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小时新闻排行
- 7天新闻排行
对抗孤独是终生战役。 文 / 郑亚文 编辑 / 范婷婷 " 咣 "、" 咣 "、" 咣 "的脸盆敲击声,断断续续响了四天,从强到弱。楼下的邻居感觉不对劲,隔着阳台朝楼上喊,才知道老人摔倒在阳台上四天了。被解救之后,老人一口气喝了一整瓶矿泉水。 看到这个新闻时,庄钰在上大学。她感到心惊,对独居老人的关注多了起来。但她没想过,陪老人聊天,也变成了一个 " 生意 "。 大年初五,庄钰抱着狗,拎着一袋水果,敲开了一位 80岁老太太的门。五年前老伴去世后,四室两厅的房子里,就只剩她一个人,平时照顾起居的保姆回家过年了,房子里更显冷清。 庄钰来看过老奶奶两次。第一次上门时,她告诉老人,自己是她女儿的朋友,两人关系很好。老人笑着点点头,没有揭穿她漏洞百出的解释。仿佛对自己四十多岁、在国外生活的女儿,为何与一个20 岁出头的小姑娘交友,没有丝毫疑虑。 两个多小时,庄钰给老人剪了指甲,陪她做糕点、聊天、遛狗、玩自拍。临走,老人拉着她的手舍不得放。 庄钰每个月都会接到陪伴老人的需求,委托通常来自老人的儿女,一小时收费 100 多元。春节假期里,她陪伴了 3 个老人。 在闲鱼上,像庄钰这样的人很多。他们的职业没有一个官方的名称,发布链接时,通常以 " 代看望老人 "为标题。不算家政、不是保姆,他们的工作内容是陪老人聊天、解闷。 只是陪陪他 去年夏天,庄钰接到第一个订单时很惊讶。她 99 年出生,大学刚毕业,在上海做行政岗位,工作不忙,于是在闲鱼上发布 " 代照顾宠物" 的服务,加上自己也养了狗,自信能做好这件事情。 结果,这个链接没有为她带来多少订单。但有一个人问她,能不能帮忙去家里看望一下老人。"只是陪我父亲聊聊天,不需要你做家务。" 庄钰没怎么考虑,就答应了。上门前,她还有些紧张,怕自己不算外向的性格,与老人相处会尴尬,也担心 " 老人儿子的朋友 "这个身份会露馅。 事实证明是她多虑了。委托人的父亲年近80,家里除了他,还有一个每天来做饭、打扫的家政。老人腿脚不方便,很少出门,看电视是唯一的娱乐活动。 从庄钰坐下来跟老人闲聊开始,他的话就没停过。他如所有中国长辈那样,问过庄钰的年龄、职业,然后打开话匣子,进入回忆光辉岁月的阶段。从越战时期,他参军上战场。到儿子有多么优秀,在美国住了多好的别墅。又说前些天跟儿子视频,孙子在那头用中文喊他爷爷。 像是终于找到知己,老人脸上表情生动,皱纹随嘴巴的张合蠕动着,说到激动处,挥动着手臂增添情绪,他迫不及待地跟庄钰分享人生中有过的热血和幸福时光。 但庄钰清楚,并不是她瞬间拥有了经营忘年交的本事。其实这些话,老人对着谁说都行,但从来也没有人听他说。 那之后,庄钰在闲鱼加了一个链接——代看望老人。半年多过去,她已经看望过十几个老人。 很多做这个业务的人,一开始都是误打误撞。在广州某互联网公司上班的蜻蜓,最开始也只接代看宠物的订单。有人问她能不能上门看望老人,她同意了。 这是一项没有明细条款的服务,素不相识的甲方和乙方,共同编制了一个善意的谎言。陪伴有很多方式,聊天、散步、剪指甲、玩简单的游戏、陪老人练书法、下棋……既包括陪伴者构思的通用活动,也随不同老人的情况灵活善变。 " 以后要成为她那样的老人 " 蜻蜓看望过的老人里,年龄都是 70、80 多岁,几乎都是独居,少数几位老人有保姆照顾起居。 98 年出生的蜻蜓,以前会定期去敬老院做义工。她发现,敬老院里的老人,和独居老人总体上有明显的性格差异。 "敬老院里的老人偏阳光,独居老人大多内向,刚开始需要我们调动气氛。但一旦打破隔阂,他们都仿佛藏了一肚子的话,一下午都倾诉不完。" 坐在轮椅上的 80岁老爷爷,一开始寡言少语,聊开后便大谈当年参与建设三峡工程,说几十年过去不知道那里怎么样了,老人悄悄告诉蜻蜓,"平时想和保姆聊聊天,但是她只管家务,听不懂我的话。" 和老人相处时,蜻蜓会和他们自拍,开美颜相机,玩恶搞特效。一个老人不好意思地问她,照片能不能送我?那之后,蜻蜓和每个老人至少都要见两次,一次陪伴,一次送照片。 蜻蜓想,其实陪老人做什么、聊什么不是最重要的。大多独居老人精神匮乏,只能靠回忆过往来充实自己,他们会拣最值得骄傲的事情说,但蜻蜓还是看出他们对生活的消极态度。 并不是所有老人的儿女都在外地,让蜻蜓印象最深的,是一个 80多岁的老奶奶。头发花白,人却很精神。她的子女就在广州本市,去之前,蜻蜓以为,是奶奶的家人太忙,不能来看她。 见到老奶奶后,蜻蜓陪她去公园参加合唱团的表演,奶奶爱唱歌,喜欢热闹,有一身才艺。在她身上,庄钰看到了很多老人没有的积极和独立,她已接受生命的长度,仍在努力积攒深度。"和她在一起时就在想,我以后也要成为像她那样的老人。" 但这位奶奶脾气倔强,自言和孩子相处不来,有很深的隔阂," 待一天就要吵架,孩子都不敢来看我了。"也是她自己坚持要独居,要面子地说能照顾好自己。但聊到深处,她又开始感叹广州从农村到城市的面貌翻转,回忆当年上山下乡的知青岁月,夸赞子女在事业上的成功。字里行间,仍是对亲人深切的感情。 庄钰想,不论是老人,还是老人的孩子,彼此都在挂念对方,因为见不到对方时,一个在夸赞,一个会花钱让陌生人来陪她,还偷偷保存庄钰为老人拍的视频和照片。 很少有人是为了纯粹做好事 蜻蜓是在外婆身边长大的。高二那年,外婆去世了,蜻蜓没能赶回去见她最后一面。她总感觉缺了点什么,无法释怀,后来就经常去敬老院,陪在老人身边。 她不认为做义工、代看望老人这些举动,有多么值得赞扬,她清楚自己的初衷。"很少有人做义工是纯粹为了做好事,多多少少都想弥补精神缺失。我起初是因为外婆走了很遗憾,后来越做越觉得有意义。" 蜻蜓的工作忙,工资也足够养活她,但她还是坚持抽时间接代看望老人的订单。这个兼职没能给她带来多少收入,有时和朋友吃一顿饭就没了,但她还是想做下去。 抱着这种弥补心态的,还有陈涛,父母生病去世前,他没能赶回来照顾两老,成了他最大的遗憾。他今年四十多岁,做代看望老人服务一年多,或许是闲鱼上,发布这个服务的人里年纪最大的。 陈涛能做的事情更多,除了常规的聊天、散步,他还帮老人做饭、修剪花园、刮胡须、挪车,甚至陪他们看病。90后的庄钰和蜻蜓,为老人带去活力和欢笑。陈涛则更像儿子一样的角色,为老人解决生活琐事。 出于各种原因,独居老人没有去敬老院,庄钰问过几位老人,得到的回答离不开一个说法:" 又不是儿子不孝顺,去什么敬老院。" 在养老问题上,中国人存在某种刻板印象——老人去敬老院,就说明和孩子关系不好。"独居的老人要么是自己不愿意去敬老院,要么是儿女宁愿请保姆,也不送父母去敬老院。" 老人们宁愿独居,也要避免儿女被贴上 " 不孝 "的标签。 但看过这么多老人,庄钰很明显感觉到,老人都是孤独的,甚至有时候像孩子。" 只要你能跟他们玩,他们就会很开心。" 据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显示,我国空巢老人人数已经突破 1亿,他们是老龄化浪潮中的特殊群体。因为担心受伤风险不愿出门,社交圈越来越窄,只能在冷清的家里面对自己漫长的孤独。 两个多小时的陪伴结束时,毫无例外的,庄钰和蜻蜓每次都被老人抓着不肯放手,与孤独相处良久,他们不舍这一点热闹。 |
国际 昨天 22:35
国际 昨天 22:33
国际 昨天 22:32
温哥华 昨天 11:47
加拿大 昨天 11:45
关注获得及时、准确、全方位的新闻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