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届巴西世界杯,央视派出了4名解说员,虽然这4人在年龄上有一定的差距,但从解说风格上来说,基本可以归为一种风格的解说员。
沈阳体育学院体育新闻专业的蔡晓楠老师近年来着重研究中国足球解说,她总结说,中国的足球解说大致分为三代。
中国足球的第一代解说以张之、宋世雄为代表。蔡晓楠介绍说:“第一代解说员主要是以广播为媒介,向听众解说比赛,他们是纯粹的‘解说’。因为信息量大且有规定时间,所以他们解说的语速都很快。”
第二代解说以孙正平和韩乔生为代表。
“孙正平、韩乔生基本上就是以电视为媒介了,他们继承了宋世雄一代的风格,同时更加符合电视的需求,语言上已经相对活泼一些了。”蔡晓楠介绍, 到孙正平、韩乔生这个阶段后,足球解说开始引入解说嘉宾这一概念,并尝试在解说中提供更多背景信息。在一些地方台,则出现了一批以信息翔实、解说风格专业 著称的解说员,他们和专业嘉宾搭配,成为许多球迷津津乐道的“黄金解说组合”。当然,这一期间又出现了另一类风格,即“业余主持加专业嘉宾”,同样有相当 多的支持者。
从黄健翔开始,中国足球解说进入了第三代。
“新生代的解说员所掌握的咨询更多,另外他们在现场的机会多,更能给观众一种现场感,也更有激情。”蔡晓楠说,“同时,他们借助网络的延伸,能够在比赛时向观众更多介绍一些场外的故事,使比赛的延展性大大加强。”
朱指导变身“捧哏型解说”
本届世界杯揭幕战,刘建宏和朱广沪搭档,但朱指导的解说引来无数吐槽。
网友戏言,朱广沪像第一次看球的孩子,频频一惊一乍。如果不看画面,光听他解说,还以为巴西队进了六七个。而在这场比赛之后,朱广沪则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在解说中很少说话,一般只是说“对啊”“嗯”“是这样”之类的话,结果再次成为吐槽对象,被称为“捧哏型解说”。
实际上,对于朱广沪在揭幕战中的“疯狂”,著名解说嘉宾张路还是比较理解,他表示:“他们是在现场解说,现场看球,心就浮起来了,不像 我们在演播室说球,比较安静,可以静下心来思考。球场那么宏大的一个场面,声音嘈杂,那种气氛,让你的声音不由自主地往上飘,很难去分析一些什么事。我在 现场说过球,确实不如在演播室那么得心应手。”
激情过度,与球迷情绪不符
本届世界杯的几名央视解说,多多少少都遭到了网友的吐槽,只有贺炜例外。由于他语言的艺术性,被球迷称为“诗人”。
蔡晓楠说:“新生代解说员中,贺炜是艺术性和思想性结合最好的一位,他在语言技巧上能声情并茂、恰到好处,使观众在观看比赛时既听到专业客观的解说,也能得到艺术的享受。”
其实,其他解说员也在尝试使自己的解说能够更具风格,但大多数都以失败告终。比如刘建宏在比赛中曾使用“进了进了进了进了”这样的方法,结果遭到球迷批评。这届世界杯,段暄一度采用非常南美化的方式解说,一个“Goal”拉了十几秒长音。但在蔡晓楠看来,这虽然能体现激情,但有时容易发力过猛,“有激情是好事,但有时候需要把握情感的尺度,不能太过,太过的话会和观众的情绪不符。”
解说员:干上这行了才知不易
互联网行业的快速发展,让球迷们看球多了很多渠道,越来越多的视频网站开始引进体育比赛,一些专业球迷也摇身成为了体育解说,盛卫峰就是其中的一个。
有着多年看球经历的盛卫峰,如今在某网络平台担任意甲解说,在走上解说岗位之前,他也对中国的解说员不是很满意。“以前听他们解说,觉 得他们挺差的,专业知识也一般,说的故事也都是我听过的。不过自己解说之后,才发现不是那么简单。掌握知识是一方面,能不能说出来更关键,选择什么时候说 也是技巧。足球比赛瞬息万变,什么时候该解说比赛,什么时候该介绍背景资料,这个火候很难把握。作为球迷,你看比赛时可能说的头头是道,但当你面前有个话 筒,能不能说明白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而对于本届解说频遭诟病的情况,蔡晓楠则希望大家多一分理解和包容,“现在资讯很发达,解说员和球迷在资讯方面几乎是对等的,有些球迷甚至比解说知道的更详细。在这种情况下,解说想要满足越来越专业的球迷,是很难的,希望大家能以更包容的心态去看待这个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