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小时新闻排行
- 7天新闻排行
印度疫情防控几乎“失守”之际,据新德里电视台(NDTV)等印媒报道,全印度医学科学研究所(AILMS )负责人兰迪普·古莱里亚25日表示,新冠是一种轻微疾病,民众无需恐慌。不过,对于这一说法,有印度网友直呼“完全不认同”“你在开玩笑吧”,还有网友反问:“新冠是轻微疾病,为什么要封锁?为什么要戴口罩?” (NDTV:全印度医学科学研究所负责人、顶级医生澄清新冠危机质疑,“无需恐慌”)
报道称,古莱里亚是在与相关专家讨论新冠疫情时发表的上述言论。古莱里亚称,“如果我们谈论新冠疫情的现状,就会在公众中引起恐慌。由于这种恐慌,民众开始在自己家注射(药物),囤积瑞德西韦和氧气瓶就是从这儿开始的。正因如此,我们正面临供应短缺的局面,(还)出现了不必要的恐慌。” (古莱里亚25日与其他专家就疫情问题进行对话。) 古莱里亚还提到,“新冠感染是一种正常感染。85%到90%的人出现发烧、感冒、身体疼痛和咳嗽等正常症状。在这些情况下,民众不需要瑞德西韦或很多其他药物。你们可以服用治疗这些正常感染的药物,或者采取家庭疗法和瑜伽疗法。你们会恢复正常,7到10天内就会好起来。你们不需要在家里囤积瑞德西韦或氧气。” 根据古莱里亚的说法,有10%到15%的人可能会出现严重感染,可能需要额外的药物,如瑞德西韦、氧气、血浆等。他还提到,仅有不到5%的患者需要在有呼吸机的情况下进行手术。 “如果我们了解这些数据,(它们)表明(根本)就无需恐慌……我们需要知道的是,这是一种轻微疾病,只有10%到15%的病例(病情)会变严重。” 这番言论很快引发外界关注,包括新德里电视台、《印度斯坦时报》、亚洲新闻国际通讯社(ANI)等印媒纷纷报道了此事。这番表态也在社交媒体上掀起讨论,不过有网友却并不认同这种说法。 有网友不可置信地说,“你在开玩笑吧。” 有网友则地表示,“完全不认同!按照他说的,10%到15%的病例需要入院及住院治疗,即每天有3万到3.5万名病人需要床位。当你从一个城市赶到另一个城市去寻找一张床位时,什么是不要惊慌?” 也有网友讽刺称,“哦,现在为了挽回政府的面子,全印度医学科学研究所负责人称新冠是一种轻微疾病。那为什么要封锁……为什么要戴口罩?让我们一起撑过这场轻微疾病,增强我们的免疫力。还有拉姆德夫瑜伽的广告,哈哈哈。” 印度疫情防控几乎“失守”,在新德里每4分钟就有一人死于新冠,军用飞机和火车都开始被用于运送抢救重症患者的氧气瓶。印度单日新增新冠确诊病例数近期连创新高。印度卫生部2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该国较前一日新增新冠确诊病例349691例,已连续4天单日新增病例超过30万例,累计确诊16960172例;新增死亡2767例,累计死亡192311例。 印度从4月15日单日新增确诊病例首超20万例,到新增确诊病例超过30万例,仅用了8天时间。 严峻的疫情形势,将印度原本脆弱的卫生系统推向了崩溃的边缘。 印度首都每5分钟就有1名新冠患者死亡 多地报告医用氧气短缺 据印度卫生部23日公布的数据显示,首都新德里当天报告了超过26000例新增确诊病例和306例死亡病例,这意味着每5分钟就有一人死于新冠肺炎。 据报道,由于新德里新冠肺炎病例快速增加,所有医院都不堪重负,目前,印度全国范围的公立和私立医院都面临床位紧张、医用氧气告急等困境。包括首都新德里在内的北部和西部的多家医院都已发出预警,称用于供应新冠患者的氧气只够维持数小时。位于新德里东北部的巴哈杜尔医院是当地众多面临医疗资源紧缺的医院之一。在那里一些病人在还没有被送进医院的情况下就已死亡。 新冠肺炎患者家属:现在的情况非常非常糟糕,非常危急,感觉已经失去控制。虽然工作人员非常配合,但由于没有预约的患者很多,医院过于拥挤,很难为所有病人提供平等的治疗,这就是为什么这里的患病和死亡率很高的原因,而且环境非常糟糕。 由于印度死亡病例快速增加,当地殡葬行业压力骤增。23日,在新德里,一家公墓的一名工作人员说,自4月4日以来,他所在的公墓每天要埋葬约15至20名死亡患者。如果死亡人数继续上升,新德里埋葬新冠肺炎死亡患者的公墓将在几天内被迫关闭。而在这波疫情中年轻人和老年人受到的影响一样大。 新德里公墓负责墓穴挖掘的工作人员沙米姆:这一轮疫情最危险的是,去年死于新冠肺炎患者的平均年龄是50岁,但今年有更多的年轻人死亡,更多年龄在20到45岁之间的人死于新冠肺炎,老年人和年轻人的死亡率几乎相等。就我所能看到和理解的情况而言,我认为这波疫情更加危险和致命。 由于印度疫情急剧恶化,新增确诊病例呈“爆炸式”增长,印度多地出现医用氧气短缺危机。 根据央视新闻援引《印度时报》等多家媒体24日报道,印度首都新德里一家私立医院24日凌晨因氧气供应枯竭,导致正处于重症监护的20名新冠患者死亡。该医院的一名医务主管人员向媒体表示,目前医院仍面临严重的氧气供应危机,医院现有的近200名新冠患者正处于氧气供应不足的危险境地。 印度多地报告医用氧气短缺。此外,病床、药品、呼吸机等医疗物资也纷纷告急。印度卫生部数据显示,过去6天内,印度疫情最严重的12个邦医用氧气需求增加了18%,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抢夺医用氧气的情况。 此外,印度收治新冠患者的床位也已是“一位难求”。 在印度,不少病人在辗转于不同医院寻找床位的过程中死去。当地一位少年在父亲去世后说:“我跑了十多家医院都没能给他找到一张空置病床,杀死我爸爸的不是新冠病毒,而是得不到治疗!”
火葬场不够用 民众露天焚烧尸体 在印度人口最多的北方邦,新冠肺炎死亡人数激增,不仅医疗资源短缺,殡葬业也面临诸多难题,很多因感染新冠肺炎去世的患者家人甚至无力支付运送逝者遗体的费用。 当地一家火葬场的负责人称,最近几周,他们接收遗体的数量上升了5倍,很多遗体“不得不排队等待火化”。当地多个火葬场都出现了遗体积压的情况,一些逝者家属因排队要等上12个小时,不得不自行焚烧亲人的遗体。 公园里、大街边、恒河河畔,到处都是焚烧尸体的火堆和埋尸的坑位。 △4月22日,无人机拍摄的印度民众大规模火葬尸体的图片 图片来源:路透社 印度多地火葬场都在昼夜运转。位于印度苏拉特的一家火葬场的焚化炉由于连续运作太长时间,且没有空闲时间进行冷却,上面的金属零件已经被烤化。在艾哈迈达巴德,一火葬场电炉的烟囱更是在超负荷运作了两周后破裂坍塌…… 可即便如此,也还是赶不及处理不断送来的尸体。多个城市的火葬场都出现了遗体积压的情况,连火化场地和使用的木柴都出现短缺。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一位火葬场工作人员说:“我从1987年就开始在这里工作,但从没见过这么多尸体,即便是在1994年大鼠疫和2006年洪水的时候也没有。” “请帮帮我!” 恐慌在社交媒体蔓延 疫情进步一恶化,医疗资源告急,给人们带来恐慌和混乱。印度各类社交平台上随处可见患者家人和朋友绝望的恳求。求助信息从医院病床到药物、CT扫描、新冠病毒检测,到隔离期间老年人的食物供应…… 印度一名65岁的记者确诊新冠肺炎后,在个人社交媒体上直播。4月17日,他发文称,自己的血氧饱和度从52%下降到了31%,他希望得到帮助,然而医院和研究院没有人接他的求助电话。从确诊到死亡,他在社交媒体上文字直播了6天。 △这名记者在其社交平台上发文求助 在印度北方邦拉克瑙市,一名退休的地方法官拉梅什·钱德拉和他的妻子都确诊了新冠肺炎。钱德拉一直在努力争取救护车和医院的床位。但他妻子直到去世,都没有住进医院。 △钱德拉走投无路,在社交媒体上发了一封信,讲述自己的遭遇(《今日印度》报道截图) 印度专家认为,印度这波疫情恶化的主要原因是一些地区防疫措施不够严格。此外,大规模人员聚集、变异毒株的出现和扩大传播,以及疫苗接种进度未达预期等也是疫情反弹的重要原因。
无视防疫规定 数百万民众聚集狂欢 3月28日,印度迎来了洒红节,也就是当地的传统春节。按照惯例,在这一天,人们会将各种各样的颜料涂在自己的身上,以此来表达祝福。 △3月底,印度民众走上街头大肆庆祝“洒红节” 仅在印度比哈尔邦,参加洒红节的人数就达到了数万人,而参加庆祝活动的民众基本上都没有佩戴口罩,更没有遵守适当的社交距离。数万人的聚集和离开,给疫情防控工作带来了极大挑战。 今年又刚好碰上了12年一度的印度教传统节日——“大壶节”。这个节日被称为世界最大宗教集会,每次会持续数周。 △聚在恒河岸边参加“大壶节”的印度民众(图片来源:路透社) 4月12日,“圣浴日”的到来将“大壶节”庆祝活动推向了高潮。三天内,有数百万信徒在恒河岸边祈祷并下水沐浴,其中仅14日就有94.3万人下水沐浴。 △数百万民众聚集在赫里德瓦尔市的恒河岸边庆祝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人群的大量聚集,加之民众并未遵守相应的防疫举措,仅4月12日和13日两天,举办节庆活动的赫里德瓦尔市单日新增确诊病例均超过了1000例。
“双重变异”病毒凶猛 多国对印度禁航 一些公共卫生专家猜测,此次疫情传播得这般迅速,很可能是和一个名为B.1.617的“双重变异”病毒有关。 据悉,这种名为B.1.617的病毒同时带有E484Q和L452R两种突变。outbreak.info网站于4月15日发布线上报告称,在印度2月和3月的新冠病毒感染者中,感染这种病毒的患者占到了24%。 印度科学家称,这种“双重变异”病毒可能传染性更强,甚至具有“免疫逃逸”能力。 印度卫生部表示,目前关于“双重变异”病毒的研究并不是十分充分,尚不能确定近期一些地区疫情恶化是否与变异病毒有联系,相关基因测序和流行病学调查仍在进行。 英国从4月23日起将印度纳入“红色国家”名单,禁止近期曾经到访印度的人士入境英国。首相约翰逊取消了原定于4月26日的印度之行。 加拿大、新加坡、新西兰、阿联酋、巴基斯坦、印尼等多个国家也都禁止印度旅客或客运航班入境。 |
美国 2 小时前
华人 2 小时前
加拿大 2 小时前
加拿大 2 小时前
加拿大 2 小时前
加拿大 2 小时前
加拿大 3 小时前
关注获得及时、准确、全方位的新闻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