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小时新闻排行
- 7天新闻排行
3月3日,上任5周后,美国国务卿布林肯终于发表了任内首场外交政策演讲,为拜登领导下的美国外交政策首次确定了新一轮的基调。 设立了美国外交政策的八大优先事项,按照优先顺序分别是:新冠、经济、民主、移民、盟友、气候、科技以及中国。 其实历任美国国务卿上台后的首场外交政策演讲都绕不开对华政策,但是罕见地宣称中国是美国21世纪最大的“地缘政治考验”,是唯一拥有经济、外交、军事和技术实力,却对稳定和开放的国际体系构成重大挑战的国家。 唯独单单点名中国作为美国假想敌的“特殊待遇”,反而是破天荒的头一次。 同时就在当天,拜登在白宫同样发布了一份《过渡国安战略指南》,旨在传达总统拜登对美国将如何与世界互动的愿景,并在美国政府发布正式的《国家安全战略》之前为各部门和机构提供协调与指导。 这份“指南”中多处提到中国,强调美国应在多方面努力以赢得与中国的竞争。同时还不忘留下后门,强调与中国的竞争不意味着双方就无法合作。 美国务卿以视频会谈开启外事访问,“倒挂”墨西哥国旗引不满 “华盛顿将与北京展开务实、以结果为导向的外交,致力于减少误读、误判的风险。美国欢迎中国政府在气候变化、全球卫生安全、军控以及核不扩散等议题上的合作。” 两者一前一后,颇有点唱双簧的味道,同时一边高调打压叫嚣着“你过来呀”,一边谨慎试探留着“求合作共存”的心思。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在当天记者会上谈中美关系时还强调,希望美方客观理性看待中国和中美关系,采取理性务实的对华政策,同中方相向而行,多做有利于增进中美互信与合作的事,推动中美关系重回健康稳定发展轨道。 相比于中国大陆见惯了大风大浪的淡定姿态完全不同,台媒像集体被击中兴奋点一样,多家台媒迅速热炒,断章取义添油加醋的一番解读后,变成了明确指出,美方将支持台湾这个“领先的民主政体、关键经济体与安全合作伙伴”。卖主求荣,赶着“认爹”的“奴隶样”正是暴露了心中极度缺乏的安全感。 内外交困,内政不稳外事难为 布林肯解释了一下他所说的“处于优势位置”到底是什么。从广义上讲,真正的强国是全面发展的,不仅仅是基于军事力量,而是确保一个国家最有价值的商品“人力资源”可以充分发挥潜力。一个蓬勃发展的民主国家,必须是创新和包容的经济体。这是一种让国家团结的能力,让大家相信美国的领导,让美国的外交官在全世界受到尊重。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而外交是政治的开端。拜登上台之前的竞选口号中就提及过,“外交永远优先于军事行动”,要取得全面的优势地位,首先就得从外交手段入手,这大概是美国从新千年开始以来不断在阿富汗、伊拉克等中东军事冲突介入中得到的惨痛经验教训。 军事手段推翻一个“敌对势力”的主权小国对美国而言难度并不大,但陷入泥沼之后难以脱身的困境往往能让一个超级大国苦不堪言。 不过79岁的拜登老爷子可能真的是老了,记性不太好,刚刚还忘记了2月25日才批准了对叙利亚的空袭。 脱离中东,重回亚太 布林肯外交演讲中除了时不时地暗讽前任特朗普政府的各项政策之外,还重点强调了未来拜登政府将把美国的战略重心由特朗普政府时期的中东逐步转移到亚太,就差指名道姓地说要重新“打压”中国。 “重回亚太”,这词并不陌生,从拜登到布林肯,还有目前拜登内阁中多数成员都是由奥巴马政府长期供职的。从本质上而言,拜登的新外交政策从内容上依旧是延续2016年奥巴马政府任期内民主党的战略重心没有改变。 但被特朗普“带偏”的4年中,悄然发展壮大的中国似乎也不能用2016年的眼光去审视判断了。 陆权VS海权 抛开意识形态等主流方向,中美之间最根本的还在于两国对于未来陆权和海权方向的胜负。 从历史长河来看,中国一直以来都是信奉陆权的典型代表。虽然历史上也曾经有过郑和下西洋时期海权的崛起时刻,但当时仅仅是作为宣扬“天朝上国”的一种象征的存在。相反明清两朝频频出现闭关锁国、限制海禁的情况。美国作为一个移民为主体的国家,欧洲移民必须乘船穿越大西洋才能踏上美洲的土地,天然的必须走上海权争霸的道路。 正因为存在天然的不足,中国才会在如今陆权的路上持续加码,从亚投行到“一带一路”的兴起并主导,作为“基建狂魔”的中国用基建开道的目的更是为了打通一道足够保证中国能源安全的生命线。因此,中国才有了瓜达尔港作为进出印度洋保证中国能源战略安全的神来之笔。 相反美国借助二战后全球攫取的战略资源,目前美国仅仅在海外军事基地就有374个,分布在140多个国家和地区,驻军30万人,多数均分布到交通战略要道的咽喉之处,比如关岛等。 美国“重回亚太”的战略其本质上就是强化亚太地区海权的控制力度,全面制约中国扩展海权走向深海的意图。 当前中国继续在“一带一路”辐射陆权优势的前提下,“下饺子”的速度应该快一点更快一点。当第三四五六艘国产航母纷纷能下海自由航行于东海、南海、台海的时候,“重回亚太”的美国也只能是干瞪眼!(三木林) |
关注获得及时、准确、全方位的新闻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