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小时新闻排行
- 7天新闻排行
1984年7月12日,越军遭受了十年对华作战期间最大的失败。第二军区出动4个步兵团、2个特工营,对我国云南省麻栗坡县老山前线8公里正面,实施加强步兵师规模的进攻,企图采取正面突破、两翼牵制、向心攻击,偷袭加强攻手段,首先在662.6高地地区和那拉地区达成突破,尔后以此为依托,重新占领被我军收复的老山地区。 我军对越军的大规模反扑早有准备,部队严阵以待。清晨5时5分,各个方向的越军陆续发起冲击之后,立即陷入了多层火力网的猛烈打击。我军炮兵从远到近,以各种口径火炮猛烈轰击处于不同距离的,正在接近、展开的越军;我军步兵依托既设工事,以冲锋枪、轻重机枪、手榴弹、定向地雷歼灭接近堑壕的越军。 据统计,从3时到19时30分,我军炮兵共消耗炮弹1261吨,支援步兵牢牢守住了阵地,步炮协同歼敌3000余人,彻底粉碎了越军“收复失地”的企图。这一仗,越军称为“MB84”战役,我军称为“7月12日船头地区防御作战”,民间俗称“松毛岭战役”。惨败之后的越军,在战场上遗留了大量尸体和伤员。从革命人道主义出发,同时也为了进一步瓦解越军的军心士气,昆明军区前指以云南边防部队指挥部的名义,通告越军第二军区指挥部,允许他们到我军阵地前沿将阵亡官兵的尸体运回。 解放军的通告要求搬运尸体的越军在白天来,但是越军不敢。他们一方面担心中国军队不信守承诺,害怕遭到突然袭击;一方面又顾虑中国方面会乘机拍照摄像,拿到国际上做宣传,那样在舆论上极为不利。因此,越军的收尸行动,都是从傍晚开始,到第二天凌晨结束。惨痛的失败、艰难的收尸,给越军参战士兵留下了刻骨铭心的印象。 316师174团士兵阿雄回忆:抬尸体这活非常艰苦,最少要4个人,天阴路滑坡陡,要从干溪山谷爬到指挥部,上到800高地,再回到楠牙,然后再下到600高地。抬尸体要稍微好一点,抬伤员就更苦了。要把一个伤员和一具尸体抬回来是十分困难的,边走还要边注意炮火,还要注意不要中了埋伏。抬一副担架需要4个人,这4个人要时而抬,时而托,从溪谷爬到指挥所,再回到楠牙寨子。对寻找尸体人员的要求是,他们自己要有能力活下来,因而派遣时会仔细挑选,入选者都是直接参加了战斗并且了解地形情况的人。 356师149团士兵阿刚回忆:16日下午部队后撤,看到一路上停放着大量尸体。他们都裹在吊床里。大雨不断,部队派医护人员去甄别阵亡士兵,每人发一块毛巾和一盒清凉油。很多尸体已经变形了,只有从服饰上去识别。MB84战役后几天,各师、团都组织人员到战场上去搜寻阵亡士兵的尸体,搜寻人员只能抬回进攻目标山脚下的尸体,在中国军队战壕前面的尸体则没有办法被抬回来。后来,侦察人员回来报告说,中国军队在这些尸体上撒酒精,接着就用喷火器焚烧了。 356师876团士兵阿权回忆:772高地方向参战的,除了我们团3个营2000人外,还有821特工团的1个特工连。该连有70余人深入中国境内,袭击中国的炮兵阵地,结果全部阵亡。此外,还有一个专门负责打扫战场和审讯俘虏的特遣单位也没有人再提。这一仗,我们团阵亡约600人,死者中包括20余名军官,3个营的营长全部阵亡。仅3营就阵亡187人,但是直到7月27日搜寻结束时,仅仅抬回尸体43具。伤员人数与阵亡人数几乎相当。 打完仗后,悲伤的气氛笼罩了整个部队,大家的情绪相当低落,相互之间都无话可说。MB84战役中,所有参战部队都遭受了重大损失。战前,3营的10连、11连、无后坐力炮排一共有250人,他们伤亡最大,回来时不到100人。 第二军区后勤部老兵阿胜回忆:356 师手术站接收了很多阵亡士兵,尸体抬到手术站时,身上都很脏,大家忙着把尸体抬到附近的瀑布进行清洗,以便安葬。所以大家把这个瀑布称为“招魂瀑布”,以此铭记那场悲壮的战斗。356师和316师的阵亡者尸体要送往河江,由于一时运不走,于是被临时摆放在街道上。部队不得不砍伐泸江边2号公路两旁,那些由法国人种植的木棉树来制作棺材。大家都知道用这种木头制作的棺材容易腐烂,但是也没有别的办法,因为尸体太多了,一时找不到更好的木头了。 作者为历史学硕士,大学讲师,专注中越战争史。 |
关注获得及时、准确、全方位的新闻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