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pify analytics ecommerce
tracking

加拿大新闻网

加拿大新闻网 首页 健康 查看内容

残忍的事实:父母可能把这8种癌遗传给下一代

加新网CACnews.ca| 2021-1-23 00:38 |来自: 健康时报 分享新闻:

我们都知道基因会代代相传,遗传也是癌症的高危因素之一。仔细观察,我们身边其实就有很多家族癌症聚集现象。比如母亲因为肠癌去世,多年后孩子也患上肠癌。


其实,癌症本质是基因病,很多癌症都有遗传的倾向。


很多癌症都有遗传的倾向


说到癌症遗传,有个例子非常值得一提。


2013 年 5 月,美国女演员安吉丽娜 · 朱莉在《纽约时报》上发表的文章《我的医疗选择》提到:"我自身携带一个‘错误’的基因—— brca1,这让我有 87% 的几率患乳腺癌,50%的可能患卵巢癌。完成切除乳腺后,我的乳腺癌患病风险从 87% 降至 5%,我的孩子们不必再担心因为乳腺癌而失去自己的妈妈了。"



安吉丽娜 · 朱莉


朱莉称,她的母亲与乳腺癌搏斗十余年后,于 56岁时去世。朱莉通过基因检测,发现自己从母亲那里遗传了同样的突变基因,毅然选择预防性地双乳切除,这在当时非常轰动。与此同时,她的故事也让更多人意识到癌症会遗传,越来越多人关心,亲人患癌是不是意味着自己也有很大风险。


"从癌症家族性聚集的现象到肿瘤分子流行病学的研究,都证明癌症存在遗传倾向。"南方医科大学肿瘤中心主任、暨南大学附属复大肿瘤医院内科首席专家罗荣城2019年在中国科协 " 科普中国 "刊文表示,癌症本质上是一种基因病——原本在正常细胞中发挥重要生理作用的基因,在某些条件下,如病毒感染、化学致癌物或辐射作用等,被异常激活,转变为致癌基因,诱导细胞发生癌变。①


基因作为遗传的基本单位,确实可能导致某些癌症的遗传。不过,遗传过程本身非常复杂,不同癌症的遗传几率及遗传基础有很大差别。


通俗讲,癌症遗传有别于普通遗传病,与 " 爸爸得什么病,儿子就得什么病 " 不同。


癌症的遗传可能出现多人患不同癌症的现象,一个基因的致病突变可能导致多种癌症,例如 brca1基因发生突变后,可能导致乳腺癌,还可能导致卵巢癌等。


比如宋美龄的宋氏家族,在民国时期是赫赫有名的四大家族之一。宋美龄其实就是一个癌症患者,患上乳腺癌和卵巢癌。更不为人知的是,宋家两代人竟然有6 个癌症患者!



著名的 " 宋氏三姐妹 "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宋美龄的父亲宋嘉树死于胃癌,母亲倪桂珍也死于癌症。大姐宋蔼龄 1973年死于癌症,二姐宋庆龄也因白血病(血癌)去世,最小的弟弟宋子良也死于癌症。


这 8 种癌症最容易遗传


目前,人类对癌症的发生机制尚不完全了解,很多癌症的病因还不明确,已被证明具有明显遗传倾向的癌症有 30 余种。罗荣城介绍,以下8 种比较常见:①



1. 乳腺癌


上世纪 90 年代,乳腺癌的易感基因 brca1、brca2 被发现,但仅有 5%~10% 的乳腺癌与基因遗传有关。


一般情况下,家族中母亲或姐妹一人患了乳腺癌,其女儿或姐妹患乳腺癌的几率比一般女性高 3 倍左右。


筛查方法——钼钯检查


上海市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乳腺学组组长、复旦肿瘤医院的放射诊断科主任顾雅佳 2019 年在接受健康时报采访时介绍,针对乳腺癌的 X线检查,又称钼钯检查,是目前诊断乳腺疾病简单有效的筛查方式。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放射科行政副主任柴维敏解释,对于超声或磁共振等无法看出的微小钙化灶,X影像检查恰好比较敏感。加上拍好还有成片可供保存,因此无论是国际上还是国内均为首选。针对普通人群,《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推荐40-45 岁的女性应每年做一次乳腺 X 线检查,45-69 岁女性每 1-2 年进行一次。②


2. 卵巢癌


约 20%~25%上皮性卵巢癌与遗传因素相关。乳腺癌、卵巢癌、结直肠癌等家族史,都可能导致家族中女性成员的卵巢癌风险增加。


筛查方法——HE4 与 CA125 联合检测


海南省肿瘤医院妇科主任王俪桦 2018年在健康时报刊文介绍,年龄越大,患卵巢癌的几率越大。很多中老年女性,在体检时往往忽略对子宫、卵巢的检查,甚至认为自己已经绝经了就不会患卵巢癌了,这种想法完全是错误的。往往老年女性到出现腹水症状才发现患病,确诊时已处于癌症晚期,为时已晚。目前,除了常规彩超检查,更全面的卵巢癌检测方法是HE4 ( 人附睾蛋白 -4 ) 与 CA125 ( 糖类抗原 ) 联合检测,经济条件允许建议再做 CTC ( 循环肿瘤细胞 )检测、PET/CT 影像检查,采用科学、准确的检测方法为早期发现卵巢癌提供有利条件。③


3. 结直肠癌


家族性结肠息肉易发展成结直肠癌,如果父母患有因上述疾病导致的结直肠癌,其子女患上同类癌症的可能性高达 50%。


筛查方法——肠镜


2020 年版《居民常见恶性肿瘤筛查和预防推荐》强调,大肠癌筛查从 45 岁开始,无论男女,每年 1 次大便隐血 ( FOBT) 检测 , 每 10 年 1 次肠镜检查,直到 75 岁。


但是作为肠癌检查的有效手段,大众对于肠镜的接受程度同样不高。中国工程院院士、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消化内科主任李兆申 2018年接受健康时报采访时表示:从事消化科工作多年,一直让我耿耿于怀的是患者对于胃肠镜检查的排斥和抵触。他也在公开场合多次强调,超过 45岁一定要做肠镜,做一次肠镜管你五年、十年没问题,你不会得结直肠癌。④


4. 胃癌


在所有胃癌患者中,有明显家族聚集倾向的占 10%。


大量资料表明,家族肿瘤史,尤其是直系亲属的胃癌史是胃癌的危险因素。胃癌患者亲属比其他人患胃癌的危险性高 2~3 倍。


筛查方法——胃镜 + 活检筛查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消化科主任左秀丽 2019 年在健康时报刊文中指出,晚期胃癌的五年生存率不及 20%,而 90%的早期胃癌是可以治愈的。令人痛心的是,我国 90% 的胃癌发现时已是中晚期。而胃镜检查是胃部疾病诊断的一线方法,通过胃镜 +活检筛查,胃癌其实是可以预防的。所以一定要及时根据具体病情和医生建议进行胃镜检查,千万不要等到病情恶化时才考虑做胃镜。⑤


5. 肺癌


日本一项调查显示,肺鳞状细胞癌患者中,35.8% 有家族史;肺泡细胞癌的女性患者中,有家族史的为 58.3%。


筛查方法——低剂量螺旋 CT


2020 版《居民常见恶性肿瘤筛查和预防推荐》也建议,肺癌高危人群,要进行低剂量螺旋 CT 筛查。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杨宇飞 2013 年 1 月在健康时报刊文中介绍,由于胸部 X光片分辨率低,检出率比较低,如果能用胸部 X 光片检查诊断是肺癌,临床常常就已经到晚期了,早期筛查意义不大。


杨宇飞建议,用 CT 检测肺癌,其分辨率高,肺癌肿瘤在 1 厘米,甚至 0.8 厘米时即可被查出,因此建议 50岁以后的中老年人或有肺癌家族史的人,体检中把 X 光片换成低剂量 CT。⑥


6. 子宫内膜癌


据统计,在所有子宫内膜癌患者中,约 5% 是由遗传性因素导致的,这些患者的发病年龄要比散发性子宫内膜癌患者平均年龄小 10~20岁。


筛查方法——B 超检查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妇瘤科副主任医师任玉兰 2018 年在健康时报刊文介绍,子宫内膜癌早期筛查方法中,最简便有效的就是 B超检查。B 超检查可以了解子宫大小、子宫内膜厚度、有无回声不均或宫腔内赘生物,有无肌层浸润及其程度等,其诊断符合率达 80%以上。由于子宫内膜癌患者肥胖者甚多,因此经阴道超声比经腹部超声更具优势。由于 B超检查方便及无创,因此成为诊断子宫内膜癌最常规的检查,也是初步筛查的方法。


此外,如果 B超提示子宫内膜增厚、或者有肿块,那么就需要做分段诊刮了。分段诊刮是确诊子宫内膜癌最常用、最有价值的方法。⑦


7. 胰腺癌


5%~10% 的胰腺癌患者家族成员也有该病的病史。若多于一位直系亲属 ( 即父母、亲兄弟姐妹、子女等 )罹患该病,其患病几率会大幅增加,且常在 50 岁之前发病。


筛查方法——超声内镜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内镜科主任杨秀疆 2017年在健康时报刊文介绍,超声内镜,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超声胃镜,是一种可在胃或十二指肠内以最近距离对胰腺进行个体化、实时扫查,可提供胰腺实质的高分辨率声像图,甚至检出直径小至5mm 的胰腺异常回声,被认为是目前诊断胰腺肿瘤最敏感方法。研究表明对于胰腺小肿瘤,实时动态的超声内镜检查比增强 CT更加准确和敏感。⑧


8. 前列腺癌


如果一个直系亲属患前列腺癌,其本人患前列腺癌的危险性会增加 1 倍。两个或两个以上直系亲属患前列腺癌,相对危险性会增至 5~11倍。


筛查方法——PSA 筛查


北京同仁医院泌尿外科的主任医师张光银 2013 年在健康时报刊文中指出,对于健康人来说,最重要的是筛查早期癌症,建议 50岁以上的男性,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项目来排查前列腺癌。因为 PSA价钱更加低廉,排除假阳性问题,是早期筛查前列腺癌特异性的最方便、敏感的方法。⑥


最后,罗荣城补充道,临床上遗传性视网膜母细胞瘤、遗传性黑色素瘤、遗传性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神经肌肉瘤等也较为常见。另外 ,家族内集中发生白血病、脑瘤、骨瘤等,也明显预示着遗传性癌症已发生。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的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网并未独立核实其内容真实性,文章也不代表本网立场。如文章有侵权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联系邮箱:news@cacnews.ca

相关阅读

64

最新评论

旗下公众号

关注获得及时、准确、全方位的新闻消息

Copyright © 2012-2020 CACnews.ca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