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pify analytics ecommerce
tracking
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加拿大新闻网

噩梦! 新冠又出新变种BA.4.6 正疯狂扩散! 日增25万再破纪录 亚洲疫情沦陷!

加新网CACnews.ca| 2022-8-3 17:06 |来自: 加西周末

“人人都可能会感染,谁也逃不过新冠”,一年前,有专家曾如此预言新冠大流行,被认为危言耸听。


时至2022年,在加拿大、美国、欧洲多国几乎已全面放开防疫政策之际,病毒得意地趁机复制、传播、变异升级。今天又传来一个噩耗——在BA.5和BA.2.75疯狂作妖之际,不甘落后的BA.4也有了升级版——BA.4.6,并已经在短短几周内扩散全美47州!引起了卫生官员的密切关注!





根据美国疾控中心发布的最新消息,自7月初以来一直是美国新冠主流毒株的BA.5现在已经占据整个国家病例的85.5%。


BA.5?子变体以其强大的“逃避免疫功能”搅乱防疫成果,因为它能使疫苗和因感染而产生的自然免疫通通无效,且人们可以一次两次地重复感染!



一个BA.5已经够“恐怖”了,但现在,奥密克戎另一款变异株BA.4.6也引起了卫生关注的密切关注!


BA.4.6是BA.4的子变体,白宫新冠数据主管Cyrus Shahpar博士表示,该变种从4月下旬5月初开始流行,目前已经占到总病例的4.1%。


目前,专家们对BA.4.6的了解仍知之甚少,他们正在密切关注这款新变种。



现在,美国新冠日增高达10万病例,但因为猴痘疫情的扩散,新冠似乎已在公众话语中“过气”,但现实中,仅仅加州一个州,每天因确诊感染新冠而住院的平均人数就从7?月初的1916?人上升到月底的?4686?人。


短短一个月不到,新冠住院人数增加了?145%!



华盛顿大学独立建模小组健康指标与评估研究所(IHME)负责人Chris Murray近期就发出了警告,随着新冠大流行的第三个冬天即将到来,政府和民众,要为更猛的疫情做好准备。


预计仅在美国,今年冬天每天可能有多达100万人感染。这将是目前每日记录的两倍左右。


专家称,未来几个月,病例可能会再次激增,还会出现一系列的疫情。人们在寒冷的月份里会花更多的时间待在室内,而这一次几乎没有口罩和社交距离限制。



Murray更称:“风险最大的人,是那些从未中过招的人,几乎没有人能躲过这一遭。”


美国还不算“最猛”的。


今天(3日),日本公布新增249830起新冠病例,再次创下了疫情爆发以来的单日新高!



日本疫情的狂炸的确令人世界侧目,3个多星期前,日本每天新增约1万病例,就在全国居民都放松警惕,觉得疫情已经过去,日子终于恢复正常的时候,一个BA.5病毒炮弹,炸翻了他们的美好幻想,接下来便是噩梦般的狂增。


上周,日本日增约20万,震惊世界;到本周,这一数字就达到了日增约25万!



日本的邻居韩国同样无法幸免,眼睁睁看着疫情日益沦陷——


3日,韩国日增119922例,累计确诊病例突破2000万例,达到20052305例。


由于此前几波中,韩国一直惨遭病毒蹂躏,鲜有喘气之机。



最新数据显示,韩国估计有约9万人重复感染,其中不少人为三次感染。


韩国目前已有接近全国人口的40%确诊,这意味着韩国大约每5个人中就有2人感染过新冠。



此外,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近期都见“新一波感染暴发”,亚洲疫情再次沦陷。


令人悲哀的还有,重复感染并不能给我们带来更强的免疫力,反而会带来各种无法预料的健康风险。一项新研究 就发现,重复染新冠,出现长期健康状况风险高出三倍。


这是由一项针对美国退伍军人作出的研究。研究发现,染疫两次或更多者,会导致各器官系统受影响,导致死亡、住院和健康额外风险,如进一步恶化糖尿病、疲劳和精神健康障碍等。


该研究的主要作者,路易斯华盛顿大学临床流行病学家Ziyad Al-ALy说,研究显示,与仅感染一次者相比,重复感染者罹患心脏或肺部疾病和凝血问题风险高出2.5倍,也与潜在健康风险和染疫死亡增加有关。



“研究发现,一些重复感染者罹患肠胃道、肾脏、心理健康、肌肉骨骼、神经系统与糖尿病风险更高。与未感染者相比,染疫者出现长期健康状况风险高出三倍。”


“大多数重复感染者或能安然无恙,但你可能是少数不幸者之一。”


专家还称,第二次染疫的急性期可能比第一次温和,但与仅感染一次者,之后的攻击仍会对身体造成更广泛的长期损害(长新冠)。这就好比地震,余震可能没有首次地震那么严重,但累积起来会增加更多破坏。



防疫两年,所有人都累了。但病毒不休息,我们便无法真正躺平。


人人都有可能感染,中招了好好休息和隔离,避免导致长新冠;幸运者还是不要忘记了戴口罩等防疫措施。这是一场持久战,务必挺住。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的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网未独立核实其内容真实性,文章也不代表本网立场。如文章侵犯了你的权利,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本网提供的内容,包括并不限于财经、房产类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本网内容,包括并不限于健康、保健信息,亦非专业意见、医疗建议,请另行咨询专业意见。本网联系邮箱:contact@cacnews.ca

最新评论

今日推荐

90岁巨擘 认知心理大师 诺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去世

国际 半小时前

  • 48小时新闻排行
  • 7天新闻排行

旗下公众号

关注获得及时、准确、全方位的新闻消息

Copyright © 2012-2020 CACnews.ca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