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小时新闻排行
- 7天新闻排行
古语“相由心生”强调了个体容颜面貌与其精神气质的关联。中国古代盛行的“面相学”及西方文艺复兴时期得到发展的“颅相学”更是将外貌与个人的性格特质紧密结合。 这些观念背后的“以貌取人”,其实有着心理学依据。从当代心理学研究成果出发,我们甚至可以说,你的长相反映你灵魂的样貌。
表达与进化 一个人的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是一种直接且简练的表达方式。早在语言文字尚未产生的远古社会,我们的先民就已通过同一社群内约定俗成的表情与动作来交换信息。 生活在当代社会的我们,通常也熟悉“微笑代表友好”等与语词无关的社交语言。 人类进化过程中,个体及群体的“趋利避害”既是生存的必要手段,也是出于繁衍策略的主观选择。 人类常会通过视觉的直观感受,获得外界信息,即时做出最为有利的生存策略。如男性更乐意选择皮肤光滑、身材有致(暗示较强生育力)的女性为配偶,繁衍后代。 可以说,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看,人类对“颜值”的追逐古已有之。 一项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能在与陌生人初次相见的0.1秒内,就通过感觉生成所谓的“第一印象”。 可想而知,千百年来形成的本能,势必令我们倾向于对带来愉快感觉的特征心生好感,进而在社会交往中规避可能存在的风险。这正是“以貌取人”的进化心理学依据。 大脑皮层的瞬时反应 当我们受到外界刺激、并需要做出反应的情况下,大脑会在第一时间做出瞬时反应,调动肌肉分泌激素,协调个体活动。这一过程可被称之为“不假思索”。 同理,我们做出的情绪反应也会在第一时间出现在面部,作为表情呈现。 心理学家指出,个体心理状态对于面部肌肉记忆所带来的直接影响,不可逆转的同时又具有较强稳定性。当我们的大脑下达了“愉悦”的指令,几乎就在同时,受到调动的面部肌肉便自动呈现出通常情况下快乐、愉悦的状态,以保持肌体内在的协调与同步。 这一协调与稳定,体现在较长期的心理状态所带来的面部肌肉走向固化。 比如由愉悦心情所带来的自然微笑,会对颧骨附近脂肪组织产生提拉效果,塑造通常所说的“苹果肌”,使面容给人带来更年轻、更柔润的观感。 心理建模:随时随地的内模拟 部分个体可能会在实地介入事件前,于有一定准备条件的情况下做出类似于暗示甚至催眠的心理建模,是所谓内模拟。 不同于隐含了审美移情机制的内模仿,内模拟可以被认为是我们人对于可能发生的事情做出的一种“心理建设”。 试想,你有没有在独自一人的密闭空间追溯、重构或是想象某种情绪体验? 即便环境没有给出任何刺激,也很难找到明确的心理暗示,你也会沉浸在这种虚幻的心理状态中几乎不辨今夕,像是“身临其境”,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内模拟”。 据说著名歌剧演员帕瓦罗蒂在登台演出前,总要寻找“钉子”。 在某种类似于催眠的心理暗示中,这位表演艺术家将环境中客观存在、可以被视觉捕捉的“钉子”,视为自己临近这场演出是否能成功的一个重要决定因素。 如果没有找到钉子这一暗示象征,“高音歌王”甚至会感到沮丧不安,有时可能拒绝演出。这也是另外一种表现形式的“内模拟”。 这种并非实际体验、更多产生于个体心理暗示的心理状态,甚至会对我们的外貌产生更为深刻且长远的影响。可以想见,我们结合了个人主观能动性的“内模拟”会形成持续时间较久的心理状态,进而如前所述,对个体的面容产生长期性的影响。 这也正是“内模拟”这一心理学术语在“相由心生”中的实际体现。 心理学知识帮助我们了解到,长相能在一定程度上直观反映个体的心理状态,无法掩饰,更无法更改。由此我们也可以说,凭借相关的心理学论证,“以貌取人”是有一定道理的。 |
关注获得及时、准确、全方位的新闻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