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小时新闻排行
- 7天新闻排行
继本周BC省首席卫生官宣布,不会回复强制口罩令后,Global News又报道了另一个重大防疫政策的改变—— 新冠阳性患者,不再需要自我隔离5日! 值得留意的是,对于该政策的改变,省府、卫生官并未在新闻发布会上正式宣布,但BC疾控中心网站BCCDC网站已经推出了全新指南。 根据疾控中心最新指南,“从2022年11月17日开始,新冠阳性患者不再需要进行自我隔离。” 不过,CDC在后面补充说明道:“但是对于有症状的人来说,尽可能多呆在家里减少疾病的传播仍然很重要。” 而在17日更改政策之前,CDC的规定是—— “完全接种者如果确诊,需要在家中自我隔离5天,直到症状改善且不再发烧;而未接种疫苗者则需要在家自我隔离10天。” 这一政策的改变,等于BC取消了所有的防疫限制。 阳性患者可以不戴口罩去公众场所! 目前,卫生部门暂未对改变防疫指南以及尚未正式宣布的原因发表评论。 但就新指南推出的当天,17日,BC的最新疫情数据也出台了—— 数据显示,本省大多数地区的阳性率上升,住院率更攀升了13%。 在截至?11?月?12?日的一周,BC新冠阳性率达9.8%,高于上周的8.6%; 除温哥华岛外,所有卫生局的阳性率全部上升,最高的是内陆卫生局,达到了17.7%。 BCCDC?报告还称,呈阳性的患者人数并住院的人数回升超过?300?人,这是大约一个月来首度突破?300?人。 截至?11?月?12?日的一周有?30?人新冠死亡,上周报告的人数则是20。 一边是疫情数字并没有如想象中变好、甚至出现恶化的现实;另一边省府非但没有加强防疫、反而看似进一步放松了防疫要求。 这一波操作的确令人看不懂! 有华人自曝自己中招经历——疫情3年都没事,近日却因坐公交车身边一个狂咳不止的乘客被感染了。 由于近期加拿大流感盛行,一开始他还以为是流感发烧,直到“肺都快咳出来,骨头都软了,莫名其妙闻到烧焦的味道”,这才想起可能是新冠,连测两次,果然阳。 在BC取消强制口罩令后,坐公共交通、去商场等公共场所已经不要求戴口罩了,加上最新的阳性不需隔离政策,像这位华人一样在公共场所被传染的概率只会越来越高。 疫情至今,一些加拿大人已经重复感染数次了,有人不幸留下后遗症,但也有很多人如对抗感冒般完全康复,感觉后果因人而异。面对疾病,谨慎重没有错,然近期的一个研究,却等于给心存许多侥幸的我们又泼上了一盆冷水。 一项发表在《自然医学》杂志上的研究警告,当一个人每次再度感染新冠时,出现器官衰竭和死亡的风险就会增加。 而且,自然感染和疫苗建立起来的免疫,都无以让我们对抗病毒的持续威胁。随后每次与病毒的接触,都会增加严重的并发症风险,包括住院、死亡或出现影响肺、脑、心脏和身体血液、肌肉骨骼和胃肠道系统的疾病。多重感染还会导致糖尿病、肾脏疾病和心理健康问题。 研究负责人?Al-Aly?说:反复感染的人患肺部问题的可能性高出三倍以上,患心脏病的可能性高出三倍,患神经系统疾病的可能性高出60%。研究人员发现,较高的风险在再感染后的第一个月最为明显,但在六个月后仍然很明显。 “很多病人想知道,‘再次感染真的很严重吗?’ 答案是肯定的,确实如此。”?Al-Aly表示,在即将到来的旅行和室内聚会的假期即将到来之前,“人们应该意识到再感染是必然的,应该采取预防措施。” 今天,CTV也报道了加拿大妈妈饱受新冠后遗症折磨的故事。 加拿大妈妈Kim Ashbourne一家在去年年底感染,丈夫和孩子症状明显,自己反而比较轻。 然而,当他们都康复之后,Kim妈妈却陷入后遗症的泥沼当中——从最初的感染中恢复后的几周内,她开始感到极度疲劳、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和行走困难。她的双腿变得麻木刺痛,一只脚拖拖拉拉。在她最初感染后重返工作岗位的第一天结束时,她的手臂都抬不起来了。 “我那时对新冠后遗症一无所知,我还以为自己中风或是什么别的。” 最终,她被诊断出患有长期新冠、劳累后不适和?COVID?诱发的功能性神经系统疾病。接着,她丢了工作,再没能像从前一样去hiking,只是在家附近走一小段路都会引发两三天的极度疲劳。 像Kim妈妈这样的故事,其实在过去一年我们已经听得很多,她不过是140万长新冠加拿大人中的1个,但这样的遭遇,并不只是一个“数据”,对于Kim和Kim的一家来说,这可能就是一份沉重的悲哀。 所以,当疾控中心不再要求阳性自我隔离时候,我们真的需要意识到,即使强制口罩令不会推出,戴口罩依然对我们的最基础的保护。 |
中国 昨天 17:13
关注获得及时、准确、全方位的新闻消息