,痛苦到无法入睡后,她马上就到医院就诊,要求做核酸检测。 但是卑诗省的政策是,没有旅行史,就算出现症状,也不给测。上有政策,即使心理明白眼前的病人就是新冠肺炎患者,医生也只能给她做普通的检查。胸片结果显示,她的肺部已经发生感染。 (示意图) 医生将其归类成“Presumptive Positive Case”,即所谓的推定阳性病例,不计入确诊病例数据。 随后,医生要求她回家自我隔离。可问题是,家里有几个孩子,居家隔离意味着孩子们也有被传染的风险。 对此,医院表示,同一住所中,若一人感染,就必须假定所有人都感染了,无需再做检测确认。但问题是,她都没真正确诊,就这么宣判她一家人感染,真的靠谱吗? 回到家后,她按照医院规定,打电话给Telehealth,进行电话就诊,避免交叉感染。她有哮喘,呼吸困难是最大的问题。就诊的医生根据她的个人情况,开了几种缓解症状的药。所幸有效,她的呼吸逐渐顺畅。 目前,这位华人妈妈正在逐步恢复中。至于是药真的起了效用,还是靠自身免疫力扛过去的,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因为,从头到尾,她就没真正意义上“被确诊”,更不知道她是不是真的“康复中”,反正症状上来说,是减轻了。 虽然没有真的确诊,但她被归为推定阳性病例,一样得在家隔离14天,医院定期追踪。一个已经出现疑似症状的人,跟一屋子孩子隔离在一起,她的丈夫和孩子们也先后出现了轻微的症状。因此,医院要求全家人再接着隔离14天。 小编看完有两点想法: 其一,加拿大的数据,真心水得可以。真心不知道卫生官员怎么能每天站在全省人民面前,说我们曲线被拉平,治愈率高。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小编一直看的国内的新闻,对新冠确诊、隔离、痊愈的标准“太高”,这一系列操作,我看得是心惊胆战。 你说的曲线拉平,原来是这么被拉平的啊... 没有旅行史、不到病到要死的时候,医院就不给你测,顶多给你判定为“推定阳性病例”,还不给计入确诊数据中。不测,就没确诊,这跟闭上眼睛,说天黑就天黑,有啥两样? 还有,这治愈率48%的数据,到底怎么算出来的... 单凭症状轻了,就能够判定痊愈了嘛?那无症状新冠患者算什么?正常人?他们就没有传染能力了嘛?他们能出门跟其他人接触嘛? 再来,说医疗设备足以应付未来病毒爆发,但是实际上连给轻症患者的测试盒都拿不出来,更别说是隔离空间了,就直接放人家这么回去跟孩子们“隔离”。轻症就没有隔离的必要了吗? 其二,原来,病毒真的离我们很近!早期国内疫情爆发,小编的大学室友就在疫区,天天跟我说前线的状况;研究生导师确诊,在医院撑了30天,才逐步康复。现在,海外疫情爆发,“佛系防疫”下的北美,情况只会更糟。病毒,真的就在我们身边。 这位华人妈妈就是一起社区感染的例子,且绝对不是个例。想想,如果一家人就测一个,那真正的数据,远远不止8500例。 感染人数和死亡人数,不只是冷冰冰的数字,而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有可能就是你在路上擦肩而过的路人、清晨跑步中跟你微笑点头的人,甚至就是你的邻居。 对死者缅怀,对病毒重视,才是对自己最好的保护。特殊时期,清楚认识病毒就在我们身边,认真防疫,待樱花烂漫再开时,我们才能放心拥抱自由。 转载请保留 |
美国 昨天 21:15
美国 昨天 20:53
美国 昨天 20:42
台湾 昨天 20:25
台湾 昨天 20:25
加拿大 昨天 20:25
关注获得及时、准确、全方位的新闻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