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pify analytics ecommerce
tracking

加拿大新闻网 首页 健康 查看内容

味精不仅伤身还致癌?不敢吃味精的人都看看吧

加新网CACnews.ca| 2021-3-14 01:51 |来自: 39健康网

味精作为一种增鲜剂,在我们小时候经常食用。据统计,我国成年人曾每天平均摄入一小勺味精,但现在,很多家庭渐渐不用它了,在外面吃饭时,也常会质疑“是不是放了味精”。究竟发生了什么?


问了一圈周围人,答案都不约而同地指向一个词——致癌!近年来,“味精致癌”的言论充斥眼球,让很多食用味精的人纷纷开始弃用。



一、味精的争议,从“举报”开始


味精的故事,还得从日本化学家池田菊苗说起。


1908年,在一次晚餐中,他发现妻子做的海带黄瓜汤特别鲜美,于是就问她是否添加其它食材,得到否定的答案。池田菊苗觉得,海带当中肯定有特别之处,于是开始研究它的化学成分,提取出了谷氨酸钠,就是它让海带汤变得鲜美。随后,他将谷氨酸钠做成鲜味剂,取名为“味之素”,获得了专利。



再后来,中国工程师吴蕴初研究了“味之素”里的谷氨酸钠,想办法自己提炼出来,这就成了人人都在用的中国味精。


而国人吃了近一个世纪的味精,近年来却纷纷放弃它,这是为何?还又得从一个叫做赵浩民的美籍华裔医生说起。


1968年的一天,他给新英格兰医学报寄了一封信,写道:他每次在美国中餐馆用餐后,脖颈后面都会出现麻痹感,伴随心跳加速、体力不支。而原因可能是因为中餐馆使用的味精。


此言一出激起千层浪,传言迅速流传开来,科学界对味精开始了一系列研究,人们也开始害怕,拒绝吃中餐,以至于各个美国中餐馆被迫打出广告,声明“不在菜肴中加味精”。



就这样,各种关于味精有害的说法层出不穷,其中“味精致癌”——在炒菜时会发生反应,产生致癌物的说法,更是广为流传。人们对味精的误解日益加深,就这样,原本是“增鲜好手”的味精,渐渐在我们的厨房里消失了。


二、味精加热到100℃,就会产生致癌物?


味精是什么?它的成分很简单,最主要的是谷氨酸钠,是谷氨酸的钠盐。谷氨酸是组成蛋白质的一种氨基酸,像我们每天吃的肉、蛋、豆制品等食物会含有大量谷氨酸,可以经过消化、分解,被人体吸收。而钠离子,更是广泛存在于各种食物和调味品中,比如大家每天吃的食盐。因此,从成分上来说,味精并不会毒害人体。


而味精加热后,会转变成焦谷氨酸,很多人认为这种物质就是致癌的“凶手”。



对此,江苏南京中西医结合医院的王东旭副主任医师表示,味精处于100℃温度下且加热一个小时,确实会产生反应,生成焦谷氨酸钠,但是含量非常低,仅有0.6%的味精会生成焦谷氨酸。而这种物质本身是无毒的,也并不是致癌物,对人体不构成什么威胁,所以不需要过度担忧。


目前,没有任何一篇权威文章能够证明味精是致癌的,在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列出的几百种致癌物中,也没有发现焦谷氨酸或味精的身影


如果你还有疑惑,我们可以从制造、生产的角度分析一下。


味精的制作过程与多数酒、酸奶、醋等一样,靠发酵而来,原料主要是小麦面筋或化学合成,是一种非常成熟的加工工艺。所以,只要保证生产流程严格符合规范,基本不会有什么安全问题。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适量食用味精完全不用担心的。与其担心致癌,我们真正应该权衡的是味精中的钠含量。钠离子食用过量可导致血压上升、骨质疏松、糖尿病等问题,在吃味精的时候,也要稍加注意,花点小技巧,可以更安心!


三、吃味精也有技巧


1、味精钠含量较高,这些人少吃


味精的钠含量比较高,像老年人、患有高血压、肾病、水肿等疾病的人要少吃,以免加重病情。


2、这些菜不建议放味精


如糖醋里脊、醋熘白菜等加醋的酸味食材,并不建议放味精,因为在酸性条件下,味精的溶解度低,鲜味也会明显下降;拌凉菜时,温度太低,味精也发挥不了作用。此外,炒肉菜时也可以不放,这类食材本身就自带“鲜味”,没必要放味精。



3、选购时要注意


购买味精时,尽量选择正规商店,或获得“中国驰名商标”和包装袋上印有“QS”标志的产品,其中,以谷氨酸钠含量达到99%的纯味精为较优选择。而好的味精一般具有以下特点:晶体洁白、均匀、无杂质、流动性好、无结块。大家在购买的时候,可以参考一下。


味精是安全的调味品之一,不要给它“扣帽子”,适量食用完全没问题,大家没必要因为一些传言而对它避之不及。


#清风计划##39健康超能团#


参考资料:


[1]为什么大家都不吃味精了?关于味精背后的故事.临床营养网 .2020-08-14


[2]钟凯. 味精不能再任性吃了[J]. 食品与生活, 2017(9):30-31.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的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网未独立核实其内容真实性,文章也不代表本网立场。如文章侵犯了你的权利,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本网提供的内容,包括并不限于财经、房产类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本网内容,包括并不限于健康、保健信息,亦非专业意见、医疗建议,请另行咨询专业意见。本网联系邮箱:contact@cacnews.ca

最新评论

今日推荐

央行警告! 加拿大经济或再无翻身之日;顶级城市新房销量暴跌40%! 利率将降至1.5%?

加拿大 昨天 18:26

雷军千万年薪争抢的她,不是什么天才少女

科技 昨天 17:15

圣人变恶魔:法国医生自曝“恋童日记”,30年侵犯300人!

社会 昨天 17:02

惊曝!范冰冰已再婚,丈夫是东南亚大佬?在柏林电影节当评委,现场图流出

娱乐 昨天 16:33

18岁小花一夜爆火,刷新内娱甜妹天花板,网友:赵丽颖2.0!

娱乐 昨天 16:15

美国最火娇妻,“偷师”李子柒失败

娱乐 昨天 16:08

一片混乱! 多伦多机场爆骚乱, 警察紧急出动! 华人曝加航连续5天飞不成! 全网骂翻!

多伦多 昨天 15:18

  • 48小时新闻排行
  • 7天新闻排行

今日焦点

旗下公众号

关注获得及时、准确、全方位的新闻消息

Copyright © 2012-2020 CACnews.ca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