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小时新闻排行
- 7天新闻排行
今年二月,多伦多已有人感染新冠病毒,加拿大卫生部门尚未意识到新冠病毒全球大流行的严重程度,只是教导大家要勤洗手,感染者自动在家隔离。最先警觉防护病毒扩散的华人社团取消包括春晚联谊在内的大型联谊聚会活动,爱国华裔满世界寻找抗疫物资,想方设法寄往国内,而此时的加拿大人还没有意识到佩戴口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出门在外,只偶尔可见戴口罩的华裔面孔。 二月中旬的一天,小女儿说她的腿疼,起先并未在意,过了几天,腿疼加剧,我决定带她去看家庭医生。电话打过去,是忙音,留言信箱也满了。只好继续拨号,终于与前台接待员对上话,告知:家庭医生正在休假,过一个星期再约时间。我立即上网搜寻walk in珍所,找到离家比较近的一家诊所,带上小女儿,驱车前往诊所就医。 候诊室几乎坐满了人,我四下打量一番,没见有人戴口罩,我们也就没有掏出口罩,坐在边角僻静处,等待的时间总是显得过于漫长,忽然,我的喉咙发痒,赶紧起身躲到一旁,捂住口鼻,轻咳几声,生怕被人误会为感染上新冠病毒。 终于,轮到我们去见医生,走进医生的办公室,只见一面孔严肃、肤色棕黑、头发稀疏的医生端坐在那里,他和蔼地询问小女儿病情的起因和自身感受,我在旁边补充了几句,说出内心的担忧。他查看小女儿疼痛的腿部,建议去医院看急诊。 图源:CTV 我心里紧张起来,告辞医生,带上小女儿,驱车去附近的医院。医院的急诊室不见往日繁忙景象,只有几个患者坐在大厅等候。登记处的护士问了几个问题:两周内有没有离境旅游?有没有乘坐飞机?是否有感冒发烧流鼻涕咳嗽症状?近期是否接触过这类病人?得到的回答都是:No。 我清楚地告诉护士:她只是腿疼,行走困难。递上健康卡登记,填写表格,然后,坐在大厅椅子上等候。不多一会儿,就听见护士叫小女儿的名字,到指定单间,接受常规检查,一护士为小女儿测体温脉搏,量血压。分检完毕,按照护士的指引,我们来到专科候诊室,一溜排的小单间,我们进入其中一个单间等候主治医生。 隔壁单间坐着一对男女,几分钟后,一年轻英俊的医生进入其内,于是,热情洋溢的谈话透过隔间的门帘,传入我们的耳朵。这是久别重逢的老友一次开心会晤,患者因踢球,腿部受伤,此番来复查,并无大碍,所谈的内容很快就由病情延伸开去,医患之间聊些共同的兴趣爱好应该可以理解,何况又是熟悉的朋友,叙叙旧联络感情也是无可厚非。 我对他们的谈话毫无兴趣,焦急地看着墙上的挂钟,四十多分钟过去了,怎么还不见医生进我们这个单间?咨询处有值班护士,我走过去问他:“医生何时来诊治我的女儿?”男护士不满地指指我们隔壁的单间,答道:“他就在你们隔壁,已经通知他,该去你们房间了。”我问:“还要等多久?”他无奈地摊开双手,走过来,跟我一起站在诊室外,从半开的门帘往里张望,只见那个医生斜坐在病床旁,与坐在床上的男患者聊得正起劲,旁边站着一女士,不时插几句话。 医生大约听到门外的动静,扭过头,往我们这边看了一眼,又转过身,继续聊天。护士摇着头走开,我耐着性子,又等了二十多分钟,实在忍不住,又去找那个护士:“请你传呼别的医生来为我的女儿诊断,我们已等了一个多小时。”护士同情地点点头,传呼另外主治医生来急诊。片刻,一位慈祥的老医生来到我们面前,了解小女儿的病情后,他开出血检、B超和X-rays化验单,全面检查血液、腿部肌肉软组织和骨骼。 两个多小时后,所有化验结果出来,护士又传呼主治医生,老医生很快就赶来,仔细查看各项化验报告,并从电脑里调出图片,告诉我们:“血液和骨骼正常,应该是软组织扭伤造成腿部肌肉疼痛,行走困难。”他开出药方,嘱咐道:“如果个把星期后,疼痛还不见好转,再来医院复查。” 我那颗紧张的心松弛下来,再三表示感谢,感谢他尽职尽责,及时赶来给小女儿急诊病因。和这位可敬的老医生相比,那个与老友病人海阔天高侃大山的年轻医生真是令人为之汗颜,请问其医德何在? |
温哥华 1 小时前
加拿大 1 小时前
加拿大 1 小时前
生活 1 小时前
美国 1 小时前
地产 1 小时前
财经 1 小时前
中国 1 小时前
台湾 2 小时前
关注获得及时、准确、全方位的新闻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