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小时新闻排行
- 7天新闻排行
何为佚名照?在摄影师晋永权的新作《佚名照》中,他将之定义为“照片的拍摄者、被拍摄者及持有者皆无姓名,准确地说,是因为所得渠道——购买于旧书、旧货市场、与照片拥有者阻隔,因而无以得到准确信息”的照片。 为什么人们喜欢看佚名照?或许是窥私欲作祟,通过拼凑图像呈现的细枝末节和蛛丝马迹,想象一个人或一群人的一瞬间或一生的图景。这种观看足够主动,也足够安全;或许是图像触发回忆,牵扯出记忆的线头和有关自身过往的点滴;在佚名者的照片中,人们既看到别人,也看到自己。或许是旧物映照时代,在泛黄的黑白照片和手工上色的彩色照片中,人们找到不同时期在个体身上打下的烙印和留下的痕迹。 在如今这个一切皆可数字化,人人随手拍照、上传云端的时代,照片承载的情感正在发生变化,拍照这一行为的意义开始逐渐大于图像本身的意义。人人都在为一个庞大的数据库贡献素材,转瞬又被海量的影像淹没。佚名者的含义似乎正在发生变化。 这一篇,和大家分享来自过去的若干佚名照,让我们一同分辨与想象20世纪80年代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图景:从衣着到体态语言,从与身体的关系到与他人的关系,从私密的身体到公开的展示……我们可以看到,时代的变革为每个个体带来了方方面面的变化。 性别、身份、阶层、审美等,当旧的价值体系失效后,大众照相体态语也随之发生改变。人类借助于照相机制造了新的体态语。改革开放后,中国人日常照相体态语之丰富、多元,蔚为壮观。 01 亲密时分 相声演员马季在1980年代初期创作的作品《逐步升级》中,依照年代顺序描述了20世纪下半叶城市市民阶层恋人们在室外公开场合的亲昵行为,也就是恋爱中青年人的体态语。50年代牵牵手,60年代挎着走,70年代搂着走,80年代搂上了脖子。马季畅想的90年代里,“女同志非骑男同志脖子上不可”。他评价说,还是50年代的恋人形象美。 1982年10月,天津某处,小洋楼模样。当是那一时期,中国大陆青年生活条件最为优越的一对恋人独享的美好时光。 02 小港与小美 1981年,社会生活逐渐从百般禁忌中复苏,城市里化装照相成风,并逐渐流传至偏远乡村。但由于中断多年,先前的服装道具已作为“四旧”被焚毁,一些备受指责、此时仍然噤若寒蝉的老一代照相师傅不愿再次试水,此时的化装照被年轻一代接替。他们模仿那些刚刚传入的港台明星照片,包装、阐释着自期的80年代的新一辈。 1982年,相声演员郝爱民创作了《小港和小美》。值得关注的是,作者对两个时髦青年的描述,正是这一时期首都北京市民阶层对这一群体的普遍看法。 单位青年,男小港,女小美。小港、小美,显然都是外号。小港的港,与香港,更进一步说与港台风相关,衣着“港式”;而小美,与崇美有关,那就是与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生活方式相关了。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语境中他们具有特殊的身份形象。 “小港这打扮与众不同,长头发,小黑胡儿,大喇叭腿儿,太阳镜。走起道儿来,全是‘迪斯科’。” “小美更爱胡捯饬,盘的是窝头式发型,描细眉,蓝眼圈儿,红嘴唇儿,身穿白色特立灵连衣裙。打远处一看,整个一个人幌子过来了。”小美还扎耳朵眼儿。 相声中描述的小港和小美是恋人关系。两人正在热恋,搂腰、上饭馆、吵架,最后为了小美要的500块结婚钱,吹了! 03 潮流青年 在一些城镇、公社照相馆,古装照相已然复苏,但因古装与时兴服装一样缺乏,人们于是自制服装装扮起来。戴蛤蟆镜、叼烟卷,照仿制军人服装照片大行其道。剪裁不当的简易西装与同样蹩脚的中山装,甚至出现在了同一个照相人的身上。 04 身体主权 个人是集体中的个人,身体同样属于集体,个人没有自由支配的权力。与此同时,反抗与脱离管控的冲动也无处不在,特别是进入1980年代以后。 佚名照 20世纪下半叶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图像 晋永权 编著 活字国际 策划 ●20余年收集整理 ●1500张散落旧书摊和古董市场的佚名照 ●展现中国老百姓日常生活的动人瞬间 每个家庭的老相册里都能找到这样的照片。 《佚名照》中完全不同的芸芸众生,在面对照相机时,却表现出近似的感情,近似的表情,近似的姿态,近似的环境,近似的尺幅——往日的昂扬和梦想都写在脸上、记录在案。晋永权通过1500张照片的收集和甄选展现出20世纪下半叶的时代之色与时代之光,堪称一部中国百姓照相史稿。 |
美国 昨天 17:16
华人 昨天 17:07
加拿大 昨天 16:59
加拿大 昨天 16:50
加拿大 昨天 16:42
加拿大 昨天 16:23
加拿大 昨天 16:16
关注获得及时、准确、全方位的新闻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