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小时新闻排行
- 7天新闻排行
你在素颜的时候,想让别人给你拍照吗? 很多姑娘应该都会说“不”吧。没有化妆、美颜、修图出来的照片,怎么能发朋友圈呢。 对于明星来说当然更是如此。明星对待要公开传播的照片那可是一万分的谨慎小心,就算是出席活动时有一些“生图”,精致的妆容也是最后一道颜值防线。 而他,竟然能让章子怡、巩俐、赵薇、周迅、李冰冰、高圆圆、姜文、葛优、冯小刚、张艺谋等1000多位名人全部素颜出镜!他就是中国著名人像摄影大师——逄小威。 这组名为《面孔》的系列肖像摄影作品被中国国家博物馆、上海美术馆、中华世纪坛及诸多海外机构展出和收藏,中国电影博物馆还因此为逄小威设立了一个专馆,永久展出。 他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就从发小葛优开始拍 1956年,逄小威生于北京。 从小学习话剧表演,22岁时和发小葛优一起考入文工团,成为了一名职业话剧演员。 不过那个年代看话剧的人很少,逄小威在业余时间渐渐爱上了摄影。七十年代末文革结束,母亲从下放的农村回京,原单位一次性补发了十多年的工资总计约三千元。其中一千元“巨资”,便被母亲拿出来支持逄小威的摄影爱好,为他买了人生中第一台意义非凡的相机——玛米亚135胶片相机。从此,逄小威真正开始了摄影创作之路。八十年代赶上“出国潮”,他去日本学习摄影,直到1997年回国。 逄小威发现:肖像摄影和演员的工作异曲同工,都是在“研究人,表现人”。 演员是在用自己的肢体、语言来塑造一个角色形象;而肖像摄影师则是用镜头、胶片作为创作工具,将人物最终呈现在一张相纸上。 当他拿起相机,首先能拍到的便是身边的演员们,好友葛优自然就成为了他的模特。后来在电影摄制组工作期间,逄小威参加了电影《周渔的火车》的创作,拍摄了巩俐、梁家辉、孙红雷等演员的照片。 一天,中国电影资料馆的岳晓湄老师看到那些照片,无意中提了句“2005年是中国电影一百周年。”这句话启发了逄小威,他开始为自己多年的心愿行动起来——他要拍摄所有为中国电影作出了重要贡献的艺术家们! “素颜拍法”说服艺人有难度 逄小威拍《面孔》,第一要求真正素颜,第二没有后期修图。 “演员可以饰演多样的人物,但是我想拍摄的人物,只是她本人。”逄小威想要的,是被拍摄者在自然光下,真实、朴素、单纯的自己。 这……可不太好聊。 “找葛优,他一下子就介绍了二十来位,就这样不断扩大联系范围。” 不过碰到女艺人就比较困难了。 有一次他几经辗转,终于联系到了想要拍摄的一位女艺人的经纪人,可表明来意后,对方直接就拒绝了他。逄小威并不气馁,而是拿出更加谦卑的态度,“软磨硬泡,死磕到底”。终于,对方同意他在艺人拍戏的空档前来拍摄。 逄小威欣然赴约,连助理也不带,只带着相机、三脚架和反光板独自前往。见面后,他一边与艺人轻松交谈,一边准备好相机,仅十几分钟就完成了拍摄。那天阳光明媚,照片里艺人的笑容恬然动人。 以诚待人,坚持不懈。 逄小威的这股执着劲儿,是说服被拍摄者的唯一法门。 而等大家看到这些照片竟然拥有如此生动的美感,逄小威的“素颜拍法”,也就逐渐被越来越多的艺人接纳。 谁也没想到一拍就是四年。 四年期间,逄小威自费跑遍了全国所有的制片厂和电影创作基地,拍摄了包括编剧、导演、摄影、作曲、演员在内的1000多位中国著名的电影艺术家的肖像。现在这1000多张照片的原版底片全部被国家博物馆收藏。 后来,在2017年山水美术馆再展的百张照片中,有20多位艺术家已经辞世。 大家更加意识到这组肖像作品珍贵的传世意义。 比如汤晓丹导演,拍照时他已近九十岁高龄,身穿病号服,是在上海医院里拍的;比如在《南征北战》中饰演张军长、《烈火中永生》中饰演徐鹏飞的项堃,拍摄时也已九十多岁,在他家楼下拍的,拍完一年多就离世;彼时的于是之已经不能识人,逄小威为了拍他,和其家属沟通了一年多之久,最后他的坚持感动了家属,请阿姨把于是之老先生搀扶起来,逄小威在窗口旁拍到了这张他闭着眼睛的照片。 《面孔》以肖像为载体献礼中国电影百年华诞,用胶片记录下了中国电影史。今天逄小威也还在继续记录90后、00后这些新时代的电影人——中国电影在继续,他的拍摄也在继续。 三个冰箱放胶片 他几乎拍完了中国文娱体坛的所有名人 在逄小威的所有采访中,记者们必定会提到的两个字就是:胶片。 逄小威只用胶片摄影。 在他家里有三个冰箱,全都用来存放需要提前预定才能买到的胶片。在他看来,胶片的色彩不像数码那般艳丽,而是有着本真的独特自然。“胶片照片放大后是有质感的颗粒,而数码照片放大后则是电子感的马赛克。”国家博物馆收藏部门的领导也和他探讨过这个问题:“逄老师,我们至今为止还没有收藏数码,我们只收藏胶片。”每一张胶片都具有唯一性,这也是国家博物馆认可的收藏价值所在。 除了执着胶片,逄小威还尤爱黑白。 拍摄完《面孔》之后,逄小威又陆续完成了中国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系列作品《电视的面孔》、中国历届奥运冠军肖像摄影系列作品《英雄》,以及诸多海内外的文化名人,全部都是黑白的大画幅胶片摄影。 在拍摄著名画家、作家陈丹青时,陈丹青看到逄小威是用哈苏胶片相机为他拍摄,特别感慨道:“现在用胶片拍摄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被胶片拍摄也一件很奢侈的事情。” “当年拍《英雄》,是为了迎接2008年北京奥运会。” 逄小威与中央电视台等单位合作,历时两年,遍及世界多个国家,拍摄了北京奥运会之前全部的134位中国奥运冠军的黑白肖像,一个都不少。这组作品在展后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不过在拍摄《中国京剧》时,他难得地使用了色彩。 在国家大剧院的动议和支持下,逄小威从筹备到拍摄完成历时9年时间,拍摄了百余位中国京剧人物肖像,涵盖生、旦、净、丑各行当和京剧的多个流派。扮演者包括来自全国各地的京剧名家、流派传人,以及在全国历届京剧大赛中荣获奖项的中青年演员,绘就出一部京剧巨著的人物“绣像”。2017年,《中国京剧》系列作品在国家大剧院展览,底片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永久馆藏。而后走出国门,在美国纽约时代广场的大屏幕上滚动播出,现在还在欧洲多个美术馆巡展。 世界首富之一“股神”沃伦·巴菲特正是因为看到了《中国京剧》,惊为天人,于是邀请逄小威为自己拍摄肖像。 《漫步故宫》同样是一组彩色作品,也是一组特殊的“建筑肖像”。 2020年是紫禁城600年诞辰。逄小威为故宫拍摄“肖像”,其中部分照片日前已在中国摄影家协会旗下的影像中国网进行云展。 不同于很多表达故宫建筑群恢宏轩昂的摄影作品,逄小威的《漫步故宫》所呈现的,是一些不太被人关注,但却又极具匠心的精微。“早晨随着人流进去,晚上闭馆之前出来,一整天不吃、不喝、不坐,不上厕所,收工时回头一看,才走了200多米。”在如今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很少人能有机会放慢脚步,一砖一瓦、一草一木地仔细品味故宫诸多的美和故事。 “故宫,是一个我永远都拍不完的地方。”对于从小就在故宫旁边长大的逄小威来说,拍摄故宫,满心敬畏。 每个人的一生 都应该有一张好的肖像照片 “每个人的一生,都应该有一张好的肖像照片。”——逄小威 除了拍摄名人,逄小威还一直对拍摄普通人有着浓厚的兴趣。 谁会去拍耳聋目花的百岁老人呢?谁会去拍田野滩头劳作的农民呢?逄小威去了。 而且行动风格依旧是:不计成本投入、耗费巨大的工作量、一拍就是几百个日夜、跑遍全国…… 2019年《山河记忆》—— 他辗转全国各地包括中国台湾地区,拍摄了参加过抗日战争且还在世的100位百岁老兵,并在北京山水美术馆举办影展; 2020年《中国农民》—— 他历时10个月,防疫情,躲洪水,多次相遇山体滑坡,走遍了目前所能走到的中国最东、最西、最南、最北的古城村镇,拍摄了全部56个民族的1000多位农林牧副渔等各种职业的中国农民肖像。 《中国农民》是一部行走在90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田野调查,一次对当今中国农民生存现状的真实记录。 这组作品不仅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展出,成为脱贫攻坚决胜之年的历史见证,同时也登上了美国纽约时代广场的大屏幕,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现代农民的风貌。 12月23日,逄小威《中国农民》系列作品首展在烟台美术博物馆开幕。展品中有三张在烟台拍摄的肖像,被拍摄者也来到了现场,逄小威亲手将他们本人的照片赠出。 首届《中国面孔》全国巡展 2021年春节后,由《昕薇》杂志直属单位努客传媒策展的首届《中国面孔》2021逄小威摄影精品全国巡展即将拉开帷幕。本次巡展将精选逄小威所拍摄的影视明星、文化名人、奥运冠军、中国农民等系列作品展出。 被逄小威用镜头记录下来的人物,他们的每个表情,每个眼神,身上穿的衣服,手里用的物品,生活的环境,都是当下的,是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永远都不可能被再复制。 今天是明天的历史。 今天的每一张胶片影像,都将成为我们这代人送给未来的珍贵文献。 逄小威简介/ 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英国皇家摄影师协会会员,著名的人像摄影大师。代表作品:《电影的面孔》、《电视的面孔》、《英雄》、《光荣与梦想》、《国家大剧院与艺术家》、《中外文化名人》、《中国京剧》、《王珮瑜》《山河记忆》等。逄小威迄今为止仍然坚持使用胶片拍摄,现已超过2000幅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国家大剧院、中国电影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等单位和机构收藏,仅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人物肖像作品的原版底片已近1500件。 |
美国 昨天 17:16
华人 昨天 17:07
加拿大 昨天 16:59
加拿大 昨天 16:50
加拿大 昨天 16:42
加拿大 昨天 16:23
加拿大 昨天 16:16
关注获得及时、准确、全方位的新闻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