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小时新闻排行
- 7天新闻排行
“年龄70,不过是小孩子;年过80,也只是小青年;90岁的时候,即使老天爷在召唤我也得让他等我到100岁,”这是日本冲绳大宜味村村口的碑石文,作为世界第一长寿村,大宜味的百岁老人数量是美国的10倍,令人不禁惊叹。不过二十一世纪生命科学所创造的“寿命奇迹”,不仅同样耀眼并且更能惠及常人。 9月11日,美国芝加哥大学Kathryn Demanelis研究团队在顶尖学术期刊《Science》上发表研究:有着「生命时钟」之称的DNA端粒(Telomere)再迎新发现,通过检测1000名遗体捐献者的20多种人体组织端粒长度发现,全血细胞的端粒长度可替代其他组织中的端粒长度,这为厘清端粒长度和人体衰老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证据。 该研究登上《Science》期刊 实验中,科学家Kibriya分析了1000名遗体的6000多份组织样本和包括大脑、肺、肾脏等在内的23种组织器官,发现有15种组织器官的端粒长度与全血细胞的端粒长度高度一致,这说明,我们可以用比较容易收集的全血细胞端粒长度,来替换更难获取的器官中的端粒长度例如大脑、肾脏,以此稳定端粒长度保持年轻。 紫色部分为端粒 什么是端粒?早在上世纪30年代,美国遗传学专家Muller和Meclintock等人就已经发现了端粒结构的存在,此后人类对端粒的研究不断加深,2009年凭借『端粒和端粒酶是如何保护人类染色体』的学术成果,Blackburn、Carol Greider以及Jack Szostak三位教授获得了诺贝尔奖,寿命与衰老学术界意识到如果能维持端粒的稳定,将有望实现抗衰老。 2019年3月,美国贝勒医学院研究人员发现烟酰胺单合苷酸(即NMN,是艾沐茵核心物质)可以维系端粒长度稳定,帮助人类突破“海佛力克极限”极限活到120岁。海佛力克极限是指端粒分裂次数的极限,每分裂一次端粒将会缩短一点直至消失,人类的分裂极限是52次,因此寿命极限是120岁,这为日后艾沐菌等相关延缓衰老的技术普及提供了学术后盾。 NMN组G4的端粒长度(红色)显著高于非NMN组(蓝色) 此次美国芝加哥大学的研究还发现了即便在同一人体中,不同组织细胞的端粒长度也是不同的,例如衰老的组织器官就比年轻器官端粒长度更短,另外像睾丸、骨骼肌等组织的端粒长度并不会随着年龄变化而变化,这让科学家们更容易厘清端粒在对抗衰老中的作用。 如果能够使“全血细胞端粒长度”成为“衰老组织端粒长度”替代物的研究成功落实到人体上,将意味着除了服用艾沐菌等烟酰胺单合甘酸方式外,端粒长度替代能为人类延缓衰老再添一种新方式,虽然目前该方向还处于早期阶段但是前景明朗,一旦成功可助力人类打破120岁寿命极限。 对于打破人类寿命极限的学术研究,走在更前面是一种名为“烟酰胺单合甘酸”的维生素衍生物。除了上述提及的美国贝勒医学院发现具备维系端粒稳定的学术研究外,包括华盛顿大学、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等多座学府还在激活干细胞、提高eNAMPT酶循环水平等方面论证了该科研成果的抗老技术,由于其效果出众且无副作用,已经被资本圈看中进行了商业化。 此前为哈佛实验室提供高纯度实验原料的基因港,在2017年率先通过全酶法将实验所用烟酰胺单合苷酸市场化,并在此后三年间在京东持续走热,引得国内多家上市资本入局该科研成果领域,几度引发股民追捧,目前旗下浙江余姚的百吨级原料工厂已占据全球80%~90%产能供给。 另外据外媒最新消息,哈佛大学遗传学教授、烟酰胺单合苷酸抗衰机制的发现者David Sinclair已经至少获得5000万美元B轮融资用于开展对烟酰胺单合苷酸的后续应用,近期已经联合港中大教授、基因港创始人王骏针对该物质展开一轮新的学术研究,不日该成果将登上权威期刊《Nature》。 包括端粒研究、烟酰胺单合甘酸技术在内多项科学研究成果证明,人类在二十一世纪突破寿命极限绝不是天方夜谭。英国牛津大学神经科学教授Colin Blakemore曾在寿命与衰老会议上表示,120岁是人类寿命的绝对上限,而现代生物科学的迅猛发展正使我们距离这个数字越来越近。 |
社会 3 小时前
国际 4 小时前
国际 4 小时前
国际 4 小时前
国际 4 小时前
中国 4 小时前
关注获得及时、准确、全方位的新闻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