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pify analytics ecommerce
tracking

新冠疫情14迷思

加新网CACnews.ca| 2020-10-5 08:40 |来自: 世界日报



美国已有20万人死于新冠,是全球疫情最重的国家。(美联社)


新冠病毒爆发以来,美国成为重灾区,截至9月下旬,全美感染人数已破700万,死亡人数也突破20万。让公共卫生专家忧心的是,各州疫情此起彼落,还不知有多少美国人要死于这个世纪之疫。造成美国疫情泛滥的原因,主要归咎于任性的美国人不愿采取个人防护措施,不愿受到社交距离的约束……,让公卫专家扼腕的是,许多美国人的固执、迷信,也助长了新冠疫情的杀伤力。

阴谋论发酵 公共卫生危机

《时代杂志》报导,早在13世纪黑死病席卷欧洲时,就产生过阴谋论,由于无法解读那场灾祸,于是诿过于人。虽然现代科学可以更好地了解疾病如何感染人类,以及如何控制疾病散播,但COVID-19阴谋论正在通过社交媒体、不可靠的新闻媒体以及包括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内的政治人物持续传播。结果是:许多美国人现在相信与大流行有关的阴谋论,而且令人震惊的是,这些人不太可能采取有效措施来防止病毒传播。



美国政客也时常不作个人防护,亚利桑纳州长就这样派送食物给民众。(美联社)



宾州大学安嫩伯格(Annenberg)公共政策中心发表的《社会科学与医学》研究中,研究人员对840名美国成年人进行了调查,第一次在3月下旬,然后在7月中旬回访,以确定美国人如何看待美国的信仰和行为。随着疫情发展,研究人员发现,COVID-19阴谋理论不仅司空见惯,而且越来越受到关注。

早在3月份,就有28%的美国人认为“中国政府制造冠状病毒”,生物武器的传闻一直持续发酵。到7月份,怀疑者上升到37%。约有24%的人认为,尽管缺乏证据,美国疾病防治中心夸大了该病毒的危险;到7月,这一数字上升到32%。3月份,约15%的受访者表示,他们相信制药业制造出这种病毒,用以促进药物和疫苗的销售(这又是另一种毫无根据的理论),而7月份相信者为17%。

许多美国人至今仍然相信,新冠病毒和感冒差不多;实际上新冠病毒致命性要高得多。(美联社)


确实,安嫩伯格研究发现,最有可能相信冠状病毒阴谋的人中,有62%的人说,当他们与其他人在家时,他们每天不戴口罩,而无信仰者中的这一比率为95%。此外,相信COVID-19阴谋论的人说,在3月份接种疫苗的可能性要比其他人低2.2倍;到7月,他们接受疫苗接种的可能性降低了3.5倍。“相信阴谋论,似乎是减低COVID-19流行的障碍,”安嫩伯格公共政策中心研究主任丹·罗默说。

造成美国疫情泛滥的原因,主要归咎于任性的美国人个人防护措施随便,就如这张照片的人物一样,遮了嘴忘了遮鼻。(路透)


深信者族群 社媒重度用户

研究发现,相信阴谋论者较可能是社交媒体的重度用户,也是福斯新闻等保守媒体的观众。相反的,观看其他电视新闻频道的人,较有可能遵循公共卫生指导并希望接种疫苗。虽然研究人员说,他们了解阴谋论的传播方式,但他们说,相信者一旦深陷其中,很难自拔。其他研究表明,仅仅简单地纠正虚假信息,通常是行不通的,甚至可能导致新的错误信息,让美国人更加相信阴谋。



疫情牵动今年11月的总统大选。(Getty Images)



《生命科学》杂志报导,从“喝漂白剂可以杀死冠状病毒”的想法到“病毒是在实验室中制造的生物武器”,COVID-19大流行已经引发了一系列错误的信息,孵化了2000多个迷思、阴谋论和歧视报告。根据一项新研究。 这样的虚假信息可能会造成严重后果─研究人员发现,与COVID-19相关的迷思与数千例住院和数百例死亡有关。例如,“饮用高浓度酒精会杀死冠状病毒”的迷思造成全球有5900多例甲醇中毒住院,800例死亡和60例失明,许多案例发生在伊朗、印度,当地人喝自家酿制的或非法制造的酒,受害最重。

由国际社会科学家、医生和流行病学者组成的团队,查看了社交媒体上的内容,包括2019年12月至2020年4月的Twitter和Facebook帖子,以及报纸和电视报导。 他们用来自87个国家/地区的25种语言,识别了2300多个有关COVID-19的迷思、阴谋论和污名化的单独报告。其中,89%被归类为迷思或围绕COVID-19的未经证实的声明;约有8%被归类为阴谋论;有3.5%被归类为污名化,由于新冠病毒,使得拥有特定旅行史、与特定人士接触或身为特定族裔而遭受歧视的事,时有所闻。

就像COVID-19大流行一样,这种虚假信息的“信息大流行”也随之而来,第一波发生在1月21日至2月13日之间,第二波发生在2月14日至3月7日之间,第三波发生在3月8日至3月31日之间。就数量而言,第三波是最大的,在3月中旬达到顶峰。



美国年轻人认为政府夸大了新冠病毒的危害,9月初在加州海滩仍然游客如潮。(美联社)



相信者比率 低学历者较高

大约四分之一的迷思与COVID-19疾病的传播或死亡率有关,另有19%与该疾病的治疗和治愈有关。例如,有传言说喝漂白剂、吃大蒜、保持喉咙湿润、避免辛辣食物、服用维生素C,甚至喝牛尿都可以预防或治愈该病。以致美国消毒剂大厂Clorox在其网站上警告消费者,饮用或摄入漂白剂有致命危险。

71%美国人听说过一种阴谋论,声称“有力人士故意策画了冠状病毒的爆发”。根据丕优(Pew)研究中心调查,有四分之一的美国成年人,相信阴谋论─包括5%的人坚信这是真的,而20%的人认为可能是真的。这些偏信的美国人,所占比率因人口统计学和党派关系而异。由于这项调查是该中心“美国新闻之路”项目的一部分,48%拥有高中或更低的学历的受调查者说,该理论可能是或绝对正确的。相比之下,受大学教育但没有学位的人,相信者占38%,拥有学士学位者占24%,具有研究生学历者占15%。

《生命科学》汇集了有关SARS-CoV-2和COVID-19最普遍的迷思,并解释了为什么这些谣言具有误导性或完全是错误的。?

迷思:病毒只是普通感冒的一种变异形式

不对。冠状病毒是一大类病毒,其中包括许多不同的疾病,包括感冒。SARS-CoV-2与其他冠状病毒确实有相似之处,所有这五种病毒的表面都有刺突的突起,并利用所谓的刺突蛋白感染宿主细胞。但SARS-CoV-2病毒在感染人类之前,先通过了中间动物。同样,SARS病毒在感染人类的过程中也从蝙蝠跃迁到了小动物(夜间的小型哺乳动物),而受MERS感染的骆驼则将病毒传播给人类。

迷思:该病毒可能是在实验室制造的

没有证据表明该病毒是人为的。3月17日发表在《自然医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表明,SARS-CoV-2的关键部分,称为刺突蛋白,几乎可以肯定早在自然界中出现了,而不是实验室的产物。更重要的是,电脑仿真显示,SARS-CoV-2中的突变,似乎并不怎么有效;事实证明,大自然比科学家聪明,为这种新型冠状病毒找到了一种突变的方法,传播能力比人造的更强。?

迷思:宠物可以传播新的冠状病毒

尽管宠物在极少数情况下可能感染COVID-19,但没有证据表明它们可以将其传播给人类。尽管有几只猫和狗在与患病的主人接触后感染了COVID-19,但美国疾病防治中心(CDC)表示,即使宠物偶尔会受到感染,也没有证据表明它们在病毒传播中起着重要作用。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确凿的报导表明人们从宠物身上感染了这种疾病,为防万一,与宠物接触后,需要勤洗手。

迷思:孩子不会感染冠状病毒

尽管很少有儿童严重病例的报导,但儿童绝对可以感染COVID-19。CDC对1月至5月美国超过130万例COVID-19病例的研究发现,在9岁以下儿童中,确诊的感染率为每10万人中52例;相比之下,整个美国人口中每10万人中平均有400例(任何年龄)。CDC的另一项研究发现,从2月到5月,在5万2000例报告的COVID-19死亡中,只有18例年龄在18岁以下。



许多人相信儿童不会感染新冠病毒。(美联社)



尽管如此,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幸免于COVID-19。在极少数情况下,目前或先前受COVID-19感染的儿童患上了所谓的多系统炎症综合症(MIS-C)患者出现中毒性休克综合症和川崎氏症的征状,且有死亡的危险。



清洁人员在佛蒙特州一所小学喷洒消毒剂。(美联社)



迷思:如果感染冠状病毒,自己会知道

不对。COVID-19会导致多种症状,其中许多症状会出现在其他呼吸道疾病中,例如流感和普通感冒。具体而言,COVID-19的常见症状包括发烧、咳嗽、头痛、喉咙痛、肌肉或身体疼痛、呼吸困难、恶心和呕吐。在严重的情况下,该疾病可能发展为严重的肺炎样疾病─但早期,受感染的人可能根本没有任何症状;有些人从不出现症状。尽管CDC估计可能有大约40%的病例,但仍在确定到底有多常见的无症状病例。 专家说,如果患有潜在疾病者,即使出现轻微的疾病症状,就应赶快就医。?

迷思:冠状病毒的致命性不如流感

尽管尚不清楚COVID-19的死亡率,但几乎所有可靠的研究表明,它的死亡率比季节性流感要高得多。《生命科学》报导,季节性流感在美国的死亡率约为0.1%。根据约翰·霍普金斯大学(Johns Hopkins University)的数据,在美国报告的COVID-19病例中,约有4%死亡。但是,并非所有患有COVID-19的人都被诊断出患有这种疾病,部分原因是由于美国的检测限制,以及出现轻度或中度症状的人可能不会寻求检测。随着确诊病例数的增加,病死率可能会降低。许多研究估计感染COVID-19的人中约有0.5%至1%会死于该病。即使是大约1%的死亡率仍然比流感高10倍。最近发表在《 JAMA Internal Medicine》杂志上的一篇论文说,在美国每周平均死于COVID-19的数量是流感的20倍。

迷思:维生素C补充剂会阻止感染COVID-19

研究人员尚未找到任何证据表明维生素C补充剂可以使人们对COVID-19感染免疫。维生素C在人体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支持正常的免疫功能。它可以中和自由基,还可以帮助人体合成激素,制造胶原蛋白并密封脆弱的结缔组织以抵抗病原体。因此,如果想维持健康的免疫系统,则绝对应在日常饮食中添加维生素C。但是,大剂量服用补充剂不太可能降低感染COVID-19的风险,并且如果被感染,最多可能会给带来“适度”的抗病毒优势。



营养均衡可增强免疫力,但不是吞几颗维生素就可防新冠病毒。(美联社)



没有证据表明其他所谓的增强免疫力的补充剂,例如锌、绿茶或紫锥菊,也可以帮助预防COVID-19。对于那些宣传可治疗或治愈新型冠状病毒的广告产品,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和联邦贸易委员会(FTC)已向七家公司发出警告信。?

迷思:来自中国的包裹不安全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说法,来自中国的信件或包裹是安全的。先前的研究发现,冠状病毒不能在信件和包裹之类的物体上存活很长时间。根据我们对类似冠状病毒(例如MERS-CoV和SARS-CoV)的了解,专家认为这种新的冠状病毒可能在表面上存活较差。根据在《医院感染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过去的研究发现这些相关的冠状病毒可以在金属、玻璃或塑料等表面上停留长达9天。但是包装中存在的表面对于病毒的生存而言并不理想。

约翰霍普金斯资深学者Amesh A. Adalja博士说,要想使病毒保持活力,就需要结合特定的环境条件,例如温度、缺乏紫外线照射和湿度,这是运输包装所无法提供的。联邦疾防治中心说,因此“在环境温度下,几天或几周内运输的产品或包装,散布的风险极低”。“目前,没有证据支持与进口货物有关的COVID-19的传播,而且在美国没有与进口货物有关的COVID-19病例”。

迷思:在美国的中餐馆用餐,就会感染冠状病毒

不对。按照这种逻辑,还必须避免到意大利、韩国、日本和伊朗的餐馆,因为这些国家/地区也疫情也严重。新的冠状病毒不仅影响带有中国血统的人。



华尔街也为遭到重击的美国打气。(美联社)



迷思:饮用漂白剂或其他消毒剂可以保护人体免受COVID-19的侵害

绝对不要喝漂白剂或其他家用消毒剂,也不要将其直接喷在身上。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如果摄入这些物质,会导致有毒,并且还会损害皮肤和眼睛。《生命科学》先前曾报导,摄入家用漂白剂后会引起所谓的“液化性坏死”或导致组织转化为液体黏性物质的过程。漂白剂还可以破坏细胞,因为钠在一个称为皂化(肥皂)的过程中与人体组织中的蛋白质和脂肪发生反应。令人震惊的是,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十分之四的美国成年人报告说,他们采取危险的清洁措施来预防COVID-19,例如用漂白剂清洗食物、在皮肤上使用家用消毒产品,或故意吸入清洁产品中的气味。

迷思:喝酒和吃大蒜可免受COVID-19侵害

食用某些食物,例如酒精或大蒜,不会保护人体免受新的冠状病毒的侵害。据世卫组织称,尽管酒精类洗手液可对皮肤进行消毒,但酒精摄入后对人体没有这种作用。确实,大量饮酒实际上会削弱您的免疫系统并降低您的身体应对传染病的能力。世卫组织表示,尽管大蒜可能具有某些抗菌特性,但没有证据表明它可以预防COVID-19。?

迷思:5G网络可传播新的冠状病毒

世卫组织表示,包括SARS-CoV-2在内的病毒无法在无线电波或5G网络等移动网络上传播或传播。新的冠状病毒主要通过被感染者咳嗽、打喷嚏或讲话时排出的呼吸道飞沫以及受污染的表面传播。世卫组织还指出,COVID-19已在没有5G移动网络的国家中传播。

迷思:暴露于高温会阻止COVID-19

世卫组织表示,将自己暴露在阳光或温暖的温度下,不会保护人体免受COVID-19的侵害。无论天气多么热,仍然可以感染该疾病─实际上,即使在天气非常炎热的地区(例如亚利桑纳州),该病毒仍在传播。世卫组织说,洗个热水澡也不会预防COVID-19。



内华达州民众高举标语,反对戴口罩。(美联社)



迷思:戴着口罩会导致CO2中毒

世卫组织表示,长时间佩戴医用口罩对某些人来说可能不舒服,但不会引起氧气不足或二氧化碳中毒(当血液中积聚过多二氧化碳时)。根据Healthline的说法,N95口罩和布面罩也是如此。“通过佩戴合适的N95呼吸器或更宽松的布或手术口罩,吸入少量的二氧化碳,对绝大多数人来说都无关紧要,”宾州一位研究人员告诉健康热线。“就算我们吸入少量二氧化碳,可以通过体内的呼吸系统和新陈代谢系统,快速轻松地将其消除。”世卫组织表示,戴口罩时,应确保口罩贴合舒适,但绝对可以正常呼吸。

尽管有20万死亡病例的数字摆在眼前,还是有许多美国人选择不相信科学,究竟新冠疫情能不能左右美国大选的结果,11月初就可以揭晓。



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拜登指责特朗普抗疫不力。(美联社)




特朗普总统经常在公开场合质疑科学。(美联社)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的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网未独立核实其内容真实性,文章也不代表本网立场。如文章侵犯了你的权利,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本网提供的内容,包括并不限于财经、房产类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本网内容,包括并不限于健康、保健信息,亦非专业意见、医疗建议,请另行咨询专业意见。本网联系邮箱:contact@cacnews.ca

最新评论

今日推荐

王祖蓝将三度做人父?李亚男“孕照”流出疑秘怀第三胎

娱乐 昨天 13:25

靠代写回忆录赚钱的年轻人,被AI卷哭了

科技 昨天 13:16

金马奖2024完整得奖名单!

娱乐 昨天 13:15

薄瓜瓜台湾娶妻 疑似“瓜嫂”许惠瑜照片曝光

台湾 昨天 13:06

菲副总统公开“预告暗杀”:若我有不测已雇人“刺杀总统”

国际 昨天 12:29

拼多多:天雷夹着人造雷,真成 “拼夕夕” 了?

财经 昨天 12:25

  • 48小时新闻排行
  • 7天新闻排行

今日焦点

旗下公众号

关注获得及时、准确、全方位的新闻消息

Copyright © 2012-2020 CACnews.ca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