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小时新闻排行
- 7天新闻排行
反映百年华人移民史 温哥华华埠列入国家级遗产 加拿大是多元文化国家,最多华人聚居的城市温哥华,早期吸纳大量中国移民,华埠自然成为华人首选”落脚点”,也是北美洲继旧金山之后,面积最大的华埠,历史超过100年。随着华埠逐渐息微,第二个”华埠”列治文(Richmond)慢慢兴起,为了保留华埠独特传统文化,温哥华市政府及小区组织正推动活化华埠,期望重现昔日繁华面貌。 追溯温哥华华埠百年历史,要由1850年代末期至1860年代说起。当时,北美淘金热潮吸引大批移民从世界各地涌到加拿大卑诗省,包括不少华裔移民。在1880年代,政府为了兴建铁路连接至加拿大东部,聘请大批华工;但在加拿大太平洋铁路竣工后,工人顿时面临失业,部份人选择到温哥华工作,于市中心东面的卡路街(Carrall Street)和都板街(Dupont Street)一带聚居,经营士多百货、裁缝店、餐馆等,形成华埠趋形,但同时产生了不少娼妓、吸鸦片、赌博问题。 随着温哥华华人数量逐渐增加,多个华裔社团,把其总部由维多利亚(Victoria)搬到温哥华。在1900年代,排华问题日益严重,但仍然无阻华埠不断壮大。在1900年代末,华埠面积已经延伸至四个街区,西至广州巷(Canton Alley),东至西敏道(Westminster Avenue),北至喜士定街(Hastings Street),南至奇化街(Keefer Street)。华埠在1920年代初进入鼎盛时期,戏院、学校、医院和图书馆,还有大量宗亲会、同乡会等进驻。 1923年,加拿大政府立法通过《华人移民法案》(The Chinese Immigration Act, 1923),禁止华人进入加拿大,故又被华人称为《排华法案》,温哥华唐人街停止发展。《排华法案》于1947年被废除后,当地人口稍稍回升。其后,温哥华市政府有意在华埠兴建高速公路,但最终因居民、商户极?反对,在舆论压力下,政府最终放弃有关计划。 1970年代开始,华人小区在加拿大的地位慢慢提高,华埠团体在1973年举办首届农历新年大游行,后来成为一年一度传统活动。为改善华埠街景,华埠历史地区规划委员会(Chinatown Historic Area Planning Committee)在1979年拨款,维修翻新华埠陈旧建筑,并加入华人元素,例如瓦片、红色街灯和特别铺设的马路等。2011年,温哥华华埠正式被列入加拿大国家历史文化遗产。 华埠潮店开不停 治安同步恶化老华侨忧"变味" 温哥华华端口历史悠久,在政府及小区组织支持下,以相对低廉租金和靠近市中心优势,近年吸引到一班文化背景各异的"潮店"进驻,为渐趋息微的小区注入生气。当地老华侨普遍欢迎年轻亚裔回流,但同时希望新商店融入更多传统特色,使唐人街不会"变味"。 曾于法国餐馆担任厨师多年的Douglas,两年前在温哥华埠开设"AI&OM"刀具店,售卖从日本进口的高级专业厨刀,所有产品由手工制造,售价普遍在数百元(美元、下同)之间,最贵可达千元。 来自多伦多的Douglas表示,疫情发生前,刀具订单主要来自酒店及餐馆,但近期大部份订单,已变为家居烹饪所用或私人收藏。他认为,华埠不应只售卖低廉商品,"附近地方对这些优质、高级产品有需求,疫情前,已经不少烹饪爱好者及收藏家,愿意专程前来选购刀具。" Ryan Diaz在华埠所在的温哥华东区长大,曾经是MMA职业格斗选手。拥有菲裔和华裔血统的他,今年10月在当地投资500万加元,开设Diaz格斗中心,提供自由搏击、泰拳等课程,气氛与传统中式拳馆截然不同。Diaz说,”幼时我练拳时,要前往本拿比市(Burnaby),现在我希望可以为小区带来更专业、设备齐全的训练设施,在光线充足环境下,任何人来到这里,都可以感到更有活力和安全。” 事实上,不少华埠老商户、老华侨抱怨,这些新涌进的事物会冲击地区文化,华埠逐渐”变味”。但Diaz认为,老派商家应该与时并进,他作为混血儿,从未想过崛弃传统文化,”问题是有些人永远不想进化,就如打拳一样,30年前的技术跟现在的不一样,他们需要改变和进化”。 在华埠开业十多年的中餐馆玉龙轩老板Connie,支持更多类型商店进驻华埠。她认为,这些”潮店”可带旺已逐渐息微的小区,吸引更多人流。但建议新进驻的发展商或店铺,应该加入中华特色,以保留华埠传统文化。 另一方面,老商家普遍担心区内治安日益恶化。在疫情期间、经济萧条背景下,温哥华华埠早已臭名远昭的游民和滥药问题,变得更严重。Connie表示,”我一般都不敢打开后门,一开门,就见到很多吸毒的游民,他们会走过来抢东西,地上随处可见用完的针筒”。她指,小区内吸毒、游民有年轻化趋势,而且更具威胁。 在华埠经营15年的服饰店KOOL THING老板Mysa也说,虽然她的店未有遇过爆窃,但经常被人偷衣服,对此感到很无奈,”华端口处位市中心边缘位置,租金比市中心地段及繁华商业街,便宜最少20%,若选择在此地做生意,便需要接受区内日益严重的治安问题。” 疫情期间,周边老铺大多关门停业,并非华裔的Mysa也感到十分可惜,但理解许多老一辈华人店主,在经济低迷之际,加上面临各类风险,选择提前结业退休,”这个潮流早于十几年前,自己刚刚进驻时已经发生,周边所谓的新店,很多至少经营了7年、8年,只是在疫情加速了世代交接。”她希望更多年轻华人重返华埠,除了保留文化,也赋予小区更多元化印记。 |
加拿大 5 小时前
科技 6 小时前
国际 6 小时前
华人 6 小时前
中国 6 小时前
中国 6 小时前
关注获得及时、准确、全方位的新闻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