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小时新闻排行
- 7天新闻排行
2019年8月26日,特朗普在参加G7峰会时,和德国总理默克尔进行了一次短暂的会面。尽管两个人一向不太对付,不过当天谈话的气氛还是很友好的。 也许是为了拉近一下关系,特朗普在谈及访问德国时,突然来了一句:“我有德国血统,我会去的。”听到这句话,一旁的默克尔绷不住了,在镜头前直接“噗嗤”笑了出来。
默克尔忍不住笑场 在这之前,特朗普曾经多次吹嘘自己拥有“非常棒的基因”,并且对自己的德国血统颇为自豪。 在PBS电视台2016年的纪录片中,特朗普的传记作家麦克·德安东尼奥(Michael D'Antonio)称,老特朗普曾向儿子灌输“家族的成功源自基因”的观点。 虽然特朗普的祖父确实来自德国,不过他的父亲则是土生土长的纽约人,但是为了凸显自己的德国血统,特朗普多次表示自己的父亲也是出生在德国。 尽管特朗普非常热衷于展现自己的欧洲血统,但是他的德国表亲显然没有这么热情。特朗普隔了七代的表亲在接受采访时非常无奈:“亲戚是没法选的,对吧?” 虽然听起来很好笑,但是在国外,尤其是欧美国家,整个社会确实对人们的血统非常重视。 而在这方面,中国人再一次成为了一个特立独行的“异类”。一位英国的汉学家就曾经观察到了这个明显的差别:为什么在中国,人们从来不提自己的血统? 01 满地公卿 现在世界上依然有大量国家保留了国王或者王室,比如欧洲的英国、挪威、瑞典、丹麦、荷兰、西班牙、比利时、卢森堡等,亚洲也有日本、泰国、柬埔寨、马来西亚、科威特、约旦等,更别提美洲和大洋洲还有一大票国家以英国女王为自己的女王。 当然,这些国王或王室的权力有大有小,还有一些权力跟之前相比也大大缩水,比如英国的女王和日本的天皇,更多的是一种政治体制内的象征。但是政治权力的缩水不代表社会影响的消解,更何况很多国家还明晃晃地保留着王室与贵族。 而王室、贵族这些概念,又往往跟血统联系密切。 日本天皇家族 在这方面,欧洲各国的王室是一个典型代表,你会发现,这些国家的王室几乎全部都是亲戚。比如说著名的维多利亚女王,就被称作“欧洲祖母”。 维多利亚女王的大女儿嫁给了德国国王腓特烈三世,他们的儿子就是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威廉二世。 女王的第二个孩子就是英国国王爱德华七世,娶了丹麦国王的大女儿,两个人的儿子是后来的英王乔治五世,也是现任英国女王的祖父。乔治五世的儿子就是电影《国王的演讲》中的主角,有口吃的乔治六世。 《国王的演讲》剧照 而维多利亚女王其他子女也相继跟欧洲的其他王室和贵族联姻,搞得最后几乎整个欧洲王室都是亲戚,根本用不着往上数三辈。这些复杂的关系让人看得头大,想要把这些关系全部捋清楚,简直是一种折磨。而血友病的基因,也随之传遍了欧洲王室,一度被称作“王室病”。 所以说第一次世界大战,真的是一群货真价实的亲戚在打架。 沙皇尼古拉二世的亲戚 可以说,血统一直到一战时期,依然在欧洲的政治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漫长的政治习惯对社会观念的塑造,必然会比政治观念本身更加长久与坚固。就跟中国辛亥革命之后一样,很多人只不过是剪掉了脑袋后面的辫子,但是在心中,依然还留着一个辫子。 欧洲民众长期接触到的都是高贵的领主大人和骑士大人,自然对血统非常在意。不然特朗普也不会吹嘘自己的德国血统。 另一方面,尽管现在血统早已经跟政治权利无关,但如今的欧洲贵族,确实依然把持着大量财富和产业。 截至2010年,英国有三分之一的土地都被贵族攥在手里。威斯敏斯特公爵拥有伦敦部分最高端地段梅菲尔区、白金汉宫所在的贝尔格莱维亚区。而卡多根伯爵名下的资产包括伦敦著名的卡多根广场、斯隆街和国王大道的一部分。哈利街和豪宅区马里波恩则属于霍华德·德·沃尔登女勋爵的产业。 即便是“革命老区”法兰西,现在依然有3000多个贵族家族。 砍头救不了法兰西 至于印度的种姓制度,更是在众多国家中一枝独秀,丝毫没有松动的迹象。 02 中国人没有“贵族精神”? 但是,中国人不讲血统,没有贵族,在很多人看来不是长处,反而是缺点,于是开始指责中国人缺乏所谓的“贵族精神”。 曾经有一篇叫做《被中国人误读的欧洲贵族》的文章,在网上广泛流传,作者在文章中对欧洲的贵族和他们的“贵族精神”极尽赞美之词:“西方所崇尚的贵族精神不是花钱无度的暴发户精神,它也从来不与平民精神对立,更不是养尊处优、悠闲奢华的生活,而是一种以荣誉、责任、勇气、自律等一系列价值为核心的先锋精神。” 开口就是一股浓郁的鸡汤香味,难道普通人就不能讲荣誉、责任、勇气、自律吗?难道说那些抗洪救险的人民子弟兵和奋力抗疫的医生护士,都是因为有贵族精神才这么做的? 文章里举例说,“英国的威廉王子和哈里王子,毫无疑问,是贵族。英国皇室把他们送到陆军军官学校去学习……英国皇室知道哈里王子身份的高贵,也知道前线的危险,但是他们公认为国家奉献自己、承担风险是贵族的本职,或者说是本分所在,是理所当然的。” 不知道你说这种话,让普通的英国士兵怎么想? 整篇文章里全是这种似是而非、强行联系的肉麻例子,“这几位主人公尽管命运不同,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贵族。” 本来是每个人都可能拥有的优秀品质,非要归结到贵族身份上,把这些话拿给欧洲那些贵族看,恐怕他们自己都得脸红。 很多说中国缺乏贵族精神和传统的人,要么是强行加戏,要么就是想要在没有血统贵族的中国,制造一批“精神贵族”。 2019年,制片人、演员田朴珺之前给时尚杂志写的一篇文章被翻了出来,题目就叫《三代人才能培养一个贵族》,直接断言今天的中国人多数是“有知识,没文化”,“没有多少素质”。 开口就是老人上人了 那啥叫“有文化”呢? 比如说田女士给一位勋爵发邮件,用的称呼是sir,但是sir的意思是“男爵”,所以对方的秘书非常认真地纠正她“应该称呼lord”。 这就叫有文化! 田女士在文章里说,“真正的贵族精神与钱无关,是一种精神、品质,是一种责任和担当。”但是在这篇文章里,却处处通过财富来表现所谓的贵族精神。 她说自己“坐在一座哈利波特式的400年历史的老房子里,邻座都是贵族,让我想到中国太缺乏好的教育了。” 国外有哥特式建筑、巴洛克建筑、洛可可建筑,请问什么叫“哈利波特式”建筑? 这还不是最离谱的,更让田女士惊叹的是,当她在英国询问WiFi密码时,人家不是直接告诉她,而是让管家托着一个小银盘,银盘上放着一张折叠得非常精巧的纸片,打开就是密码,“神奇的是管家为你服务的过程都是无声的。” 看看,什么叫贵族?什么叫上流? 《大腕》中的经典台词 一边强调精神,一边崇拜物质,让他们口中的“贵族精神”显得虚弱而苍白。 只不过后来人们发现,田小姐早就已经创办了承礼学院,专门教授上流社会的贵族礼仪,包括马术、就餐礼仪、着装礼仪等。只需要99万元,你就能学到这么多贵族课程,简直是物超所值。 03 宁有种乎! 不管是别有用心还是无脑跟风,在中国鼓吹血统和贵族的言论,总有种水土不服的感觉,让人看得浑身尴尬。 为什么中国人对这些东西这么不感冒呢? 当然,不能说中国没有讲究过血统和贵族,周朝分封建制以后,虽然和欧洲中世纪的封建领主多有不同,但确实讲究出身和血统。 《礼记?王制》开篇就说:“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不能五十里者,不合于天子,附于诸侯曰附庸。”可以说把个人都安排得明明白白。 只不过这一套程序,到春秋战国时期就玩不下去了,不然孟子也不会感叹“春秋无义战”。等到陈胜吴广在大泽乡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后,这句话更是在中国人的精神中燃烧了整整两千多年,彻底将血统和贵族这一套东西烧成了历史的灰烬。 就像毛主席写的:“五帝三皇神圣事,骗了无涯过客。有多少风流人物?盗跖庄屩流誉后,更陈王奋起挥黄钺。” 这就是为什么中国人特别喜欢看大闹天宫,喜欢看齐天大圣把凌霄宝殿一遍又一遍砸碎。 当年看到秦始皇出游,刘邦和项羽一个感叹“大丈夫当如是也”,另一个直接表示“彼可取而代也”,俩人都不觉得秦始皇就应该天经地义呆在王位上。关键是,后来人说起这些事也是津津乐道,丝毫不觉得有什么不妥。 正所谓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虽然中国有漫长的大一统历史,但是在大一统之下,是狂风骤雨般频繁的改朝换代,就像是《魔兽世界》中那句经典的台词:王权没有永恒。 而在更大的社会层面,如果中国人要靠血统来寻求认同,恐怕中国要分成几十个国家。在《枪炮、病菌与钢铁》中,作者贾雷德·戴蒙德就写道: “虽然有一种从人种上对世界各民族的不精确的分类法把所有中国人统统归入蒙古人种,但这种分类所掩盖的差异比欧洲的瑞典人、意大利人和爱尔兰人之间的差异大得多。尤其是,中国的华北人和华南人在遗传上和体质上都存在相当大的差异:华北人最像西藏人和尼泊尔人,而华南人则像越南人和菲律宾人。” 但是在中国,可从来没有广东人把东北人当成外国人。就像雷德·戴蒙德所说: “不但中国不是一个民族大熔炉,而且连提出中国是怎样成为中国人的中国这个问题都似乎荒谬可笑。中国一直就是中国人的,几乎从它的有文字记载的历史的早期阶段就是中国人的了。” 种族和血统在中国从来都不重要。 英国剑桥大学的教授马丁·雅克是一个坚定的“中吹”,先后写了《当中国统治世界:中国的崛起和西方世界的衰落》《大国雄心:一个永不褪色的大国梦》,光看这个题目,如果不是因为他是外国人,恐怕早就遭受到数不清的嘲笑了。 马丁·雅克一直强调一个观点:中国从来就不是一个民族国家,而是一个文明型国家,种族、血统从来不是中国人身份认同的依据,文明认同才是中国的基础。 和分裂的欧洲不同,中国人对大一统国家的归属感非常强烈。 因为中国太庞大、太复杂,离心力和分裂因素也很多,想要让这样一个维持统一和团结,必须有更加强大的向心力。很显然,血统和种族不能提供如此强大的向心力,只有文明和文化,才能将这样的国家团结在一起。 2000年,上海的朱阿婆在买菜回来的路上捡到了一个婴儿,善良的阿婆决定收养这个孩子。可是把孩子带回家之后她才发现,这个婴儿怎么也洗不白,洗了一个星期还是乌漆麻黑的,送到医院才发现这是一个黑人混血。 朱阿婆松了一口气,还好孩子不是得病了,并且给他起了个纯正的中国名字,叫“朱军龙”。 在朱阿婆二十多年的养育下,朱军龙不仅会说普通话,还练成一嘴纯正的上海话。 那么问题来了,一个从小在国外长大,完全接受国外教育,说一口流利英文的中国移民,和朱军龙相比,谁更像是真正的中国人? 正是因为中国的这种文明认同,才能在漫长的历史中保持长久的统一。 当然,这其实也是中国人不爱提血统的原因之一。很多外国的家族姓氏听起了好像特别高大上,但是中国这么长的历史,试问谁家祖上没有阔过,谁家祖上没出过几个厉害人物? 往远了说,大家都知道姬姓可以直接追溯到黄帝,姜、吕、崔、谢、许、高等姓氏也可以直接追溯到炎帝,董、曹、彭等号姓氏直接起源于祝融,很多姓氏都能往上查到神话时代,这么算起来,我大中国简直满地都是半神。 很多人喜欢开玩笑,说自己祖上跟刘邦、李世民、赵匡胤、朱元璋这些皇帝,还有各种历史名人沾亲带故,这还真不一定是假的。 明末朱元璋子孙的数量就达到了百万,按这样的扩散速度倒推,不管家里有没有族谱记载,几乎每个人的祖先中都必然会有相当厉害的人出现,不然也不可能历经各种战乱把血脉传下来,这种趋势在缺乏社会保障的古代更加明显,可以说,你的存在本身就证明了自己祖先的厉害之处。 既然大家都这厉害,那还吹个屁。 比起什么狗屁血统,中国人更热衷于讨论香菜好不好吃,豆腐脑到底吃咸的还是甜的,湖南人和四川人谁更能吃辣,以及广东人到底吃不吃福建人。 |
加拿大 5 小时前
科技 6 小时前
国际 6 小时前
华人 6 小时前
中国 6 小时前
中国 6 小时前
关注获得及时、准确、全方位的新闻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