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小时新闻排行
- 7天新闻排行
被保释的甲状腺癌病人孟晚舟近况 加拿大即使在新冠病毒泛滥之际,也仍然没有放弃对孟晚舟的“法律追杀”。 3月30日,48岁的华为高管孟晚舟在温哥华家中与他的律师、加拿大政府的律师通过电话视频出庭了她的所谓引渡案。卑诗省最高法院法官希瑟·福尔摩斯(Heather Holmes)一人在法庭上进行听证。据当地媒体报道,除了双方律师继续攻防引渡的法律问题外,还额外披露了孟的健康问题,做为一个前癌症病人与严重的高血压患者,她前不久刚去温哥华的一家医院进行了检查。 法官HeatherHolmes表示,鉴于疫情期间隔离限制,短期内不会就此案涉及的是否符合美加两国“双重犯罪”原则公布裁决,并决定延至4月27日举行另一次案件管理会议。 在当下加拿大疫情紧张,需要中方施以援手之际所进行的开庭,显然又给中加关系蒙上了一层阴影。而在此前,中国刚向加拿大赠送了3万个医用口罩,以及数以千计的防护衣、手套和护目镜。 当地媒体在报道孟晚舟的案件与身体状况时,忧虑溢于言表:甲状腺癌患者孟晚舟,就像卡在地缘政治板块冲撞带上的一颗豌豆。 CNN详细报道了孟晚舟罹患癌症以及其他的健康问题 自2018年12月在加拿大温哥华机场转机时被捕之后,孟晚舟至今无法离境。去年,她从原先居住的房子迁入温哥华西区,桑尼斯区马修斯街自家的豪宅。据孟晚舟之前自述,在失去自由的这段时间里,她本人将修身养性、安心读书。当然,对于一个曾在数年前做过甲状腺切除手术的癌症患者以及严重的高血压病人来说,她还需要定期复查以及终生服用药物。 孟晚舟被捕后,美国数次提出引渡要求。一直到2019年3月,在华为律师提出这是一起政治事件并因此反对引渡的声明后,加拿大司法部长仍决定就孟晚舟案签发授权进行令,启动引渡程序。2019年5月8日,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高等法院再就孟晚舟引渡听证会重新开庭。这次听证会只是确定接下来庭审的时间表,不会做出引渡与否的决定。从那之后至今,孟已在温哥华至少出庭了6次。 根据法庭文件显示,孟晚舟在2011年接受了甲状腺癌手术治疗,并需要每日服药以应对过多的健康问题。孟晚舟患癌症并被加拿大非人道的拘押,引发了西方媒体的热议,甚至在标题中称“孟提出自己是癌症病人的健康理由,为自己的保释,在法庭上以赢得同情。” 在与美国的科技霸凌行为和加拿大政客的恶意斗争的同时,孟晚舟还一直在与病魔挣扎。 孟晚舟在被诱捕前几个月,即2018年5月对下颌和喉咙做了手术,以解决与睡眠呼吸暂停相关的健康问题。而这些都是2011年那次甲状腺癌症手术的后遗症。 她的律师表示,虽然孟晚舟从甲状腺癌中幸存下来,但她仍患有严重的高血压以及睡眠呼吸暂停症状,需要每天服用药物。然而曾关押她的加拿大拘留所无法给予她目前身体状况所需的照顾。 法庭文件显示,孟晚舟在2018年12月7日的听证会上说,“我一直感到身体不适,担心我的健康会在拘押期间恶化。我现在吃固体食物有困难,不得不改变我的饮食来解决这些问题。多年来,我的医生会为我准备好每日服用的药物。” 另据路透社报道,孟晚舟在温哥华被捕后,曾被送往附近的医院接受治疗,以治疗严重的高血压带来的不适。 孟晚舟的声明并非夸大其词,对于甲状腺癌病人来说,这种类型癌症既有相对温和的,也有非常凶险的,个体之间天差地别。 加拿大卑诗省高级法院法官于2018年12月11日批准孟晚舟保释。健康因素显然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孟患有高血压和睡眠呼吸暂停 医生怀疑这是术后的并发症与后遗症? 甲状腺,位于人体颈部软骨下方,呈蝴蝶状,是人体重要内分泌器官。甲状腺控制人使用能量的速度、制造蛋白质、调节身体对其他荷尔蒙的敏感性,调控代谢、生长速率还有调节其他的身体系统。 据国内甲状腺癌方面的医生称,2011年孟晚舟手术摘除癌变的甲状腺后,从报道的情况来看,状况基本良好,但仍需定期复查,同时需要定期补充甲状腺素钠片。服用这种叫做优甲乐药物的作用,是补充切除部分甲状腺后造成的甲状腺激素不足。 据多个信源的消息称,孟晚舟的手术是在香港一家医院做的。2019年10月,据加拿大一家媒体称,孟晚舟被捕后曾去当地的一家医院去做了她被加方保释后的数次身体检查。一位呼吸方面的专家称,做完下颌和喉咙手术后,她仍需要定期复查,解决与睡眠呼吸暂停的后续问题。至于2011年所做的甲状腺癌手术,至今已过了将近9年,原则上这种癌症过了五年,基本上就没有什么复发的风险了,原则上应当已治愈。 甲状腺癌是最常见的甲状腺恶性肿瘤,包括乳头状癌、滤泡状癌、未分化癌和髓样癌四种病理类型。以恶性度较低、预后较好的乳头状癌最常见,除髓样癌外,绝大部分甲状腺癌起源于滤泡上皮细胞。发病率与地区、种族、性别有一定关系。女性发病较多。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以青壮年多见。绝大多数甲状腺癌发生于一侧甲状腺腺叶,常为单个肿瘤。 总体来说,甲状腺癌本身是比较温柔的癌症,对人的影响比较小,发病早期介入治疗的话,生存率很高。曾有外科医生戏谈,如果一生非要选择患一种癌症,那么作为了解所有癌症危害程度的医生,会选择甲状腺癌。 根据美国癌症中心的数据,如果诊断结果是甲状腺乳头状癌,那么总体的五年的生存率超过98%。对于没有转移的甲乳癌五年生存率是100%;对于有局部转移的甲乳癌五年生存率是98%;对于有远处转移的甲乳癌的五年生存率是78%。如果看的更长远一点,甲乳癌总体20年的生存率是95%。在各类恶性肿瘤中,这是非常令人乐观的数据。 不论怎么说,孟晚舟都是一个病人。据孟晚舟律师提供的信息表明,她患有严重的高血压和睡眠呼吸暂停,需要每天获得药物。患者需要静养,以及不能承受巨大的压力。但显然,各种不应由她承受的压力,在她的身上无处不在。 睡眠呼吸暂停是一种在睡眠期间,暂停呼吸或呼吸减弱症状导致的睡眠紊乱。每一次的暂停期间可从数秒钟到数分钟不等,而且整晚会发生好几次。睡眠呼吸中止症会诱发多种主要慢性疾病,导致身体不同器官受损,一般会引发患病者高血压等并发症。 目前有 1、悬雍垂-软腭-咽成形术(UPPP) 2、激光辅助悬雍-腭成形两种手术。 这两种手术均可治疗打鼾,并可在某种程度上治疗轻度的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但对于治疗睡眠呼吸暂停疗效不能确定。暂不能确定孟晚舟所做的是那一种手术,但从她数次去医院检查的经历来看,显然这次手术并没有减轻她的症状。 在西方媒体恶意揣测孟晚舟将甲状腺癌与严重的高血压,作为脱身借口并加以宣扬时,他们也有意或者无意地提及,孟晚舟不是家族唯一身患癌症的成员。他的父亲,任正非,他不但是华为的创始人,同时也是一位长达17年的“癌症幸存者”。 去年,孟晚舟到达在温哥华举行的听证会。 华为的最高机密 孟晚舟的父亲,华为公司创始人任正非,本人也曾两度患癌。这个对于国人与国际同业界来说炸弹式的消息,最初曾作为华为公司的最高机密处理。直到任正非在自己明确得到已“临床治愈”的消息,才于2012年发表了一篇《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文章,首次透露:“2002年,公司差点崩溃了,IT泡沫破灭,公司内外矛盾交集,我却无力控制这个公司。有半年时间都是噩梦,梦醒时常常哭。我的身体就是那时累垮的,身体有多项疾病,动过两次癌症手术”。 但任正非的文章并没有说明他患有什么癌症,在那儿动手术,他的癌症是如何治愈的。媒体被这个爆炸性的消息所震动。曾四处寻找关于任正非患癌的所有细节,但对于纪律严明如铁桶般的华为公司来说,除非他们自己披露,基本上无法找到任何经过证实的细节。 关于手术的过程,因属于华为内部的机密,最初只有公司少数几个高层知道,并严加保密。直到数年后,华为前董事长孙亚芳在华为论坛上的一篇文章中,曾间接披露过:从1997年到2003年,是公司成长的困难时期。任总身体也在那段时间累垮了,高血压、糖尿病,并因癌症分别在左小腿部和左耳部分别做过两次手术,他凭着乐观的天性坚持工作着。在披露不披露任总的身体状况时,大家有争论,会不会有负面影响? 这十几年来任正非的高血压、糖尿病服用药物,控制得很好;癌症多年未复发过,身体很健康。现在都是全日制工作,因此,说说无妨。记得2005年任总第二次手术是从西班牙回来的飞机上,就安排好手术,一下飞机直接进手术室的。当年为了减少影响,没有让任何人知道,病房冷清清的。不像一个普通员工生病,还有一二人去看望,一两支鲜花。 从这段信息看,这两次癌症手术,(一次是原发,一次是复发),都是在癌症早期。现在距离第二次手术已经15年,在医学上基本已经达到了临床治愈的效果。据知情者称,这次手术是在北京的某肿瘤医院进行的。执刀者为国内此类癌症方面的“一把刀”。他的第一次手术据称是在2003年。 巧合的是,2003年10月,任正非曾称之为偶像的苹果公司创始人乔布斯在一次常规的泌尿科的CT检查中,发现了自己的胰腺有一个肿瘤,并随即进行了手术。这两个IT界的传奇人物,几乎在同一年度发现癌症,同一年手术,但不同的是,任正非活了下来。并开始追赶与超越乔布斯留下的苹果公司。 虽然并没有公开信息披露任正非首次患癌时间和具体所患癌症的类型,但据可靠管道获悉,事实上,现年76岁的任正非,所患癌症为皮肤癌。他的第一次手术是切除在左小腿部的皮肤癌。第二次手术发生在2005年,医生在对他进行常规复查时在左耳朵部位发现一颗病变,经病理检查为复发。医生认为他应尽快进行手术。但显然这次手术被推迟了。 据一篇公开的报道称,2005年11月14日,华为与全球著名电信运营商Telefónica在西班牙马德里的首相府正式签署协议,Telefónica选择华为作为其在3G和宽带领域进行业务创新的战略性合作伙伴,同时双方还将携手拓展拉美地区市场。任的这次出访是跟随时任国家领导人,再结合华为前董事长孙亚芳所披露的时间来看,任从西班牙回来的飞机上决定了手术的时间,他的第二次手术是在当年11月中旬做的。 这两次手术显然取得了“惊人的成功”。在历经数年的“癌症随访”后,任正非的癌症得到了“临床治愈”,成为一个“癌症幸存者”。而这对于皮肤癌病人来说,几乎是一个奇迹。 据相关资料表明,皮肤的恶性肿瘤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被诊断出的癌症类型。导致皮肤癌的首要原因是阳光的紫外线辐射。然而,这种在老年群体中常见的疾病及其他致癌因素的影响,正在年轻人群中变得越来越普遍。皮肤癌可以分类为非黑素瘤皮肤癌(癌症类型包括鳞状细胞癌和基底细胞癌)和黑色素瘤。最常见的皮肤癌类型是基底细胞癌。然而,仅占皮肤癌4%的黑色素瘤导致了80%的皮肤癌死亡案例。黑色素瘤具有非常高的死亡率与较差的预后。 任正非的奇迹在于,他坚毅而果断地选择就医,并得到了正确的治疗方案与较好的个体化治疗,使得他没有被病魔打垮。相反,两次癌症治疗都很成功,他本人从肿瘤和抑郁症中幸存了下来,得以带领华为走得更远。 抑郁症患者 有人曾比较任正非与乔布斯,他们有着不同的死亡观。在信奉东方神秘主义的乔布斯看来,死亡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他说自己不怕死,而任正非则常说,他和他的华为怕死,所以只有活下来一条路。 “1992年,华为营收突破人民币1亿元,任正非却毫无喜悦,他在年终大会上只说了一句:‘我们活下来了,’便泪流满面到无法继续。“这段出现在一本传记中的话,一度成为许多媒体表述任正非性格与压力的一段经典开头。不了解任正非的人会认为,他一直是一名内心无比坚韧的斗士,就像他在公众和员工面前,永远笑眯眯,处惊不乱。然而,他自己曾披露,除了癌症,他还曾患有严重的抑郁症,也曾在深夜醒来痛哭。从时间上看,恰好也是在患癌症做手术的那段至暗时刻。 似乎从那段时间开始,许多员工发现,任正非似乎成为一个“爱哭的男人”。他的泪水一度与他杀伐决断,令对手胆寒的凌厉手法无法匹配。2001年,任正非在国外随国家领导人访问时,他的母亲在昆明买菜时遭遇车祸,任正非辗转赶回昆明,只来得及看母亲一眼。2003年春节,思科在美国指控华为抄袭,想以此彻底搞垮华为。内外交困,华为研发老臣郑宝用在上班时晕倒,被查出脑癌,任正非拨出专款把其送去美国最好的医院做手术。另一件让任正非非常郁闷倍受打击的事情是他一手栽培的华为副总裁李一男成为了自己的对手。 可能就是因为这段时间的煎熬,后来任正非的身体差点垮了。连串打击与高压,那段时间他有着严重的抑郁、甚至有自杀的念头。有几次在一些重大场合,开会时,平时滔滔不绝的任正非,甚至出现过失语等问题,令员工们很诧异。在这一段时间,已患高血压、糖尿病的任正非,在第一次癌症手术后,重度抑郁症再度爆发。 一位著名的抑郁症专家看过任的许多文章后认为,任正非的失眠,常常流泪,巨大的压力,以及常年感觉很累,甚至有自杀倾向,基本上就是一个标准的抑郁症病人的全部表现。 任正非曾针对“华为员工中患忧郁症、焦虑症不断增多”的事实,写了一封内部信,公开承认自己曾两度重度抑郁。对于抑郁症有深刻体会的任正非在信中写道:“我曾经想写一篇文章“快乐的人生”,以献给华为患忧郁症、焦虑症的朋友们,但一直没有时间。我想他们应去看一看北京景山公园的歌的海洋,看看丽江街上少数民族姑娘的对歌,也许会减轻他们的病情。我也曾是一个严重的忧郁症、焦虑症的患者,在医生的帮助下,加上自己的乐观,我的病完全治好了。”有评论称他是极具性格冲突的人,“顺风顺水时充满危机意识;身陷绝境之后,又表现出无可救药的乐观”。在医生的帮助下,同时靠着事业上的成就感,任正非的抑郁症、癌症最终都得以康复。 任正非和孟晚舟的故事也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所有打不垮我的都会让我更强大。 0 1 疫情以来,泪点一直比较低,这两天看了一个节目,又几近泪奔。 最新一期《王牌对王牌》里,柳岩谈起了自己的父亲。 这个平日里大大咧咧的湘妹子,哪怕如今已是不惑之年,依然众目睽睽之下哽咽着湿了眼眶。 柳岩小时候,父亲从农村进城打工。 那个年代,开车是一门挣钱的好活计。可父亲还没开上一个月,就出了车祸,腿也受了伤。 开不了车,又没有其他手艺,只能去给饭店送米粉,送一份挣5毛钱。 柳岩说,她一辈子只看过父亲穿两次西装。一次是在父母的结婚照上,一次是俩人结婚40周年,她为父母补办了一场海滨婚礼。 婚礼上,人人都夸父亲穿西装“超级帅”,他就对柳岩说: “等你结婚的时候,我再穿。” 只是,他再也等不来女儿的婚礼。 一个月后,柳岩的父亲确诊胃癌。就连70岁生日,也是在病床上度过的。 前年5月,柳岩的父亲病逝。一次节目上,她抽泣着说: “如果亲人健在,有什么都给他们吧,有什么话都告诉他们吧。不要让他们觉得,他们不配拥有这一切。” 这个为了给母亲攒钱治病,19岁就出道参加主持人选秀大赛,一路摸爬滚打,哪怕被世俗贴上“卖弄性感”的标签,也一往无前的姑娘,如今终于功成名就,可等来的却是“子欲养而亲不待”的结局。 节目播出后,柳岩发了一条微博。 她把自己,P进了父母的结婚照里。 “你看,照片里的人都还在,好幸福,就是好幸福。” 02 前两天,一张照片在网上疯传,见着无不泪目。 照片里的场景,发生在武汉殡仪馆门口。 排着长队的,是等着领新冠疫情期间,去世亲人骨灰盒的家属。 有一家人,来领一个人的骨灰;也有一个人,来领一家人的骨灰。 一位在新冠疫情中,失去爷爷的网友留言说: 爷爷今年年三十去世那天,留给爸爸最后一句话是:别忘了拿我的手机。结果大家还是失去了他,并且在仓促中遗失了他的电话。 爸爸每隔七天都会发条朋友圈,纪念他的爸爸。他是爷爷生前最爱的孩子。 或许在这支长长的队伍里面,也有那个失去妈妈的武汉姑娘,倩倩。 1月23日,腊月二十九,武汉封城当天。 倩倩的母亲和父亲被隔离在不同的医院,母亲严重,父亲轻微。她的哥哥也确诊了,但医院不接收,在一家酒店隔离。 两天后的大年初一,医院给她打来电话。是母亲病逝的消息。 她尝试了两次,才敢拨通哥哥的电话: “哥哥你要冷静,绝对不能冲动。我们没有妈妈了。” 因为新冠病毒的传染性,兄妹俩不被允许靠近遗体。俩人只能一直跪在太平间的门口,不停地磕着头。 就连殡仪馆的灵车过来后,兄妹俩都没能跟母亲好好告别。唯一能做的,也只是对着车子远去的方向,长跪不起。 在【凤凰新闻】的采访中,倩倩说: “以前不觉得妈妈在有什么,但当我再也得不到了,感觉就像在黑暗的寒夜里,突然被撤去裹身的棉被,暴露在无尽的暴风雪里。” 截止今天,因为新冠疫情,国内已有3314人离世。 这3314个人,他们又是谁的父亲,谁的母亲? 周国平说:一个人无论多大年龄上失去了父母,他都成了孤儿。 我们这些做儿女的,总是把父母对我们的疼爱,无休止地拉长到青年和中年。 我们总以为,那疼爱是取之不竭的。 可是岁月无常,地震、车祸、病毒,不知道哪一天,父母就倒了。 我们终于意识到,自己一直太孩子气。可意识到时,却再也不是孩子。 0 3 这两年,我时常想起费玉清退出歌坛时,写下的那封告别信: “为了达到更高的境界,一直快步向前,却忘了欣赏沿途的风景。当父母亲都去世后,顿失了人生的归属。 没有了他们的关注与分享,绚丽的舞台让我感到更孤独。掌声也填补不了我的失落,去到任何演出的地点都让我触景伤情。” 记得今年春节回家,我给家里换了一台大屏幕的液晶电视。 电视尺寸很大,我是按照老家自建房客厅的面积购买的。可爸妈却非要把电视,装进自己的卧室里。 我很奇怪,问为什么? 母亲有点胆怯的样子,怂恿了好几次,才扭扭捏捏地开口: “你回家也不爱跟我说话,把电视装卧室,让你进来多陪我坐坐。” 这件事让我感触良久,恰巧今年又碰上疫情,我在家陪二老出了元宵,才动身返程。 出发的那天,母亲又“求着”我,随车多带点东西。 整箱的牛奶,自家养的土鸡蛋,菜园里拔出来的白菜萝卜,甚至还有二老在家磨好的菜籽油和辣椒酱。 我不乐意,说这些在超市随手就能买到。 母亲无奈,只好失落地把刚刚一件件提出来的东西,一件件又提了回去。 返程的路上,我一边开车,一边在心里骂自己混蛋。 想当年读书时,他们也是这样让我带各种土产。我不要,他们开口就骂。 而现在,他们甚至不敢骂我了。就连对我好,都变得小心翼翼,生怕惹我不开心。 那时的我,每次生活费用完了,就理直气壮地给父亲打电话: “我没钱了,给我打点生活费。” 可如今,老家的亲戚有个红白喜事,父亲一时手上周转不开,给我打电话都要支支吾吾半天,才敢说: “最近宽不宽裕,能不能借我点钱?” 我们总是越长大,就越有能耐,越对父母的示弱不耐烦,越对父母的讨好嗤之以鼻。 可父母明明没有什么错啊,他们只是老了。 当孩子不麻烦你的时候,可能已经长大成人; 当父母不麻烦你的时候,可能已经不在人世。 别等到后来的我们,什么都有了,唯独没了我们。 别等到后来的家,什么都有了,却唯独没了家人。 0 4 去年《我家那闺女》有一期节目,焦俊艳邀请到了老戏骨高亚麟做客。 32岁的焦俊艳自尊、独立,就和我们一样,不理解父母为什么偏要干涉自己的生活。高亚麟说了一番话,如今听来依然如芒刺背。 “父母是我们和死神之间的一堵墙。 父母在,比如你今年30,你不会琢磨很多事,就算你今年60岁,你也不会在意。 因为有一堵墙挡在那,你看不到死神,父母一没,你直面死神,你开始能清晰看到你人生的尽头。 为什么老人会喜欢催你,唠唠叨叨的,因为他们看到了死神,所以他们想完成那些没完成的。” 什么是真正的成熟?就像自媒体作者在风说的: 当你睡醒一觉,发现人生的战场上,一轮机关枪扫尽后,那些曾经挡在你面前大厦一般存在的长辈,一个个倒下去了。 你没有任何选择,只能硬着头皮顶上,因为此时你已然站在了队列的第一排。 这个时代的年轻人,总有太多的梦想,总有太大的计划,总有太远的路。为了诗和远方,可以理直气壮地辞亲远游,唯独却忘了: 我们不回家的底气,不是因为没有家,恰恰是因为家一直在那儿,一直有父母替我们守着。 哪有什么诗和远方,我们所有的良辰与吉时,不过都是踩在父母的肩膀上。 0 5 想起柳岩早年间的一桩往事。 她在一次体检中发现了胸部肿块,而她的母亲和外婆也曾先后被诊断出乳腺癌。病魔仿佛宿命般,纠缠上这个家庭的三代人。 多年后再回首,柳岩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我可以做手术,就算手术过后,我不再像一个正常的女人,我也要体面地活着。因为我还要赚钱,还要养家,让我的妈妈和外婆可以不用担心,可以像一个正常女人一样,体面地活着。” 说穿了,人这一生,只欠父母。 什么叫三十而立? 意思是人到三十,我们都不再有任性的权利。 当户口本上,户主那一栏换上你名字的那刻起,你就该是家庭的钱包,该是子女的受气包,更该是父母的依靠。 这是每一代人的宿命,也是每一代人的责任。 第一,中国在疫情控制上所取得的成就,正在让世界产业链的中心向中国市场转移。 中国市场已经在疫情冲击后逐渐恢复元气,这对全球抗疫都是一件大好事。很多企业原本以为中国的产业链因为疫情会被其他国家抛弃、中国会与世界经济被动脱钩,但随着全球范围疫情的扩散,其他国家出现了大面积停工,中国反倒成为了世界上生产能力最稳定的地区、是现阶段世界制造业的避风港,因此也必将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 中国制造业规模现在已经占到中国 GDP 的 30%,在全球制造业中的占比也近 30%,中国虽然被称作世界的工厂,但在制造业的发展质量上受制于全球产业链的原有分工,一直不是很高。进入三月份以来,中国制造业复工复产的状况冷热不均,很多企业由于欧美订单的消失无法复产、甚至面临倒闭;但我们看到,也有一些企业订单不但没有下降,还有较大幅度的增长,比如在苏州、重庆等地的电子制造产业。究其根本,是因为在这些地方已经形成了产业链集群,电子制造相关的配套零部件,超过 80% 是在本地生产的。这种集群化的生产模式降低了从全球采购零部件所带来的风险,在疫情时期更突出显现了其竞争力。 也就是说,那些在我国产业链集群比较完整的行业,才会在这次疫情中产生订单增长的情况,一些跨国公司也才会将其本来拟在欧洲、亚洲等其它国家生产的订单转移给中国的这类工厂。所以产业链集群化是这次疫情中全球产业链重构的重要特征,中国已经形成或即将形成的产业链集群是吸引全球高端制造产业链落户中国的基础。 第二,世界各国为抗疫和恢复生产所做的努力,客观上会让各种资源涌向中国市场。 2020 年 3 月以来,各国政府为了挽救本国经济,都在纷纷释放各种资源,不断向市场注入流动性。 当大量资金进入全球市场后,除了部分财政性资金可以用来购买抗疫物资以及解决本国民众的生活问题以外,大部分的资金还是金融性的资金,是一定要和产业相结合并追求 5%-10% 的回报率的。从全球来看,能够接纳这部分资金并满足回报需要的市场并不多,中国市场目前疫情控制的最好,也是投资风险最小的地方,所以全球流动性涌向中国市场也是未来一段时间的大概率事件。 流动性涌入对中国来说是机遇、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需要仔细应对。从实体经济来看,中国接纳全球产业链、打造产业链集群的过程,将会获得大量的国际低成本的资金支持,从而真正做到“引资补链”、“引资扩链”,加速完成中国四大经济圈、九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业链集群建设;从金融市场来看,通过合理引入外资,能够激发中国金融市场发展的潜力,尤其是中国股市会获得更多的国际资本关注,为中国上市公司发展带来国际资金支持,从而更有利于上市公司加快建设产业链集群。 在未来一段时间,随着疫情的发展,更多的外商将会看到中国产业链市场的发展前景,并且愿意将资金投给准备加入中国产业链集群的企业,这种趋势将为中国带来资本市场发展和建立产业链集群的百年不遇的历史性机遇。 第三,中国各级政府要坚持扩大改革开放,加速优化营商环境,有条不紊地积极参与全球产业链重构。 中国目前已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在四大经济圈等有条件的地方,应尽快大幅缩减负面清单,推动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等高端产业全方位对外开放,允许外资控股或独资经营,吸引更多全球产业链相关企业落户中国、加入区域产业链集群。 地方政府要坚定不移地发展产业链集群,扶持引入全球龙头企业成为产业链集群的核心,在国外需求依旧疲软的时候努力营造以当地需求、国内需求为拉动的产业小循环,保证产业链集群的健康发展;当国外市场复苏的时候,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扩大产业集群规模和发展质量,带动全球产业链的大循环。 新冠肺炎疫情是人类的灾难,但也是全球产业链转型升级的机会。中国要抓住欧美部分产业停摆、经济衰退的机会,加快“引资补链”,在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长三角、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地区重点打造一批空间上高度集聚、上下游紧密协同、供应链集约高效、规模达几千亿到上万亿的战略新兴产业链集群。一旦形成了这种既是水平分工、又是垂直整合的开放式产业链集群,将会既有助于防范应对类似于新冠疫情的天灾人祸所导致的全球产业链断链风险,又因为产业链集群本身形成的巨大市场份额,能够有效避免关键技术被卡脖子的风险,并有助于加快形成产业链集群中关键技术的创新能力。 张军:疫情难以改变全球对中国的经济依赖,选择离开中国将是一个错误 更糟糕的是,新冠肺炎疫情蔓延让大多数国家选择彼此封闭和指责,而不是携手应对共同的挑战。回望2008年的全球危机,没有中美密切联手以及中国及时推出经济增长的大规模刺激计划,世界经济的复苏还将假以时日。但这一次很不幸,中美两国合作应对全球危机的时代已经结束,国际合作在这次疫情大危机中显得非常不够。甚至有人评论说,美国在这次疫情中的表现也未能通过全球领导力的测试。不仅如此,这次疫情也加剧了中美的紧张关系。在中国疫情爆发的初期,美国政界的一些人开始污名化中国。《福布斯》杂志甚至断言,危机之后,没有人愿意继续维持全球供应链过度依赖中国的现状。 这些狭隘的行动于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之后变得具有讽刺意味,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全球主要经济体合作应对危机的意愿和能力。那些孤立中国或减少对中国依赖是解决全球危机的断言过于短视,没有看到中国是全球危机解决方案的重要参与者和制定者。 那些说新冠肺炎疫情会加速全球供应链脱离中国的言论并不让人信服。给定中国拥有的发达的制造和配套能力,很难理解供应链离开中国将意味着什么。实际上,过去10年有大量的低端制造业投资转移到了中国的邻近国家,但这并没有削弱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而是让中国更快地在复杂技术供应链上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过去生产服装、鞋子和组装电子产品的长三角和广东地区现在已经成为很多高科技产品的研发和生产中心。 即便区域化和多样化的供应链有助于降低其脆弱性,但事实是,中国在电子产品、汽车制造、机械设备和装备制造等领域拥有成本和效率的绝对领先优势,在可预见的未来很难被撼动。更何况自从2003年的SARS危机以来的17年,随着中国更多依靠国内需求驱动经济增长,全球对中国的经济依赖不是下降了,而是在持续增加,已悄悄超过中国对全球经济的依赖。 现在的局面很清楚,尽管中国在1-2月最先遭遇新冠肺炎疫情的巨大冲击,但由于控制得力,它仍会是最可能在全球衰退中把握机会实现快速恢复和持续增长的国家。对政治领袖和投资者而言,不认识到这一点将会产生误判,并且对正在陷入危机和衰退中的全球经济的未来不会有任何好处。选择离开中国将是一个错误。 中国的机会来自于其更早地控制了疫情这一事实。尽管武汉在年初对疫情处置不当,但中国政府随后决定封城武汉并在全国实施的阻隔政策非常有效,为中国在全球疫情迅速蔓延开来之前有效控制疫情赢得了宝贵时间。这个时间差让中国与全球经济处在一个非常不同的盘面上。 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在建设信息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基础设施项目上雄心勃勃,目的是在未来数年确保中国在5G、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和工业互联网领域站到全球领先的地位。事实是,中国是推动全球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发展的主要力量。中国的技术发展只会强化中国在全球技术价值链上的融合趋势而不是相反。认识到这一点非常重要,美国优先和对中国技术脱钩的危险未必放慢中国与全球之间的技术流动。 简言之,全球经济,特别是发达经济体,要在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和经济衰退中复苏,中国仍是一个重要的帮手。新冠肺炎疫情不会改变中国正在加快开放服务业并成为发达经济和新兴市场国家出口目的地的事实,但会让这个巨大的市场开放变得更为迫切和更具吸引力。 |
加拿大 3 小时前
科技 3 小时前
国际 3 小时前
华人 3 小时前
中国 3 小时前
中国 3 小时前
关注获得及时、准确、全方位的新闻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