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pify analytics ecommerce
tracking

加拿大新闻网 首页 新闻 中国 查看内容

白岩松:中国的教育最值得吐槽的是家长

加新网CACnews.ca| 2021-3-13 02:39 |来自: 瞭望智库

3 月 9 日,白岩松在回答网友提问时提到," 十四五规划和 2035远景目标草案中,有这样一句话,探索实施父母育儿假。"


白岩松还说,希望自己说的这句话可以上热搜!


作为名嘴,白岩松一直特别关注家庭教育,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呼吁社会各界给家长育儿提供支持。


 


同时他也经常发表关于家庭教育的犀利评论,直戳家庭教育痛点,呼吁家长正视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起来看看他有哪些观点和建议!


???????1


中国的教育,最值得吐槽的是家长


我总觉得天天在家打麻将的父母是很难教会孩子读书的,我认为在中国的教育里面,首先最值得吐槽和抱怨的是家长,而不是社会与学校。


我们生活中有多少的父母还处于进步的过程中?很多家长总是在抱怨孩子不够进步,然后把责任说成是社会问题、是教育问题,其实这种抱怨里面相当大的比例还藏着推卸自己责任的部分。


绝不是生理上当了父母,就天然是合格的父母,父母是需要终身学习的,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所承担的责任起码占51%,不要总是抱怨别人,得先改变自己。否则熊孩子会越来越多。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没有任何一股力量可以代替父母每天同孩子的交流。同样,也没有一个老师可以替代父母,带给孩子童年需要的内容。


儿子是生命中的主角,我与他的母亲不负责编写他的剧本,只想做一个称职的观众和欣赏者。


2


人生不是竞技场,不要争第一


说说我儿子的故事。


北京中考成绩公布后,很快,我就知道自己儿子的成绩," 是个高分 "。


我松了一口气,不仅因为儿子 " 考得好 ",更在于 " 没考得太好 "。中考前,我和孩子开过一个玩笑,"你要是考上了北京最好的高中,我跟你急,你要是考了第一,就跟你断绝父子关系。"


我曾给孩子寄出了一封 " 人生邮件 ",邮件中特别强调 " 不争第一 "。


"人生不是竞技,不必把撞线当成最大的光荣。当了第一的人也许是脆弱的,众人之上的滋味尝尽,如再有下落,感受的可能就是悲凉,于是,就将永远向前。站在第一位置的人不一定是胜者,每一次第一总是一时的风光,却赌不来一世的顺畅。"


"争第一的人,眼睛总是盯着对手,为了得到第一,也许很多不善良的手段都会派上用场。也许,每一个战役,你都赢了,但夜深人静,一个又一个伤口,会让自己触目惊心。何必把争来的第一当成生命的奖杯!我们每一个人,只不过是和自己赛跑的人。"


3


讲道理没用,言传身教最管用


外界通常对我有一个误解,就是作为一个全国人民都熟知的 " 国脸 ",我应该不是一个好父亲,"他那么忙,哪来时间陪孩子,又拿什么影响孩子?"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 " 不言之教",是父母身体力行带给孩子的梦想。比如:我是阿根廷队的球迷,我和妻子在家不是看书,就是听音乐,除了看足球比赛我们很少看电视,我从来没有引导孩子喜欢哪一支球队,也没有说过你要喜欢看书等。现在我的孩子是阿根廷队的球迷,他从来不看电子书,房间里堆满了纸质书。


比如,我家里住顶层,每到晚上坐电梯回家。上了顶层后,我都会摁下 "1 层",让电梯下去。因为晚上的大多数人都是回家,如此方便其他回家的人,缩短等待时间。后来我发现,以后每晚回家,孩子非常自然地也有了这个习惯,而我从未跟孩子说过" 你该怎么怎么做 " 的话。


家长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角色,所谓言传身教,你认为这个年龄的孩子,你天天摁在这儿,跟他讲大道理有用吗?


4


孩子的兴趣,不用刻意培养


非常幸运的是,在我童年的时候,母亲没有阻拦我阅读各种各样的书。那个年代没有适合我们的读物,于是大人的书、小孩的书,甚至很多奇怪的书我都去读,我还用母亲的两个阅览证到处借书看,于是养成了读书的习惯,这个习惯陪伴我至今。


我的儿子是一个书迷,快小学毕业时,孩子迷上了金庸,并一口气读完了全集。之后,孩子便对清朝、明朝的历史来了兴趣,便去找这方面的书看。此外,孩子像我一样也喜欢上了摇滚乐,我觉得挺好,可能很多人会认为这不是瞎听吗,有什么用?但是,他在听摇滚乐的过程中,每天翻译一首歌词,英语水平上升得很快。


对于孩子的兴趣,我从不刻意培养,甚至,可以说近乎 " 纵容"。曾有一次,在第二天有课的情况下,我同意孩子在头一天半夜看球,结果是孩子次日放学回家骄傲地告诉我:"我们班没有任何人敢这样。"


我并不认为 " 看球是瞎看,没啥用",这对孩子的成长很重要。请问在人生中,哪有这么好的机会,让孩子感受到不放弃,结果可能会发生改变的例子。课堂上给不了。


5


择校不如择师,选择离家近的学校


现在有很多人为了让孩子上一个好小学,每天早晨需要花很长时间把孩子送到学校。我的孩子上小学是在离小区只有 30米的学校,也不是什么名校。我当时选择小学的理念有两点:


第一,择校不如择师," 择师 " 才是最重要的。


一个孩子能否健康成长、不厌倦学习,是否养成好的习惯,是否自信,真正的关键,是你最初遇到了怎样的一个老师。


一路上,你所遇到的老师,从某种角度说,决定了你的一生。也许是我幸运,上学时成绩虽然起伏巨大,好时名列前茅,差时名落孙山,一路上也挨过老师很多批评,但只要有成绩,总得到鼓励。自信,从来未被真正摧毁,反而在老师一路细心的照看下,有勇气向前。


第二是学校一定要离家近些。


这样孩子才能多睡一会儿,不会因为过早起床而讨厌上学。




6


精神上富养一点,物质上 " 饿 " 一点


在孩子童年的时候,我们在精神上要富养孩子,但在物质上可以清苦一点——经常让孩子 " 饿 "一点儿,让他们在想要得到某些物质东西的时候,需要一些等待,需要踮起脚才可以得到,这样的得到才是最快乐的。


人生中最好吃的饭是饿的时候吃的,最能获得快乐的东西是盼了很久后得到的。


7


体育,教会孩子有尊严地输


2012年我参与报道伦敦奥运会,伦敦奥运会的口号叫激励一代人。在奥运会即将结束的时候,有记者问伦敦奥组委的人,说你们理解的体育是怎样激励一代人的?它激励了一代人什么?


伦敦奥组委负责人说,首先体育教会孩子们如何在规则的约束下去赢。接下来他说了第二句话,对我影响巨大,而且印象深刻。


他说首先体育教会孩子们、年轻人如何在规则的约束下去赢,接下来教会孩子们如何体面并且有尊严地输。


那么,我们什么时候教过孩子体面并且有尊严地输呢?如果我们不能教会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体面有尊严地输,并且把体面有尊严地输上升到一种叫 "第二种成功 " 的概念的话,根本的变化就很难发生。


8


不要用标准答案限制孩子


童年时的一个游戏,曾经深深影响了我。


记得有一个学期,作为数学老师的舅舅一直在和我玩一个游戏,他每天给我一个几何图形,他画完第一条辅助线后,便让我画第二条。


一般情况下,一道题只要画出一条辅助线,就算解答完了,可以得满分了,但实际上有好几条辅助线都可以解开这道题。


直到很多年后,当我被人夸赞有很多不一样的想法时,我才意识到是舅舅的游戏改变了我的思维,那就是不要给孩子一个标准答案。


我们的教育总是告诉孩子一个标准答案就算结束了,这使得孩子的好奇心都被扼杀了,那么,他们长大以后如何成为创新人才?数学需要有标准答案,但是我们的诗歌、作文、电影、音乐、美术等为什么也必须使用一种框定的答案呢?


有一次活动彩排的时候,我采访一位 " 孝心少年 ",问他:"你家里经济条件不好,但是你们姐弟两个为什么都要学跳国标舞?"


他说:" 一是可以锻炼节奏感,二是可以挣钱贴补家里。" 这样的回答多么朴素真实啊!


但是后来我再问他,回答就变成了老师所指导的标准答案—— " 跳舞让我们感受到艺术的美 "。


我们不要再以那些所谓正确的答案限制孩子,让他们从此进入一个封闭的箱体。孩子们有很多想象、很多好奇,我们要激活他们的好奇。


幸好舅舅在我童年的时候给了我不只有标准答案的游戏,让我知道很多问题在第一个答案就停止了,那是 " 人云亦云";但是你寻找第二个甚至第三个答案的过程才更有趣味,更有创造力。


因此,我们应该尊重孩子的思维,在小学的时候就应该让孩子知道:很多事情不止一个答案,哪怕你错了,也是发现了一个新的思考问题的角度。未来的优秀与创造,可能就在最初某个转换了角度的错误答案中。


9


阅读培养,太重要了!


我在想如果要是没有 18 岁,诗歌让我知道了自己该说什么样的话语;如果没有 18岁,三毛用她的一系列的与爱情有关的书籍,告诉了我们远方在哪里,我觉得我抵抗不住饥饿。


我觉得我非常感谢阅读,因为阅读在我 18岁那一年为我的生命种下了那么多可以生根开花的种子,让我成为了今天的我。更重要的是,让我的今天不是我 18岁所厌倦和讨厌的那一个,我觉得这太重要了。


有数据显示:


10 岁 -19岁之间的青少年读书最多,可是那些书有相当大的比例不是他们爱读的书,而是和当下的考试等有关系的书。因为读功利的书,而没有养成终生读书的习惯。


20 岁—— 29 岁,为名利忙,事业压力大,没有时间读书。


40 岁—— 49 岁,进入读书最少的时候,很多人觉得人生走到这个阶段,已经定型了,不再需要读书。


到了老年,读书开始增多。因为离开事业一线,不再为名利权利奔忙 ,被动性地靠近生命的真谛,重新捡起书籍,这时阅读回到了它最大的本质,那就是乐趣,无用为有用,滋补人生。


这种状况急需改变,要让年轻人享受书籍的乐趣 ,不仅仅为功利目的而读书。要在青少年时期把读书培养成为一生的习惯和最好的生活方式。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的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网未独立核实其内容真实性,文章也不代表本网立场。如文章侵犯了你的权利,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本网提供的内容,包括并不限于财经、房产类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本网内容,包括并不限于健康、保健信息,亦非专业意见、医疗建议,请另行咨询专业意见。本网联系邮箱:contact@cacnews.ca

最新评论

今日推荐

加拿大惨了 50万人恐失业! 特朗普成立新部门 专掏外国腰包 25%关税要来真的!

加拿大 昨天 20:45

惊悚! 温哥华天车站外男子全身着火 烧成"人形火炬" 英勇律师挺身救人!

温哥华 昨天 20:44

特朗普再表态:我能胜选TikTok有功,我的体验非常好

国际 昨天 18:03

中国80后这代人 吃了多少“时代红利”?

中国 昨天 17:02

英国王室成员财富大揭秘 查尔斯居然不是最富的

国际 昨天 16:57

  • 48小时新闻排行
  • 7天新闻排行

今日焦点

旗下公众号

关注获得及时、准确、全方位的新闻消息

Copyright © 2012-2020 CACnews.ca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